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历史教学中的无效教学,从概念辨识入手,提出无效教学产生的原因,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无效教学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历史教学;无效教学;方法;对策
在新课程的有力推进下,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取得较大进步和发展,总体上讲,中学历史教学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而在取得进步的前提下,当下,我们仍需要重点关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教学情形,如:因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的偏差、甚至误区,导致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偏离新课程设计初衷的无效教学的案列。这里需要明晰一个概念,无效课堂教学和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区分。此文涉及无效课堂教学,因此重点明晰无效课堂教学的概念定义。目前,从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无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无效的教学行为。
当前,产生无效课堂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点:1. 提出课堂问题的失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 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突出反对机械式灌输教学, 而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倡导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突出表现为教师提问量的增加,这就容易导致忽略了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此则容易酿成机械式灌输教学。值得人们思考的是,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实践,从机械式灌输教学发展到提问式教学,是否就必然体现新课改理念呢?客观来讲,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是有可取性,其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点上来讲,提问式教学是值得推广运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推广采用提问式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质量问题的选取。目前,教师在课堂问题的选取上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第一,选取的问题不具开放性,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第二,选取的问题难度偏大,可能增加了学生的挫败感。2.课堂问题的提出缺乏系统性,有效性。从历史教学的效果来看,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积极打造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促使学生常动脑、敢动口、勤动手、多动眼的学习惯性,要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动学习机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存在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以及设计问题的思路不明晰,知识梳理不够,条理性较差等原因,着实使得课堂教学的作用成效微弱。再者在问题设计中缺乏阶梯性,层次感差,要么是乏味曲谱,要么是简单敷衍,甚至有的问题设计本身就与课程教学相脱节,而不具意义;有甚者,在问题的设置上走"学究"路线,问题设置高深,以致学生在回答时无法下手,无从答起。3. 从教学意识上来看,教学人员意识仍停留在课本圈内,没有"以人为本"。应转变教学意识,从以书为本的意识,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上来。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说,教学中反复讲过的历史题目和知识点,学生还是一错再错,现在很多老师是把学习的知识量作为教学目标完成的依据,以此往往效益性很差。这种现象核心是忽视了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问题。当前不少课堂教学不是以学生有无学到为标准,而是以教材为中心,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讲完了,课也就结束了,但是学生到底理解多少,学到多少则在所不问,有如缘木求鱼。有的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把教案中涉及的要讲的问题都清清楚楚讲完,结果学生还是这不懂,那不明白,这就是没有调控好学生的积极性的原因;学生的心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角色定位差,缺乏激情,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你讲的再多也自然不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杜绝课堂无效教学的几个着重点:1. 从硬件上来看,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广泛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过去依靠黑板,教案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媒介教学把历史事件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多媒体教学实实在在的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关注媒体教学的弊端,由于媒介教学前期的课件准备,导致实际课堂中会依赖课件,导致教员过多的被课件牵制,不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鉴于此,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思维局限性,严格依据课标巧设课件,一旦课件设计完成,要谨慎对待已经固化的课程设计,应时刻自省,要深刻领悟,学生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性、课堂教学变量横生;在应用固化课件时,时刻保持一颗创造的心,以此兼顾能动性。其次,灵活多样的利用多媒体,要把多媒体教学用好、用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多媒体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和师生情感交流的粘合剂。当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师预想不一致时,要及时转变思维"以学生为本",杜绝因盲目完成课件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以期在发挥多媒体的有效性作用下,避免不合理的运用。2.从教学评价系统来看,打破成绩评级的局限性。在历史课的评价上,不能只局限于学业成绩的评价,要将评价的内涵和外延做深入拓展,让学生形成一种将学习的注意力调整到注重学业考试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上来。深入的讲,要积极拓展教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的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的变化和发展,形成既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又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取向,达成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的合作交往能力,学习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自主性创新能力为目的。我们发现,拓展后的评价体系传递给学生的影响能力,远远大于学业考试、分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3.从情感教学角度来看,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历史教学中,如果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为目的的班级教学,就容易出现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难题,一旦出现情绪不被调动情形,可据此定义学生已有定势思维,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失败。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关注课堂情感的设计。要着重营造以情感人,形成以情感引领学生学习的构思。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教师自身的情感,情绪的行为;通过这种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吸引注意,达到迅速的角色进入。从实际操作中看,完美的历史教学方案较难形成,而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案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兼顾其他。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学方案要有所侧重。无论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师都应当采用多形式、发散式思维教学,杜绝流于形式,切实落实一切形式是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在学习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为目标。4. 善于用幽默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课堂充满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幽默不但可以使课堂学习活动变得轻松,还会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有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直观性、过程性内容多的特点,选择便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进行,幽默教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实践中,对历史事件把握用特写性的"镜头",巧用幽默的表达会大大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幽默也应注重围绕教学内容,体现得体和恰当。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杜绝历史教学的无效性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苦苦追寻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妨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教学是在反思中提高;有效性,是在反思中显现。
参考文献:
[1]崔允槨.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吴保维(1980-),男,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白龙中学教师,研究方式:历史教学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无效教学;方法;对策
在新课程的有力推进下,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取得较大进步和发展,总体上讲,中学历史教学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而在取得进步的前提下,当下,我们仍需要重点关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教学情形,如:因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的偏差、甚至误区,导致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偏离新课程设计初衷的无效教学的案列。这里需要明晰一个概念,无效课堂教学和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区分。此文涉及无效课堂教学,因此重点明晰无效课堂教学的概念定义。目前,从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无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无效的教学行为。
当前,产生无效课堂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点:1. 提出课堂问题的失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 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突出反对机械式灌输教学, 而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倡导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突出表现为教师提问量的增加,这就容易导致忽略了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此则容易酿成机械式灌输教学。值得人们思考的是,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实践,从机械式灌输教学发展到提问式教学,是否就必然体现新课改理念呢?客观来讲,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是有可取性,其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点上来讲,提问式教学是值得推广运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推广采用提问式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质量问题的选取。目前,教师在课堂问题的选取上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第一,选取的问题不具开放性,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第二,选取的问题难度偏大,可能增加了学生的挫败感。2.课堂问题的提出缺乏系统性,有效性。从历史教学的效果来看,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积极打造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促使学生常动脑、敢动口、勤动手、多动眼的学习惯性,要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动学习机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存在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以及设计问题的思路不明晰,知识梳理不够,条理性较差等原因,着实使得课堂教学的作用成效微弱。再者在问题设计中缺乏阶梯性,层次感差,要么是乏味曲谱,要么是简单敷衍,甚至有的问题设计本身就与课程教学相脱节,而不具意义;有甚者,在问题的设置上走"学究"路线,问题设置高深,以致学生在回答时无法下手,无从答起。3. 从教学意识上来看,教学人员意识仍停留在课本圈内,没有"以人为本"。应转变教学意识,从以书为本的意识,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上来。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说,教学中反复讲过的历史题目和知识点,学生还是一错再错,现在很多老师是把学习的知识量作为教学目标完成的依据,以此往往效益性很差。这种现象核心是忽视了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问题。当前不少课堂教学不是以学生有无学到为标准,而是以教材为中心,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讲完了,课也就结束了,但是学生到底理解多少,学到多少则在所不问,有如缘木求鱼。有的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把教案中涉及的要讲的问题都清清楚楚讲完,结果学生还是这不懂,那不明白,这就是没有调控好学生的积极性的原因;学生的心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角色定位差,缺乏激情,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你讲的再多也自然不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杜绝课堂无效教学的几个着重点:1. 从硬件上来看,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广泛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过去依靠黑板,教案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媒介教学把历史事件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多媒体教学实实在在的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关注媒体教学的弊端,由于媒介教学前期的课件准备,导致实际课堂中会依赖课件,导致教员过多的被课件牵制,不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鉴于此,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思维局限性,严格依据课标巧设课件,一旦课件设计完成,要谨慎对待已经固化的课程设计,应时刻自省,要深刻领悟,学生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性、课堂教学变量横生;在应用固化课件时,时刻保持一颗创造的心,以此兼顾能动性。其次,灵活多样的利用多媒体,要把多媒体教学用好、用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多媒体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和师生情感交流的粘合剂。当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师预想不一致时,要及时转变思维"以学生为本",杜绝因盲目完成课件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以期在发挥多媒体的有效性作用下,避免不合理的运用。2.从教学评价系统来看,打破成绩评级的局限性。在历史课的评价上,不能只局限于学业成绩的评价,要将评价的内涵和外延做深入拓展,让学生形成一种将学习的注意力调整到注重学业考试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上来。深入的讲,要积极拓展教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的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的变化和发展,形成既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又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取向,达成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的合作交往能力,学习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自主性创新能力为目的。我们发现,拓展后的评价体系传递给学生的影响能力,远远大于学业考试、分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3.从情感教学角度来看,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历史教学中,如果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为目的的班级教学,就容易出现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难题,一旦出现情绪不被调动情形,可据此定义学生已有定势思维,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失败。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关注课堂情感的设计。要着重营造以情感人,形成以情感引领学生学习的构思。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教师自身的情感,情绪的行为;通过这种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吸引注意,达到迅速的角色进入。从实际操作中看,完美的历史教学方案较难形成,而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案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兼顾其他。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学方案要有所侧重。无论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师都应当采用多形式、发散式思维教学,杜绝流于形式,切实落实一切形式是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在学习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为目标。4. 善于用幽默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课堂充满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幽默不但可以使课堂学习活动变得轻松,还会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有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直观性、过程性内容多的特点,选择便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进行,幽默教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实践中,对历史事件把握用特写性的"镜头",巧用幽默的表达会大大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幽默也应注重围绕教学内容,体现得体和恰当。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杜绝历史教学的无效性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苦苦追寻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妨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教学是在反思中提高;有效性,是在反思中显现。
参考文献:
[1]崔允槨.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吴保维(1980-),男,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白龙中学教师,研究方式:历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