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视角:幼儿体育教学的基本关注点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凸显了幼儿为本的核心理念,召唤教师以幼儿的视角去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是否能从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幼儿,笔者想结合我区开展的14个同课异构的中班体育教学活动“原地纵跳触物”的研讨为例,谈谈在体育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关注点”中常见问题及其建议。
  关注点一:关注活动规范的落实还是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
  规范固然重要与必要,但教师由于过度强调动作规范导致过度讲示,过度注意安全规范导致过度约束。使得幼儿失去很多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从而滞后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从下面的表1中可见,在14位教师中,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讲评以及动作的示范讲解,而暂停幼儿练习超过6次以上的占了71%,最多的两位教师甚至达到了12次,平均不到2分钟就暂停一次,基本是幼儿跳一次就停一下,进行讲评。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一次教学活动中,幼儿跳的次数低于20次的有10个活动,练习密度整体较低。教学中出现了收得多放得少、讲得多练得少、停得多动得少的现象。教师大量时间用在管理、讲解、示范上,造成了幼儿活动时间少,活动专注度低的局面。
  教师讲解示范统计表(表1)
  幼儿练习次数统计表(表2)
  建议:教师应从重关注教学规范走向重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教师在注重必要规范教学的基础上,要将自己的目光逐步转向关注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是否得以发展。
  1.关注幼儿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走、跑、跳等是人体活动的基本动作,没有很高的规范性。这些基本动作只有在人体不断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与成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于关注幼儿跳的动作如何,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搭建、创设幼儿跳的情境与跳的机会,让幼儿在跳的活动中,发展跳的基本能力。
  2.关注幼儿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
  动作的掌握表示了幼儿“学会”,而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表示了幼儿“会用”。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会从高处向下跳、向前跳、向侧跳、向后跳、连续跳等跳的基本动作,还要让幼儿学会一些跳的练习方法,如跳房子、连续双脚跳比远、跳皮筋、跳过障碍等跳的游戏或方法。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可以引导幼儿的练习活动从课堂走向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方式。
  3.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体育活动习惯,需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学习和养成,例如在纵跳的练习中,幼儿对吊挂的标志物只能是触摸,不可以拉扯,要爱护器材;跑步时不能推拉同伴;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自主练习中要遵守相应的常规等等。就运动安全而言,幼儿身体活动得越多,动作就练习得越多,动作的熟练度也就越高,相应的能力发展也快,从而避免幼儿因能力不足、动作不熟练而产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关注点二:关注教学情景的设置还是幼儿的使用效度
  情景教学策略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是教师的首选,几乎逢课从情景引入,将情景贯穿到结束。然而,那些有景无用、有趣无用、有景无法的教学情境设置,不能真正推动幼儿的学习。
  【场景1】Y教师,场景主题:果园;教具准备:立体大树若干、不干胶贴成小水沟、3个筐、背景音乐、大量桔子、苹果、香蕉的自制图片;协助教学人员:4名。主要问题:(1)场景犹如丰收的果园,但直至活动结束,许多“水果”未被幼儿使用。(2)采摘“水果”的高度设置过低,幼儿只需要一抬手就可以碰到,无练习跳的价值。并且,悬吊水果图片的绳子是固定的,教师无法当场调节“水果”的高度。
  【场景2】X教师在导入环节组织幼儿模拟开各种各样的车,围着场地跑了一圈又一圈,约5分钟后,教师指着前面一处空无一物的地方说:“果园到了,我们开始摘桔子吧!”
  建议:教师应从过度崇尚情景形式走向关注幼儿的运用实效。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教学情景应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活动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场景创设。因此,教师在情景设置的时候,需要逐渐转向多角度考虑、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与运用实效,使教学情景的作用恰当、科学。
  1.关注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场景1的问题是有情景成摆设(有景无用),大部分教具成为观看的道具,而且还将原本需要原地纵跳的活动变成了抬手采摘果子,活动失去挑战性。场景2则无情景,教师带着幼儿来到的是假想的“果园”,并围着操场跑了足足五分钟,准备活动与后期纵跳触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既不能激发起幼儿纵跳的兴趣,也完全与活动的特点不相符合。情景创设不是仅仅为了烘托练习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根据学习活动的内涵,设置便于幼儿学习与练习的场景。在纵跳触物的练习中,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场景让幼儿跳更得有味、更有趣、更有持久性。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设置连续的向前跳、十字象限跳、纵跳头触物、纵跳按门铃等练习场景。这样的情境设置既简单又实用,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还强化了向上跳的动作,发展了幼儿跳的能力,激发并保持了幼儿学习的持久性,真正发挥了情景的功效。
  2.关注情景创设的高效性。
  情景的运用要指向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14个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学辅助人员,最少是2位,多的4位。教辅人员中有的放置材料、有的放音乐、有的帮忙递道具,没有一个执教教师是独自一个人开展教学活动的。14个活动中,变换场景的多则10次,少则5次,都没有真正把情景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了情景而情景,说明了情景设计的无目标及情景运用的不熟练。情景与道具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并且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但任何辅助设施的运用必须有“度”,过多过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将简单的教学过程复杂化,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情景创设的高效性。
  例如:S教师设置了青蛙捉蚊子的情景,其中“荷叶”这一道具贯穿始终,简单而高效地引领着整个教学活动:   关注三:关注教学的预设还是幼儿的临场变化
  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前会大费脑筋地进行活动设计和准备,他们认为只要设计好活动方案、准备好教具,教学就不会有问题了,只“备”自己不“备”幼儿。所以当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的应对策略就出现了差错。
  【场景3】W教师执教活动“小猴摘桃”中环节3的片段:教师拉了一根系满桃子图片的绳子,要求孩子们从原地纵跳触物变为摘物。一个矮个子的女孩使出全身力气跳,也只能用手指刚刚触到桃子,于是她东瞅瞅西瞧瞧,想找到一处可以摘到桃的地方。这时,教师催促她:“跳起来摘呀。”女孩无奈地连续向上纵跳了3次,还是摘不到桃子。这时教师看了看手表,说:“摘桃子真辛苦,快把桃子放在妈妈的篮子里,我们去休息。”大部分幼儿兴奋地拿着“战果”冲向教师,这个小女孩却空着手跟在了最后。
  建议:教师应从追求关注教学程序的演绎走向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活动前做好方案固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我们要从关注预设教案的执行,逐步转向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幼儿的真实反应与表现,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1.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不易长时间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与水平,把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都渗透于游戏之中。这些游戏要成为结合幼儿已会的基本动作进行综合性练习的活动,不仅要把动作与动作进行串联,还要把基本动作与能力发展进行串联,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尊重幼儿的先备条件。
  先备条件是指幼儿或多或少已具有一些与新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对体育活动而言,幼儿在进行某一动作的练习时,已经具备了进行这一动作练习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但是个体差异也必定存在。如案例中的小女孩,她具备了跳的能力,但是还不具备触到桃子高度的纵跳能力。为此,在教学前教师要正确评估幼儿的先备条件,选择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现场的表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具有不同先备条件的幼儿,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
  3.注重幼儿的主体建构。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于他们的亲身体验和尝试,然后感受成功。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方案设计前意见的征求,器械的准备和放置,活动后器械的整理;活动中更应根据幼儿的表现与需求,不断调整活动方案。教师在活动前的预设如果更为充分和到位,活动中调整相应会少一些,反之活动中的调整就会多一些。例如Y老师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不肯停歇的状态,通过征求幼儿的意见,又增加两次游戏。在增加的两次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自我挑战原地纵跳,尝试纵跳双手合拍取物,幼儿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人。
其他文献
面对公开活动中的错误  张晓云    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我借班组织了小班数学活动“小青蛙捉害虫”。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的操作要求是,给每条毛毛虫身上贴3个三角形或3个正方形或3个圆形,大部分幼儿都贴得又对又快,只有几个幼儿贴了4个。我在讲评时给予了纠正。在下一个环节中,要求幼儿把自己贴的毛毛虫按照图形标记送它们回家。我发现有几个幼儿把贴有正方形的毛毛虫送到了圆形的家,我再次进行了纠正。原计划18分
A幼儿园大班幼儿B从小就酷爱绘画,其作品多次在比赛中获奖。H出版社计划出版《幼儿园优秀美术作品选》一书,经该幼儿园教师推荐,幼儿B的两幅画被选中。但在出版后。书中却没有为幼儿B署名,只有“A幼儿园供稿”字样。幼儿B家长知道后,就向H出版社索要稿酬。H出版社答复说选登幼儿B的绘画作品已征得A幼儿园同意,稿酬也已支付给了A幼儿园,所以不能支付给幼儿B稿酬。A幼儿园则认为幼儿B才5岁,不享有著作权,况且
课例分析式教学诊断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理性地对某一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作出较为科学的评价,在积极的互动中寻求更有效的对策。在实践中,我们将供大家研析的课例戏称为“麻雀”,而对参与诊断的同伴群体戏称为“医生”。现将我园“青苹果乐园”研讨小组对小班亲子阅读活动《跟爸爸在一起》的研讨过程作一梳理,具体展现我们的研究状态。  一、望——麻雀飞舞,医生观察:对教学目标制定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园不同的环境下,儿童往往容易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差异。这种行为差异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家长形成了关于儿童的“差异印象”,甚至是“矛盾印象”。比如,儿童工作者常常发现,有的孩子是老师眼中听话、乖巧、有礼貌的“好孩子”,而在家长面前却变成了娇纵、蛮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对此,教育学、心理学从家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差异、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等方面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受社会学家
2005年成为一名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园长时,我期望能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管理他人和管理自己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条道路上我思考着、努力着、改变着……    一、个性的独立让我与同事格格不入。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不善于或者说不喜欢与别人交谈。总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我的这个性格给了同事们一种错觉,他们觉得我高傲并且孤僻。当我听到这个议论时自己还不以为然。“管好自己就行了”
我以前怕自己没进步,想画更厉害的画,这几张画突然让我明白,能一直享受画画这件事其实比进不进步更加要紧。  ——人五  人五是在微博、豆瓣等网络平台上拥有超过45万粉丝追踪关注的插画师,他的绘画主攻食材、药材水彩创作,画风清新、写实又唯美,是各大出版社与知名作家的抢手绘师。人五初中成绩不好,中考结束读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电脑艺术设计。尽管其他课不好好上,绘画课他却格外认真,能静下心来站在石膏面前画
“我们真的很满意,吃、玩、学都放心。”“不过才几年,变化大得不得了!”“老师不丑(不错),能歌善舞,对孩子很上心。”……记者走进扬州高邮市马棚镇中心幼儿园的时候,正值下午接园时间。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沙池里、塑胶场上、大型户外活动器械上玩耍。说起幼儿园。大家都纷纷围拢过来。从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记者真切感受到他们源自内心真正的“满意”。小班幼儿刘盼的爷爷对记者说:“我大孙女4年前也上小班。
现代幼儿园建筑设计不但要为幼儿园展开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更要为幼儿创造一片乐园。所以,设计建造一所新的幼儿园必须考虑以下几千方面:    1.环境设计要教育化    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需要及早获得能促进人格发展的环境。况且,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经常接触而促进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方面发展的。因此,现代幼儿园教育特别注意环境教育的作用。为此,幼
草蛉算是一种飞蛾,是飞蛾就会扑火,在没有火的情况下会退而求其次扑向光。所以当天色暗下来、街灯亮起时,它们会义无反顾地扑向街灯,有时聚多了会像云团一样,扑不开、搅不散。草蛉崇拜光,它们在光  里和光弥合,呈现出美妙的姿态。  草蛉有4个巨大透明的翅,通身呈类似于荧光的黄绿色。画油画时,我总是先把这两管颜色挑出来,以至于画面总是很明媚。我相信画面有自己的旋律,草蛉也是。它们只能跟着自己的旋律走,它們有
老师的脾气,班级的情绪  李 娟    前段日子,因为班里那几个做事总是不紧不慢、拖拖拉拉的孩子,我总会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时不时就急躁起来。  那天午睡起床,孩子们都穿好衣服准备去洗手吃点心了,美美和洋洋还坐在床上兴奋地说着什么,衣服只穿好了一件,在一旁整理被子的阿姨已经提醒了很多次,但他们两个像是没听见一般,继续磨磨蹭蹭的。眼看下午活动的时间已临近,正在帮女孩子梳头的我,看到这样的情形,放下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