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焦点。而改革的各项措施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在课堂上了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外,更常见的是团队的合作学习。因此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举办了2018(秋)“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在9月底接到通知后,学校对我委以重任,并由学校资深数学教师组成了备课团队。考虑到从初赛到决赛横跨两个多月,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所选的课题需要突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了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二、案例主题
《植樹问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本地创建文明城市的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从中发现植树问题的三个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二是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三是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设计相关的课堂小研究,以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更高效。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鹤山市的创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沙坪街道也已经焕然一新,作为沙坪的市民,我们也要为创文出一份力,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生1:不乱扔垃圾!
生2: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生3:讲文明话做文明事!
师:你们说得都对!像不乱扔垃圾这些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爱护环境是文明的表现,今天我们也为创文出一份力,我们一起去植树吧!那植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请认真学习微课。(感知全长、间隔、间隔长、间隔数)
铃声响起:“喂,你好!我是鹤山市创文办公室,为了美化校园,现在交给你们一项任务,在你们学校校道一旁栽树,准备迎接创文检查。”
师: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完成创文任务吗?
生:有!
片段二:化繁为简,数形结合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画一条线段来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画一段,种一棵树画一个点来表示,一棵、两棵、三棵……这样太麻烦了。
师:我们不妨先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你们看老师用一条线段来表示2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把小路平均分成4段,如果用点来表示树,有几个点?(5个)5个点就有5棵树,你们明白了吗?请拿出课堂小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图片信息拿出学具摆一摆,在小研究里画一画、算一算、推一推,完成活动一。
片段三:激趣设疑,思维碰撞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图片一边植树,看不清头尾是否栽树),你认为这一定就是刚学的两端都栽的情况吗?
生1:不一定,因为这张照片看见头端栽树,看不清尾端是否有栽树,我认为可能没有栽,因此还可能头端栽树,尾端不栽树。
生2:我认为还有可能前面并不是第一棵树,不清楚头端是否有栽树,因此还可能是头端不栽树,尾端栽树。
生3:我认为可能头端和尾端都没有栽树。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学具摆一摆,在小研究上画一画、算一算、推一推。
片段四:联系生活,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的“植树问题”,题目里一定要存在真实的树吗?
生:不一定。
师:除了真实的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生:路边的路灯可以看作树……
四、教学反思
从接到比赛通知、选题、备课、试讲、磨课、初赛,到最终的决赛,历时两个多月,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这是一节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整节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线,这是我们城市正在经历的事情,学生们都能有切身的体会。在教育中渗透文明教育,从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到布置创文任务,同学们完成了创文任务,再到为什么要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对我们的城市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再去发现生活中的带有文明气息的植树问题作为练习。创文贯穿整节课,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渗透文明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文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这节课通过采用微课学习和教师讲解结合,从一开始就突破了植树问题最为关键的4个定义:全长、间隔、间隔数、间隔长,并找到了全长÷间隔长=间隔数这一关系,这是本节课找植树问题规律的关键点,为学生后面的自主学习铺设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后面的学习过程学生都能将知识逐个击破。
3.本节课渗透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和模型的数学思想。创文任务要求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同学们猜想可能种20棵、21棵、19棵,因此通过画线段图来一颗一颗地数,但却发现这样数很麻烦,因此可以先研究20米长的小路,从研究100米长的小路转化为先研究20米长的小路,化繁为简,这是在我们数学的其他问题,甚至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思想。画线段图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突出线段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例题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将例题中的数学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出来,更为直观。后面转化为研究20米小路的情况时重点突出在2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要把小路平均分成4段,强调是要平均分,间隔长是相等的,再用点来表示树,可以让学生灵活处理几种栽树方案如何在线段图上进行体现,并且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植树问题所研究的内容并不单单只用于解决植树的问题,植树问题就是一个数学模型,三个规律其实可以用于研究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有间隔的问题,例如桥墩的建设,路灯的排列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并不过于强调树,而是让学生在得出植树问题的规律后,找找生活中可以看做“树”的事物,既能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也能让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思想迁移到生活当中,体会到数学也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使植树问题成为一个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解决其他的问题。这也正是本节课的目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为学生在今后的探索学习中提供方法和思路。
4.本节课的亮点就是环节紧密相扣,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整节课的高潮部分就是学生在汇报方案时的思维交流碰撞。小组经过合作学习,派代表上台汇报方案,并与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台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台上的学生运用小组的集体智慧解答问题,在质疑与交流解答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学习知识。
5.在经历了比赛的全过程,上完整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准备一次公开课比赛的艰辛与不易,每一次的试课,每一次发现到不流畅、有疑惑,有缺陷的地方,备课组都立刻进行讨论,修改,集思广益,力求完美,终于完成了一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数学课。
我们一直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本次公开课取得了鹤山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备课团队不分昼夜地努力付出,教师在课堂里以收放自如的课堂调控,精彩的师生互动,高效地完成教学教育任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焦点。而改革的各项措施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在课堂上了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外,更常见的是团队的合作学习。因此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举办了2018(秋)“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在9月底接到通知后,学校对我委以重任,并由学校资深数学教师组成了备课团队。考虑到从初赛到决赛横跨两个多月,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所选的课题需要突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了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二、案例主题
《植樹问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本地创建文明城市的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从中发现植树问题的三个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二是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三是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设计相关的课堂小研究,以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更高效。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鹤山市的创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沙坪街道也已经焕然一新,作为沙坪的市民,我们也要为创文出一份力,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生1:不乱扔垃圾!
生2: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生3:讲文明话做文明事!
师:你们说得都对!像不乱扔垃圾这些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爱护环境是文明的表现,今天我们也为创文出一份力,我们一起去植树吧!那植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请认真学习微课。(感知全长、间隔、间隔长、间隔数)
铃声响起:“喂,你好!我是鹤山市创文办公室,为了美化校园,现在交给你们一项任务,在你们学校校道一旁栽树,准备迎接创文检查。”
师: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完成创文任务吗?
生:有!
片段二:化繁为简,数形结合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画一条线段来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画一段,种一棵树画一个点来表示,一棵、两棵、三棵……这样太麻烦了。
师:我们不妨先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你们看老师用一条线段来表示2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把小路平均分成4段,如果用点来表示树,有几个点?(5个)5个点就有5棵树,你们明白了吗?请拿出课堂小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图片信息拿出学具摆一摆,在小研究里画一画、算一算、推一推,完成活动一。
片段三:激趣设疑,思维碰撞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图片一边植树,看不清头尾是否栽树),你认为这一定就是刚学的两端都栽的情况吗?
生1:不一定,因为这张照片看见头端栽树,看不清尾端是否有栽树,我认为可能没有栽,因此还可能头端栽树,尾端不栽树。
生2:我认为还有可能前面并不是第一棵树,不清楚头端是否有栽树,因此还可能是头端不栽树,尾端栽树。
生3:我认为可能头端和尾端都没有栽树。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学具摆一摆,在小研究上画一画、算一算、推一推。
片段四:联系生活,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的“植树问题”,题目里一定要存在真实的树吗?
生:不一定。
师:除了真实的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生:路边的路灯可以看作树……
四、教学反思
从接到比赛通知、选题、备课、试讲、磨课、初赛,到最终的决赛,历时两个多月,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这是一节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整节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线,这是我们城市正在经历的事情,学生们都能有切身的体会。在教育中渗透文明教育,从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到布置创文任务,同学们完成了创文任务,再到为什么要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对我们的城市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再去发现生活中的带有文明气息的植树问题作为练习。创文贯穿整节课,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渗透文明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文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这节课通过采用微课学习和教师讲解结合,从一开始就突破了植树问题最为关键的4个定义:全长、间隔、间隔数、间隔长,并找到了全长÷间隔长=间隔数这一关系,这是本节课找植树问题规律的关键点,为学生后面的自主学习铺设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后面的学习过程学生都能将知识逐个击破。
3.本节课渗透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和模型的数学思想。创文任务要求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同学们猜想可能种20棵、21棵、19棵,因此通过画线段图来一颗一颗地数,但却发现这样数很麻烦,因此可以先研究20米长的小路,从研究100米长的小路转化为先研究20米长的小路,化繁为简,这是在我们数学的其他问题,甚至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思想。画线段图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突出线段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例题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将例题中的数学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出来,更为直观。后面转化为研究20米小路的情况时重点突出在2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要把小路平均分成4段,强调是要平均分,间隔长是相等的,再用点来表示树,可以让学生灵活处理几种栽树方案如何在线段图上进行体现,并且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植树问题所研究的内容并不单单只用于解决植树的问题,植树问题就是一个数学模型,三个规律其实可以用于研究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有间隔的问题,例如桥墩的建设,路灯的排列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并不过于强调树,而是让学生在得出植树问题的规律后,找找生活中可以看做“树”的事物,既能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也能让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思想迁移到生活当中,体会到数学也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使植树问题成为一个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解决其他的问题。这也正是本节课的目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为学生在今后的探索学习中提供方法和思路。
4.本节课的亮点就是环节紧密相扣,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整节课的高潮部分就是学生在汇报方案时的思维交流碰撞。小组经过合作学习,派代表上台汇报方案,并与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台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台上的学生运用小组的集体智慧解答问题,在质疑与交流解答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学习知识。
5.在经历了比赛的全过程,上完整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准备一次公开课比赛的艰辛与不易,每一次的试课,每一次发现到不流畅、有疑惑,有缺陷的地方,备课组都立刻进行讨论,修改,集思广益,力求完美,终于完成了一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数学课。
我们一直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本次公开课取得了鹤山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备课团队不分昼夜地努力付出,教师在课堂里以收放自如的课堂调控,精彩的师生互动,高效地完成教学教育任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