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形成对话,完成对话,就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要尊重学生,善于接受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
我在听一位老师讲《皇帝的新装》时,老师让同学们对文中人物进行点评,谈谈自己的感受体验,本意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可有一个学生站起来竟然说:“老师,我觉得这两个骗子也值得我们学习。”我当时一愣,因为在我的头脑中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再说骗子有什么值得学习呢?就在我惊讶之时,那位老师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让他说说为什么骗子也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这两个骗子之所以行骗成功,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编织的衣服定下了这样一个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人们心理最脆弱的地方,他们敏捷的思维、善于揣摩人们的心理的本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听后对他富有创意的答案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那位老师就因势利导地指出这两个骗子的思维和对人的心理的揣摩是值得学习的,但他们的行为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位同学也欣然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这样的对话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而且创造了共同成长的精神氛围。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老师对这位同学的观点一开始就大加批评的话,这位同学不一定能接受的老师的观点,相反他可能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二、要努力打开学生闭锁的内心世界
在对话之前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在“对话式”教学进行之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思考:定什么话题、学生是否有话说、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将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如果出现意外怎么办等。有了一个较好的话题,就设置了一个情境,营造了一个氛围,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向的交流。只有当教师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之后,“对话式”教学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话题的设置,在与文本有着必然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让“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三、教师要善于在“对话式”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
“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即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不是说学生自身就能完成课程标准上规定的任务。他们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关注的。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强调的是“对话式”教学中的表演与“独自”式教育中那种唱独角戏的表演不同,“对话式”教学中的表演是一种真诚的表演,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一场真正的对话。
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采用平等互动的对话式教学,让学生读课文,谈海伦凯勒是怎样度过三天的,让学生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个体与群体进行交流,串起学生丰富的读说议写的活动,形成了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曲。
四、要重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了教科书,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如果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几乎无法展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如果说教材是建筑的设计图纸,那么,教师就是工匠,教学的好坏取决于工匠是否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
而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教材的作用变了,它由“圣经”变为了一种“材料”,一种可以由工匠自由选择的材料,对话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形态。教材中心、知识专制不得不退场,新的教学秩序得以建立。如果说教材是一首乐谱的话,那么教师则是作品的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不是因为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他们用自己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赋予了乐曲第二生命。同样,教师和课程的对话也是一个视觉融合的过程,是教师赋予教材第二生命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教师对教材有了十足的把握和充分的认识理解后,才能在讨论、对话过程中游刃有余。
总之,“对话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的固有地位,它作为教学新理念,一定会把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的处境中解放出来,也一定会推动时下的语文新课改,必将成为将来语文课堂模式的主流。
责任编辑 王 波
一、要尊重学生,善于接受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
我在听一位老师讲《皇帝的新装》时,老师让同学们对文中人物进行点评,谈谈自己的感受体验,本意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可有一个学生站起来竟然说:“老师,我觉得这两个骗子也值得我们学习。”我当时一愣,因为在我的头脑中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再说骗子有什么值得学习呢?就在我惊讶之时,那位老师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让他说说为什么骗子也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这两个骗子之所以行骗成功,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编织的衣服定下了这样一个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人们心理最脆弱的地方,他们敏捷的思维、善于揣摩人们的心理的本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听后对他富有创意的答案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那位老师就因势利导地指出这两个骗子的思维和对人的心理的揣摩是值得学习的,但他们的行为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位同学也欣然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这样的对话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而且创造了共同成长的精神氛围。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老师对这位同学的观点一开始就大加批评的话,这位同学不一定能接受的老师的观点,相反他可能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二、要努力打开学生闭锁的内心世界
在对话之前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在“对话式”教学进行之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思考:定什么话题、学生是否有话说、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将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如果出现意外怎么办等。有了一个较好的话题,就设置了一个情境,营造了一个氛围,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向的交流。只有当教师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之后,“对话式”教学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话题的设置,在与文本有着必然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让“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三、教师要善于在“对话式”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
“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即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不是说学生自身就能完成课程标准上规定的任务。他们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关注的。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强调的是“对话式”教学中的表演与“独自”式教育中那种唱独角戏的表演不同,“对话式”教学中的表演是一种真诚的表演,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一场真正的对话。
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采用平等互动的对话式教学,让学生读课文,谈海伦凯勒是怎样度过三天的,让学生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个体与群体进行交流,串起学生丰富的读说议写的活动,形成了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曲。
四、要重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了教科书,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如果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几乎无法展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如果说教材是建筑的设计图纸,那么,教师就是工匠,教学的好坏取决于工匠是否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
而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教材的作用变了,它由“圣经”变为了一种“材料”,一种可以由工匠自由选择的材料,对话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形态。教材中心、知识专制不得不退场,新的教学秩序得以建立。如果说教材是一首乐谱的话,那么教师则是作品的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不是因为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他们用自己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赋予了乐曲第二生命。同样,教师和课程的对话也是一个视觉融合的过程,是教师赋予教材第二生命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教师对教材有了十足的把握和充分的认识理解后,才能在讨论、对话过程中游刃有余。
总之,“对话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的固有地位,它作为教学新理念,一定会把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的处境中解放出来,也一定会推动时下的语文新课改,必将成为将来语文课堂模式的主流。
责任编辑 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