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学生“不尊敬”教师事件,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章对导致学生“不尊敬”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发生的策略,希望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不尊敬”事件;实践
一、前言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他人。通过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避免出现顶撞教师、谩骂教师等“不尊敬”教师的事件。
二、导致学生发生“不尊敬”事件的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导致学生发生“不尊敬”教师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中学生是中心,家长对学生更多的是宠溺,导致学生没有感恩意识。同时,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复杂,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以及感恩意识的培养。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十分狭隘,并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第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感恩教育,使得学生没有学会尊重他人。并且小学学校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导致学生不尊敬师长的事件发生[1]。
第三,社会因素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冷漠,甚至形成了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思想观念,这种社会性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得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学生在生活中“不尊敬”师长的行为的发生。
三、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发生的策略
(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重视感恩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重视感恩教育,真正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于施恩者保持感激之情,从而控制学生心中的利己欲望,使其懂得知恩图报,并且学会给予他人充分尊重。小学德育教师要明白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而德育教育的主旨就是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恩家长、尊重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感恩教师、尊重教师,真正避免“不尊敬”事件的发生。开展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学校学会尊重师长,使学生在社会上学会尊重他人,真正使学生受益终身,同时还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2]。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识恩。教师要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感恩宣传,积极渗透感恩意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重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内容的讲解,通过仔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不易以及家长的辛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的恩情,从而真正避免学生发生“不尊敬”事件。通过德育,教师在处理“不尊敬”事件时,要积极向学生渗透感恩意识,在了解“不尊敬”事件的始末后,保持积极态度进行处理,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以及社会的恩情。
(二)在学业规划中进行感恩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感恩教育,教师要抓住其重点,让学生真正学会知恩图报,要培养学生的感恩能力。良好的学业规划是将来找到合适工作的前提。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应该取得何种学习成果,以及明白应该如何做。德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优势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业规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自身有良好的认知,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优势,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在制订学业规划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使学生将感恩情怀常怀在心,对师长常怀感恩之心,从而将学生“不尊敬”事件发生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形成学校感恩教育环境
小学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也是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学校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师长抱有尊敬之情。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感恩文化校园环境。例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演讲活动使学生感受师长不易,激發学生的感恩之情。另外,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向学生进行感恩宣传,使学生感受父母辛苦、教师不易,使学生在心中养成良好的感恩之情,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会尊敬师长。
(四)德育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发挥带头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言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语言、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真正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亲自给学生做示范,如尊老爱幼的举止动作、话语等,身教重于言教,将自身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另外,教师要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不仅仅是为学生制定的,对教师也能起到约束作用。
四、总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使学生懂得家长与教师的辛苦与不易,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常怀尊敬师长之情,进而真正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
【参考文献】
[1]李丽萍.教师凭什么赢得学生的尊敬——查阅学生聊天记录事件引发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02):64-67.
[2]刘洋.师德的底线[N].检察日报,2011-09-09(005).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不尊敬”事件;实践
一、前言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他人。通过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避免出现顶撞教师、谩骂教师等“不尊敬”教师的事件。
二、导致学生发生“不尊敬”事件的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导致学生发生“不尊敬”教师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中学生是中心,家长对学生更多的是宠溺,导致学生没有感恩意识。同时,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复杂,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以及感恩意识的培养。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十分狭隘,并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第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感恩教育,使得学生没有学会尊重他人。并且小学学校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导致学生不尊敬师长的事件发生[1]。
第三,社会因素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冷漠,甚至形成了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思想观念,这种社会性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得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学生在生活中“不尊敬”师长的行为的发生。
三、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发生的策略
(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重视感恩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重视感恩教育,真正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于施恩者保持感激之情,从而控制学生心中的利己欲望,使其懂得知恩图报,并且学会给予他人充分尊重。小学德育教师要明白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而德育教育的主旨就是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恩家长、尊重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感恩教师、尊重教师,真正避免“不尊敬”事件的发生。开展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学校学会尊重师长,使学生在社会上学会尊重他人,真正使学生受益终身,同时还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2]。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识恩。教师要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感恩宣传,积极渗透感恩意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重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内容的讲解,通过仔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不易以及家长的辛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的恩情,从而真正避免学生发生“不尊敬”事件。通过德育,教师在处理“不尊敬”事件时,要积极向学生渗透感恩意识,在了解“不尊敬”事件的始末后,保持积极态度进行处理,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以及社会的恩情。
(二)在学业规划中进行感恩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感恩教育,教师要抓住其重点,让学生真正学会知恩图报,要培养学生的感恩能力。良好的学业规划是将来找到合适工作的前提。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应该取得何种学习成果,以及明白应该如何做。德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优势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业规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自身有良好的认知,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优势,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在制订学业规划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使学生将感恩情怀常怀在心,对师长常怀感恩之心,从而将学生“不尊敬”事件发生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形成学校感恩教育环境
小学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也是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学校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师长抱有尊敬之情。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感恩文化校园环境。例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演讲活动使学生感受师长不易,激發学生的感恩之情。另外,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向学生进行感恩宣传,使学生感受父母辛苦、教师不易,使学生在心中养成良好的感恩之情,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会尊敬师长。
(四)德育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发挥带头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言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语言、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真正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亲自给学生做示范,如尊老爱幼的举止动作、话语等,身教重于言教,将自身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另外,教师要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不仅仅是为学生制定的,对教师也能起到约束作用。
四、总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使学生懂得家长与教师的辛苦与不易,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常怀尊敬师长之情,进而真正避免发生学生“不尊敬”事件。
【参考文献】
[1]李丽萍.教师凭什么赢得学生的尊敬——查阅学生聊天记录事件引发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02):64-67.
[2]刘洋.师德的底线[N].检察日报,2011-09-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