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百年》:生动有趣的学术佳作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平地抠饼,白手拿鱼”,读到这些句子,那一幅幅令人心惊胆颤、毛骨悚然、血雨腥风的“江湖”景象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自古以来,“江湖”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或兴风作浪,或潜流涌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人似乎有一种很重的“江湖”情结,不仅“江湖义气”一直受人推崇,时下“江湖”一词也被广泛借用。
  要解开“江湖”的神秘面纱,认识其真面目,就需要开展对其全面、系统的研究。然而,遍览有关“江湖”的研究成果,要么是内容过于宽泛,易产生走马观花、隔靴搔痒之嫌;要么是局限于其中一部分,自然有难窥全貌之憾;要么是传记文学、传奇故事,更使其扑朔迷离,甚至存在比较明显的谬误。秦宝琦教授以其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讲稿为基础著成《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以下简称《江湖三百年》)。该书以三大帮会溯源为切入点,再现中国三百年间错综复杂的江湖社会,对其中所释放出来的历史现象的解读、历史问题及其教训的研判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在从专业化转向通俗大众化方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堪称通俗性和学术性成功结合的佳作。
  整体而言,该书的主要特色和学术价值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之有据,使用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具有历史真实的科学性,是《江湖三百年》的一大亮色。普及历史知识,首要的是确保普及内容的真实、客观,否则谬种流传,贻害无穷。《江湖三百年》的作者是研究中国秘密社会史多年的知名学者,成果丰硕,对最前沿的学术观点了如指掌,使用起来驾轻就熟。《江湖三百年》介绍了清代帮会和民国的黑社会,阐述其内在的联系,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观点,确保了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观点的前沿性。天地会起源问题被称为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至今尚未有定论。《江湖三百年》作者首先介绍了三大帮会缘起的传说,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这些传说的不可信性,同时另辟蹊径,力排众议,对“乾隆二十六年说”详加论证。结合官书、档案与洪门秘籍以及实地考察的结果,作者明确提出天地会是万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于乾隆二十六年在福建云霄高溪观音亭所创立。此外,《江湖三百年》在哥老会起源、青帮起源、袍哥如何演变为黑社会、雄霸上海滩的青帮为何从辉煌走向覆灭等问题上,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保持了在该领域的前沿地位,反映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范。
  二、恰当地处理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之间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是《江湖三百年》的一大看点。《江湖三百年》重视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不管是对天地会起源、哥老会起源、青帮源流的追讨,还是民国黑社会的研究,作者均坚持以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努力达到历史叙述与历史实际的一致。另一方面,《江湖三百年》又重视归纳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对现实社会给予了深深的关怀。例如,会党在清末民初发生分化,除少数投身民主革命外,其余或者蜕变为军阀官僚的工具如四川袍哥,或者演化为黑社会组织如上海的青帮,其流毒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民国时期,洪门逐步演化为中国致公党,在1933年拥有党员40万人,遍及海内外。今天中国致公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民主党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然,对它们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湖三百年》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使用了相当篇幅进行梳理、剖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加之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和诱发,当代中国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基层政权管理也有所松弛,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黑社会与政府官员相互勾结的现象也有所抬头。以史为鉴,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如《江湖三百年》指出:“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当今的黑社会的行为方式、处事原则和活动内容,同历史上的帮会和黑社会大多相同或相似,因此,熟悉历史上的帮会与黑社会,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黑社会的本质,使人们远离黑社会,免遭其荼毒;公安、司法机关也可以通过了解帮会与黑社会的历史,更好地实施社会控制,尽可能地把黑社会组织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读者从中会深深地感触到贯穿全书的这一指导思想,感悟作者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
  三、恰当地处理整体分析和具体研究、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是《江湖三百年》的一大特色。学术界习惯上将中国秘密社会分为会党和民间教门两大子系统,在研究中也大多针对某一具体问题,颇有支离破碎之感。《江湖三百年》分为“上篇:清代帮会”和“下篇:民国黑社会”两大部分。从全书内容上看,《江湖三百年》既有宏观的理论阐析,如对于黑社会帮会和江湖的区分,亦有微观的史实考证,如三大帮会起源的探究;既有对中国秘密社会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亦有对单个的会党组织、教门组织的深入研剖、穷究其理;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亦有对现实的考量;分则一题一事可以单独成篇,合则前后相关,努力实现了点、线、面研究的结合,从而使全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趣味性强,使《江湖三百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该书以《江湖三百年》命名,仅“江湖”二字就足够吸引读者。全书先以“三大帮会的缘起” 为开始,介绍了有关三大帮会起源的传说来吸引读者,然后具体介绍了清代帮会的组织起源、人员构成、联络方式、帮规戒律、主要活动;民国时三大帮会如何蜕变成黑社会。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此外,该书还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其中不少是罕见的珍贵图片,仅以“联络绝招”部分为例,就使用了腰凭12种;再如“从洪门到中国致公党”中使用了《洪门致公堂堂口》、《民国十年的陈炯明》、《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华侨领袖、“洪门大佬”司徒美堂》、《司徒美堂在开国大典上》等图片。此外,该书还有另外一个创新之处,那就是应用了当今影视界的一些照片。例如,在书中第236页就使用了电影《建国大业》中冯小刚饰演杜月笙的照片,并把二者对比。为了增加趣味性,作者还不惜笔墨,对青帮三大亨做了十分生动详细的介绍,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进一步增强了该书的趣味性,令读者不忍释手,恨不得一气读完。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为普及历史知识大声疾呼,他指出,要使历史为人们喜闻乐见,“就得‘笑着脸’给人讲历史”。“笑着脸”讲历史,实质上就是采用生动有趣的叙述介绍历史故事。(吴雁南:《笑着脸给人讲历史——读〈中国同时连环画〉有感》,《吴雁南文集》第6卷,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P19)读《江湖三百年》,人们得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的进一步丰富,还有深深的历史沉思。
  梁家贵: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张青松:临泉一中,教师
  (本文编辑谢宁)
其他文献
《人与衣:张爱玲(传奇)的服饰描写研究》,邓如冰著,即将出版  秦兆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过一篇文学论文,题目叫《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当时我读了颇受感动,至今认为是在那时读到的一篇很好的文学论文,现在我将它的副标题移用于女性文学研究上。  一个文化领域的兴起,都是在与旧有的文化传统对立的意义上被自觉提倡的。女性文学也是在与男性文学对立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这几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带有规律性
由中共西湖区委、西湖区人民政府、西溪湿地管委会主办,杭州西溪研究院、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西溪红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杭州与红楼梦”研讨会不久前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蔡义江、周思源、土默热、孙玉明等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学专家齐聚西溪,探讨杭州与《红楼梦》的文化渊源。  中国红楼梦学会发来贺信,著名红学收藏家杜春耕向杭州西溪红学研究中心捐赠了我国最早的《红楼梦》连环画、红楼梦镜画、《红楼梦》甲戌本等
西湖的景致美不胜收:夜观三潭映月,33个月亮的奇观令人惊艳;烟雨朦胧的断桥残雪使人想起优美的传说;众多的名人墓碑发人们思古之幽情;西湖泛舟又让人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不同的意境。这真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无怪乎苏轼发出衷心的赞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无怪乎一年四季,西湖总是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不知是否受孔老先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记得上次写蒋复璁(字美如,号慰堂)老师,是1990年他去世的时候,我正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机构(Smithsonian)作研究。文章发表在台湾《新生报》。转眼间,20年过去,那家报纸已经没有了。  蒋老师在台湾做过中央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我上他的课,是史学系的博士课程。他教我们“版本目录学”,地点在故宫博物院宿舍。学期结束,他都要请我们吃饭,那是一件大事。  大约30年前,蒋老师曾经跟我们
一    李清照是一位“女神”,宋代以来的中国文人共同参与了这场造神运动。这场运动在“五四”以后达至颠峰,妇女解放思潮为之添加了催化剂。四十多首词,几篇零星的诗文,是迄今为止李清照留给我们的一切。然而,这些少得可怜的作品却丝毫不妨碍中国文人的造神冲动。王仲闻先生说,李清照的词“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后记》,P37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黄
《中国好文章》是一本文选,从古至今,中国很多人都读过文选,最有名的当属南朝萧统的《文选》和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课本。  名家推荐名作古来有之,多位名家共同推崇一部作品也并不少见,但能在一个时代里,将不同领域里的众多名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推荐自己喜欢的名作,古往今来,却不多见。  作为责编,我们常常把《中国好文章》看做一场读书会,书中的每一位作
苦中作乐的思想者    我与吴藕汀(1913—2005)订交,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余年来,于江南水乡小镇一隅,他虽每天为柴米油盐忙碌,但自号“药窗书屋”、“画牛阁居”_的陋室,以及他那份苦涩中的闲适,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吴老哪怕是在最困难甚至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也始终和颜悦色,诚待周围的人,融洽无间。其情其景,追溯其源,我想,这大概与他素来信守人不能“跪着吃饭”的精神有关。  近日,小汀兄把
这个故事,史书里记载过,诗词里咏叹过,电影里演绎过……对于情节的来龙去脉,早就熟稔在心。但是,当在现场看见这个故事呈现于京剧舞台时,字字句句,一招一式,其中所弥漫的气息与力量,如热浪,迎面扑来,唤醒了对这个故事已然枯萎的艺术感觉——4月9日,由上海京剧院编排,京剧名家尚长荣、史依弘领衔主演的《霸王别姬》(全本)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震撼亮相。  一  戏曲舞台是一个神圣的所在。一桌一椅一人,铸就了一个
2012年12月28日,打开凤凰网首页,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容——沈从文。这是他年轻时的半身相,戴着圆框眼镜,穿着长袍,温文尔雅地笑着。旁边三行字:第一行为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下面的文字是:“纪念沈从文诞辰110周年: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用沉默对待粗暴。”这让我想到,今天正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我该写点什么,纪念前贤,并借前贤的思想和经历为当下提供借鉴。然后,我的思路很快便
警营诗人刘国震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就在一个“真”字。他的诗集《凝望岁月》,无不在用真诚和真意,抒放着独具魅力的诗心、诗情。“也是胸有大志的人/小报告,杀开一条血路/通往高处,那大报告的讲台”(《小报告》),这是在为当今官场小人画像,也是在抨击用人制度的弊端。《杯具,抑或悲剧》在痛斥公仆与主人位置可怕的错位现状后,诗人想到了沂蒙山用乳汁喂伤员的美丽故事,由此在诗的结尾,诗人忽然产生了“一丝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