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教师在职培训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对2015年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的区域经济、专业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在中职教育师资培训方面还存在轻视中部地区教师培训、对新兴专业关注不够、未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要加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投入,侧重新兴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匹配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培训专业。
关键词 供给侧;区域经济;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45-04一、引言
“供给侧”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微观经济学研究,供给侧即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的生产者。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当供给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即供给侧与需求侧合理匹配的时候,经济才能持续增长。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之后,国内学术界广泛开始对“供给侧”进行研究。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市场导向性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紧跟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及时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职业学校教师来讲,经常学习新的知识、技术,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学生了解并学习到先进的技术技能。这些需要通过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训来实现。对于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来讲,国家是“供给侧”,职校教师、职业学校以及学校所在地区劳动力市场是“需求侧”。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是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主干项目。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办,由中央财政拨款,采用“基地培训 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职教师进行培训。目的在于为中职学校培养一批专业理论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优秀骨干教师。
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载体,职业教育发展区域特色与区域经济密不可分[2]。因此本研究从“供给侧”一方即国家提供的培训专业与区域分布入手,分析区域培训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关系,为国家职教师资专业培训提出建议。
二、2015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数据分析
(一)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名额分配分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依据《2015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机构任务分配表》,经济区域分配名额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培训基地和培训人数区域分布均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东部地区培训人数最多,占总培训人数的39.50%,东北地区培训人数最少,仅占总培训人数的6.25%。
东部地区的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数量明显优于其他经济区域。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060所,有教师866905人。其中东部地区学校数、教师数分别占全国的30.26%、38.64%;中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30.75%、25.72%;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8.43%、26.87%;东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10.55%、8.77%①。
国家更加重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职教师培训,分配给东、西部地区的培训名额要超过该地区教师所占全国教师的比例。但是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名额分配较少,尤其是中部地区。
(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分析
依据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版)》,中职学校分为19个专业类别。基于此分析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分布比例,见表2。
由表2可知,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5年共设置17个专业大类,68个专业,能源与新能源类、司法服务类未设置培训项目。加工制造类设置培训专业最多,设置了13个专业,占开设专业的19.12%;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设置9个专业,占开设专业的13.24%。参加培训人数上,信息技术类专业培训人数最多,占培训总人数的18.39%;加工制造类培训人数占总培训人数的17.61%。
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加工制造行业一线工作的初级实用技术人才。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情况最好的是加工制造类,达到97.67%[3]。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并且加工制造类注重技术和设备更新,因此加工制造类专业在职业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加之由于加工制造类中职学生人数多,加工制造类专业中职教师人数也多,对培训的需求量也大。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IT类招聘市场人才需求持续走高,高技能人才需求量逐年扩大。信息技术类专业技术更新快,因此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需求大,培训人数多。
(三)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培训人数分布分析
1.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与专业交叉分析
职业教育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基础上的,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劳动者,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会影响到国家设置该区域的培训计划,不同的区域经济侧重不同,研究不同经济区域专业培训人数可以帮助了解该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财经商贸类和其他类专业类别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类别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西部地区农林牧渔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医药卫生类、旅游服务类、教育类专业类别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类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 2.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与产业类型交叉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职业教育只有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分析职业教育与产业类型的关系,按照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03]14号)规定,将中等职业学校19个专业类别划分为3个产业,其中第一产业1个专业类,第二产业6个专业类,第三产业12个专业类,见表4。
注:表中数据为培训名额占总培训人数百分比(%)。
从表4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师资培训第三产业占72.84%,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少,只有3.63%。四个经济区域相比,第一产业西部培训名额最多,第二产业东部地区培训名额最多,第三产业东北地区培训名额最多。
201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迈入“服务化”时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结果。由于技术革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减少,劳动力剩余。而第三产业为剩余劳动力重新提供了一个市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所需要的技能,需要专门的培训来获得。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面对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将培养重点转移为第三产业。
三、对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训“供给侧”的建议
(一)加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投入
东部地区依靠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经济率先发展。进入新世纪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开展实施,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加快了脚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国家及当地政府为了保证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与扶持。而中部地区往往被忽略,形成了“中部塌陷”的现象。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促进了中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部地区仍需要大量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4]。从2015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数据来看,中部地区教师培训数量仅占20%,而从劳动力资源来讲,中部地区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帮助中部地区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注重中部地区职教师资培训,进而大力发展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规划中部地区人才培养。
(二)侧重新兴专业教师在职培训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要保证从设置到教学再到反馈的过程科学化,符合教学规律。尤其是新设置专业的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及专业知识要特别进行考察,保证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才能保证新设置专业的教学质量。我国职业院校开设的新专业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多半来自于传统相关专业,受过正规新兴专业培训的教师较少。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新兴产业市场的支持,但是对职业院校而言,专业结构与新兴产业市场的适应性还存在着一定差距[5]。当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缺乏长远的前瞻性,职业教育虽然一直在强调培育新兴专业人才,但从2015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专业名额分配中可以看出,教师培训主要还是侧重于职业教育传统热门,如加工制造类。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出的人才与市场对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相比存在负偏差,即新兴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长此以往,人才缺口会越来越大。并且新兴专业需要更多新技术的引入与交流,相比较传统行业更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因此,国家在设置职教师资在职培训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市场,侧重于对新兴专业教师的培训。
(三)匹配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培训专业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中国也不例外,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職业教育的职责是为地方产业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以服务该经济区域的人才需要为出发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需以该区域未来的产业结构为参考。
可是从2015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在分配培训名额时主要考虑到目前该经济区域的经济特色,但从该区域未来专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趋势角度考虑较少,如东北地区的培训侧重于资源环境类培训,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可开采量不断下降,如果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持续产业没有及时跟上,则东北地区发展很容易后劲不足[6]。基于上述原因,在设置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时候国家可以考虑当地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敏锐把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瞄准新兴产业设置培训项目,帮助该区域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7]。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社.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5-11-11(01).
[2]刘佳龙.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5):4-6.
[3]严峻.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率最高达97.67%[EB/OL].[2014-02-26]. http://edu.china.com.cn/zhijiao/content_31599099.htm.
[4]李梦卿,罗莉.基于中部地区战略崛起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4):5-8.
[5]丁凌.基于新兴产业结构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36):17-19.
[6]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7]熊花,黄弘.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16(10):65-69.
关键词 供给侧;区域经济;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45-04一、引言
“供给侧”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微观经济学研究,供给侧即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的生产者。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当供给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即供给侧与需求侧合理匹配的时候,经济才能持续增长。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之后,国内学术界广泛开始对“供给侧”进行研究。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市场导向性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紧跟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及时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职业学校教师来讲,经常学习新的知识、技术,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学生了解并学习到先进的技术技能。这些需要通过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训来实现。对于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来讲,国家是“供给侧”,职校教师、职业学校以及学校所在地区劳动力市场是“需求侧”。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是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主干项目。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办,由中央财政拨款,采用“基地培训 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职教师进行培训。目的在于为中职学校培养一批专业理论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优秀骨干教师。
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载体,职业教育发展区域特色与区域经济密不可分[2]。因此本研究从“供给侧”一方即国家提供的培训专业与区域分布入手,分析区域培训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关系,为国家职教师资专业培训提出建议。
二、2015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数据分析
(一)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名额分配分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依据《2015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机构任务分配表》,经济区域分配名额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培训基地和培训人数区域分布均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东部地区培训人数最多,占总培训人数的39.50%,东北地区培训人数最少,仅占总培训人数的6.25%。
东部地区的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数量明显优于其他经济区域。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060所,有教师866905人。其中东部地区学校数、教师数分别占全国的30.26%、38.64%;中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30.75%、25.72%;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8.43%、26.87%;东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10.55%、8.77%①。
国家更加重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职教师培训,分配给东、西部地区的培训名额要超过该地区教师所占全国教师的比例。但是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名额分配较少,尤其是中部地区。
(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分析
依据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版)》,中职学校分为19个专业类别。基于此分析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分布比例,见表2。
由表2可知,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5年共设置17个专业大类,68个专业,能源与新能源类、司法服务类未设置培训项目。加工制造类设置培训专业最多,设置了13个专业,占开设专业的19.12%;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设置9个专业,占开设专业的13.24%。参加培训人数上,信息技术类专业培训人数最多,占培训总人数的18.39%;加工制造类培训人数占总培训人数的17.61%。
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加工制造行业一线工作的初级实用技术人才。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情况最好的是加工制造类,达到97.67%[3]。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并且加工制造类注重技术和设备更新,因此加工制造类专业在职业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加之由于加工制造类中职学生人数多,加工制造类专业中职教师人数也多,对培训的需求量也大。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IT类招聘市场人才需求持续走高,高技能人才需求量逐年扩大。信息技术类专业技术更新快,因此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需求大,培训人数多。
(三)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培训人数分布分析
1.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与专业交叉分析
职业教育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基础上的,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劳动者,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会影响到国家设置该区域的培训计划,不同的区域经济侧重不同,研究不同经济区域专业培训人数可以帮助了解该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财经商贸类和其他类专业类别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类别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西部地区农林牧渔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医药卫生类、旅游服务类、教育类专业类别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类相比较该地区培训总人数国家分配了较多的培训名额。 2.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经济区域与产业类型交叉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职业教育只有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分析职业教育与产业类型的关系,按照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03]14号)规定,将中等职业学校19个专业类别划分为3个产业,其中第一产业1个专业类,第二产业6个专业类,第三产业12个专业类,见表4。
注:表中数据为培训名额占总培训人数百分比(%)。
从表4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师资培训第三产业占72.84%,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少,只有3.63%。四个经济区域相比,第一产业西部培训名额最多,第二产业东部地区培训名额最多,第三产业东北地区培训名额最多。
201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迈入“服务化”时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结果。由于技术革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减少,劳动力剩余。而第三产业为剩余劳动力重新提供了一个市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所需要的技能,需要专门的培训来获得。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面对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将培养重点转移为第三产业。
三、对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训“供给侧”的建议
(一)加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投入
东部地区依靠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经济率先发展。进入新世纪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开展实施,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加快了脚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国家及当地政府为了保证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与扶持。而中部地区往往被忽略,形成了“中部塌陷”的现象。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促进了中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部地区仍需要大量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4]。从2015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数据来看,中部地区教师培训数量仅占20%,而从劳动力资源来讲,中部地区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帮助中部地区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注重中部地区职教师资培训,进而大力发展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规划中部地区人才培养。
(二)侧重新兴专业教师在职培训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要保证从设置到教学再到反馈的过程科学化,符合教学规律。尤其是新设置专业的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及专业知识要特别进行考察,保证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才能保证新设置专业的教学质量。我国职业院校开设的新专业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多半来自于传统相关专业,受过正规新兴专业培训的教师较少。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新兴产业市场的支持,但是对职业院校而言,专业结构与新兴产业市场的适应性还存在着一定差距[5]。当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缺乏长远的前瞻性,职业教育虽然一直在强调培育新兴专业人才,但从2015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专业名额分配中可以看出,教师培训主要还是侧重于职业教育传统热门,如加工制造类。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出的人才与市场对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相比存在负偏差,即新兴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长此以往,人才缺口会越来越大。并且新兴专业需要更多新技术的引入与交流,相比较传统行业更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因此,国家在设置职教师资在职培训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市场,侧重于对新兴专业教师的培训。
(三)匹配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培训专业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中国也不例外,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職业教育的职责是为地方产业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以服务该经济区域的人才需要为出发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需以该区域未来的产业结构为参考。
可是从2015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在分配培训名额时主要考虑到目前该经济区域的经济特色,但从该区域未来专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趋势角度考虑较少,如东北地区的培训侧重于资源环境类培训,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可开采量不断下降,如果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持续产业没有及时跟上,则东北地区发展很容易后劲不足[6]。基于上述原因,在设置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时候国家可以考虑当地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敏锐把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瞄准新兴产业设置培训项目,帮助该区域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7]。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社.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5-11-11(01).
[2]刘佳龙.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5):4-6.
[3]严峻.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率最高达97.67%[EB/OL].[2014-02-26]. http://edu.china.com.cn/zhijiao/content_31599099.htm.
[4]李梦卿,罗莉.基于中部地区战略崛起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4):5-8.
[5]丁凌.基于新兴产业结构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36):17-19.
[6]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7]熊花,黄弘.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16(10):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