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学会关爱,学会倾听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
第二、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須要贏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但也有少数家长,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都绷紧神经,戒备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每到期中、期末家长会的光荣榜上多列表扬细目表,多表扬更多学生。试问,谁不盼望別人赞扬?谁会不肯亲近赞扬自己的人?如果班中的多数学生都因此亲近、尊敬班主任,这样的班怎会带不好?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來,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第三、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第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象今年,我们班的学生还自发的在教室前面养了金鱼,在教室里养了十来盆花草,让人觉得很是温馨。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
第一、学会关爱,学会倾听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
第二、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須要贏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但也有少数家长,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都绷紧神经,戒备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每到期中、期末家长会的光荣榜上多列表扬细目表,多表扬更多学生。试问,谁不盼望別人赞扬?谁会不肯亲近赞扬自己的人?如果班中的多数学生都因此亲近、尊敬班主任,这样的班怎会带不好?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來,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第三、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第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象今年,我们班的学生还自发的在教室前面养了金鱼,在教室里养了十来盆花草,让人觉得很是温馨。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