弱者的失语法律的缺位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14日,第63届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评选尘埃落定。《圆屋》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荣获国家图书奖小说奖。该书作者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重要、最有成就的印第安裔女作家之一。
  《圆屋》讲述的是奥吉布瓦妇女杰拉尔丁在印第安居住地的圆屋附近惨遭强暴,她的儿子乔在三个密友的帮助下竭力寻找罪犯,却由此过早地被推入了悲伤、幻灭的成人世界的故事。《圆屋》看似是一部悬疑刺激的侦探小说,又像是一个充满忧伤的成长故事,但更是一部反思印第安内部暴力文化的作品。
  小说以一桩疑案拉开序幕,开篇的第一句话便隐约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小树已经侵蚀了我家的地基,它们只不过是长了一两片挺实叶子的小树苗,然而,茎上的新芽已经从装饰在水泥砖上的棕色木瓦的裂缝中挤了出来,它们钻进了看不到的墙里,难以撬动。”这些悄然露面的“不速之客”搅乱了周末午后的宁静,似乎也预示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平静生活即将被打破。果然,去办公室取文件的母亲杰拉尔丁迟迟未归,父子俩最终在一辆汽车上发现了她。她遭到了歹徒的强暴,甚至差点被活活烧死。这一突如其来的噩梦完全改变了杰拉尔丁,“她往日的沉静矜持不见了,脸上涌现出紧张的恐惧”。这次不幸遭遇带给杰拉尔丁的绝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严重摧残,一个曾经坚强能干的印第安女性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她将自己封闭起来,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颓废之中。
  印第安人作为美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长期遭受白人的歧视与欺凌,而杰拉尔丁作为一名印第安女性,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其境遇更为艰难。其实杰拉尔丁仅仅是当代美国印第安女性悲惨境遇的一个缩影,厄德里克在小说的编后记中写到:“三个印第安女性中就有一人会遭到强暴(当然实际数字还要更高些,因为印第安妇女通常不会报告这种事情);而针对她们的强奸和性骚扰案86%都是非印第安裔男子所为。”因此,在厄德里克的小说中,将案件的受害者定格为一个遭受强暴的印第安女性,无疑体现了她对这一弱势群体长期遭受歧视和迫害,处于失语状态的密切关注与深切同情。
  法律一向被认为是维护正义、惩治邪恶的有力武器。案件发生后,警方随即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但是,心理上的巨大创伤使杰拉尔丁拒绝回忆凶手的作案过程,对凶手的身份也缄口不言,这给案件的侦破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案情变得扑朔迷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杰拉尔丁的丈夫安东·库茨就是部落法庭法官,然而,面对妻子遭受的虐待,他却表现得无能为力。相反,他们13岁的儿子乔不忍看到母亲日益憔悴,精神颓废,决心要找出真凶,替母亲报仇。他叫来三个最好的朋友凯皮、扎克和安格斯帮助他一起寻找案件的线索。悬而未决的案件瞬时将稚气未脱的乔推进了成人世界。最终。案件的谜团一点点被揭开,凶手是一个白人。尽管凶手的身份已经真相大白,但案件到此还远没有结束,确定凶手实施暴行的准确地点成为案件审理的关键点。杰拉尔丁遭袭的地点位于奥吉布瓦部落聚集地的圆屋附近,圆屋是当地印第安人举行祭祀仪式的神圣场所,地处印第安保留地、州属地和联邦属地的交界。杰拉尔丁惨遭歹徒强暴时,双眼已经被蒙住,无法断定犯罪分子作案的第一现场,案件的审理因此陷入僵局。如果该案是在州领地或联邦领地发生的,部落法庭根本无权受理;即使案发现场是在保留地,部落法庭也无法处置一个非印第安裔的白入罪犯,而州立法庭对于发生在保留地上的案件均不予受理。结果,已经被捕入狱的犯罪嫌疑人因证据不足很快被释放出来,继续逍遥法外。
  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意外的判决,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愤怒和失望。然而,这就是保留地上法律制度的现状。尽管在美国一系列的印第安人法中,部落被视为拥有自治权的独立实体,享有独立的刑事和民事司法权。但是,随着1885年《重罪法》的颁布和1953年通过的《第280号公共法》的施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全面介入了印第安部落的刑事司法权,部落政府的权力被大大削弱。时至今日,部落法官也不得不面对“无牙的主权”这一窘境,只能审理一些“偷鸡摸狗”之类的小案子。更为致命的是,联邦、州及部落三级司法权力的重叠造成了司法主体的混乱,办案过程中的责任推诿现象日益严重,这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人在犯下了强奸杀人等重罪后,都成功地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脱了应有的制裁。换句话说,美国政府对保留地司法权力的介入,以及法律制度的失位,将印第安女性暴露于犯罪分子的魔爪之下,使保留地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法律本应该是扑灭社会丛林之火的有力工具,但是在保留地的土地上,它却扮演着助长火势的风的角色。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下,谁来为保留地上的印第安人维护公道,伸张正义?印第安人将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免使人感到一丝担忧和悲观。然而,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乔和父亲的一段对话似乎又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在得知嫌疑犯被无罪释放后,乔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和悲伤,他大声质问身为法官的父亲:“你抓的不过是些醉鬼和偷热狗的贼……你的权力等于零,老爸,一个大大的零!你什么也管不了,你还管它做什么?”父亲缓缓地解释道:“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要精心盘算。我们在努力地为部落的主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努力去挤压我们得到允许的边界……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尽管这在你看来可能很渺小或琐碎。”的确,印第安人的自主权不能指望白人的同情与施舍,权力的获得和维护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它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抗争。作为印第安族裔的一员,厄德里克本人不也在通过笔尖的文字,竭力为自己的同胞在“集体失语”的时刻争取话语权,发出最强烈的“本土部落的声音”吗?
  在《圆屋》中,尽管印第安保留地上罪恶肆虐横行、暴力事件频发,但是族群中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却使人们感到暖意融融。家的概念并不仅限于血缘关系,朋友、邻居、社区的工作人员,大家都和睦相处,相互依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总是彼此关心,倾力相助。最终,正是丈夫的体贴与安慰、儿子的关心与保护、族人的鼓励和帮助,使杰拉尔丁一点一点地从严重的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在厄德里克看来,也许唯有爱才能医治奥吉布瓦人的痛苦、悲伤与绝望,唯有爱才是化解仇恨、救赎心灵的最有效的疗药。
  印第安文化是厄德里克的文化之根,她的小说具有浓烈的印第安文化气息。比如《圆屋》这个题目,就蕴含着深厚的印第安文化。圆屋是保留地上印第安人举行仪式的圣地。事实上,许多印第安卉建筑都是圆形的设计,比如他们商议事情的会堂、祖先居住的帐篷等,圆形结构的概念是印第安人对自然界一种特殊的认知模式。他们认为,圆形是世间万物的主导,宇宙是环形的,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是圆形的,旋风、鸟巢、树的年轮都是圆形的;太阳东升西落、四季的循环往复、生命的轮回也是环形的,因此,环形模式的宇宙观是印第安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说中杰拉尔丁在圣地圆屋附近遭到性侵犯,这一方面暗指美国政府对整个部落权力的侵犯、对印第安人传统信仰的亵渎,另一方面它是否也暗示了印第安文化和印第安人具有非凡的适应力和强有力的恢复性呢?
  “睿智而充满悬念……厄德里克的声音和她的洞察力与想象力弥漫于整部小说……她把追求正义的年少激情描写得如此出色而透彻,把人们载向了北方她家乡的保留地。”《芝加哥论坛报》的这段文字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厄德里克的这部新作,时间将会证明《圆屋》是厄德里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本文编辑 谢宁)
其他文献
警营诗人刘国震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就在一个“真”字。他的诗集《凝望岁月》,无不在用真诚和真意,抒放着独具魅力的诗心、诗情。“也是胸有大志的人/小报告,杀开一条血路/通往高处,那大报告的讲台”(《小报告》),这是在为当今官场小人画像,也是在抨击用人制度的弊端。《杯具,抑或悲剧》在痛斥公仆与主人位置可怕的错位现状后,诗人想到了沂蒙山用乳汁喂伤员的美丽故事,由此在诗的结尾,诗人忽然产生了“一丝好奇”。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平地抠饼,白手拿鱼”,读到这些句子,那一幅幅令人心惊胆颤、毛骨悚然、血雨腥风的“江湖”景象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自古以来,“江湖”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或兴风作浪,或潜流涌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人似乎有一种很重的“江湖”情结,不仅“江湖义气”一直受人推崇,时下“江湖”一词也被广泛借用。  要解开“江湖”的神秘面纱,认识其真面目,就需要开展对
我从幼时开始懂得识字以来,便与书本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大约七岁时)随父母从老家三重埔迁居到了中永和一带,但住家附近几乎没有一间专门的书店可逛,且家人们皆不爱阅读,邻近亲族里也没有爱看书的长辈能够经常带我前往市中心的重庆南路书店街或是牯岭旧书街开开眼界。这样的环境,使我能另辟蹊径自寻读书之乐。  8岁那年(1983),台湾首家连锁书店“金石堂”在台北汀洲路开张,我未能躬逢其盛。最先惠我启蒙的那份书
不知是惺惺相惜,还是互相吹捧,总之,我和萧然的朋友缘和同事缘是先天注定的。不然,何以相识,又何以相知?最近,萧然赠我一本他的新著《平常道》,淡淡的墨香里散发着浓浓的禅味,让我颇生敬意,于是便有了这篇“闲言碎语”。  成天忙于案头工作,周围是一班秀才,所以常能得到这样或那样的好书,不免经常有些窃喜。偶一玩味,或得益于一种见解,心中常有释然之感,然每每便止于此了。有了写随感的冲动,便是这本《平常道》。
有一次朋友聊天说起:曾经个性非常骄傲、也是最具古典气质的陈凯歌,后期不知是主动还是被动,变得非常亲民,和记者聊天时经常冒出两句新潮的话语出来,比如说:“其实我都经常在论坛潜水的,年轻人的世界我都很了解。”但可惜,《搜索》这样的以网络为题材的电影还是让人感到:陈凯歌还是呆在他的古典世界里,多给大家贡献一点《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比较好。新人类们的生活当然也可以了解,但是终究还是只能站在外人的角度上了解
在这些年掀起的中国散文热潮中,江西作家江子,这位老舍散文奖获得者以众多独树一帜的乡村散文文本,跻身于当代优秀散文家之列。  在这股散文热潮中,题材的选择可分为释放个人情绪、把玩器物与词语、打扮青春小资、翻拣历史碎片和乡村散文等几大类型。在乡村散文的序列里,又可粗略细分为两类:吟诵河流山脉、老屋炊烟、田园牧歌等乡村意象为主的描述性散文;以沉吟乡村民间疾苦、村庄枯荣变迁和城乡龃龉矛盾等悯农诗式的散文。
主人公灵魂世界的忏悔录  1999 年 7 月,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被“双规”,“慕马案件”拉开序幕。随着案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官员被卷入,更多的事件纷纷浮出水面。王晓方,这个仅跟了马向东两年的秘书,在这个时段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日子:常常被纪委叫去问话,接着是反贪局、检察院,一次次地询问,一次次地回忆两年中有关于马向东的事件,有关部门的问话,他总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但是心情沉重、压力满
4月下旬,为了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我飞赴美国西部做了一次短暂的西部行,落脚在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  4月下旬的波士顿,还很寒冷。但到了加州,这里已经是夏天的景致了。西方学院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非常漂亮。这所大学成立于1887年,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之一,由于是私立学校,自然学费就非常昂
一、议论文写作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刘晓宁(武汉大学博士):孙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十多年来您一直强调高考作文命题要增加智性含量,要从抒情走向理性,为什么这么坚持?  孙绍振:我最强调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这两点在青少年时期非常重要。总体来说,我强调议论文写作,目标是帮助高中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把世界看成矛盾对立的统一和转化,宇宙、社会、人的观念都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盗版书成了人类出版印刷史上极其普遍而始终难以禁绝的文化现象。  在今日讲究知识产权的文明时代,无论书籍、唱片、衣饰设计或其它商品,一旦谈起所谓“盗版”者云云,表面上共同一致的预期反应几乎都是国人皆曰:“可杀”!尤其对于那些书籍作品一直遭受侵权困扰的作者本人来说,更是恨不得将盗版市场层出不穷的冒名伪书都给钉在耻辱架上。然而,尽管反盗版的呼声推得漫天价响,却依旧遮掩不了盗版品愈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