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75年1月,四届人大开会期间,父亲接到命令:为病中的毛泽东录制相声。直到今天,也没人知道:当初是谁作出了一个这样大胆的决定?是谁制定了录像的内容?为什么只选中侯宝林的?为什么多数为传统作品而很少新编的?为什么最终只录制了十个大段和两个小段?毛泽东到底看到这些录像没有?没人解答。当然,这些现在已经不再重要了。 从1965年10月父亲最后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到1975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像,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1月,四届人大开会期间,父亲接到命令:为病中的毛泽东录制相声。直到今天,也没人知道:当初是谁作出了一个这样大胆的决定?是谁制定了录像的内容?为什么只选中侯宝林的?为什么多数为传统作品而很少新编的?为什么最终只录制了十个大段和两个小段?毛泽东到底看到这些录像没有?没人解答。当然,这些现在已经不再重要了。
从1965年10月父亲最后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到1975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像,时间过去整整十年,从单位的服装箱里取出的大褂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虫眼儿,好在那时的录像设备和今天的无法相比,清晰度不高,只要不用特写,观众是看不到的。
因为演出中断了十年之久,历经沧桑、年近花甲的父亲担心自己会忘词儿,就请人将台词写成大字报的形式,悬挂在摄像机旁以防万一。为了配效果,临时调来几十名警卫连的战士充当观众。不料这些小战士多是农村兵,很多人根本没听过相声,又是天南地北哪儿的人都有,语言障碍、文化背景使得他们一时难以搞清说的是什么。最后,不知是哪位高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由一个懂行的明白人手擎一面小旗,需要笑声的时候,将旗高举,大家就笑。不管台上说什么,只要用眼睛盯着那面旗子跟着笑出声就可以了。
这就是现如今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侯宝林、郭全宝对口相声录像的来历。不幸的是,据说其中《卖布头》《戏剧杂谈》已经部分脱磁,不能再用。
其他文献
在日本银座两百多间寿司店里,有一家叫作寿司幸本店.这家店使用的香槟桶摒弃了常见的不锈钢香槟桶,而专门选择日本传统工艺制作的木制香槟桶,售价92400日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
酥鱼,与众不同在一个“酥”字。酥好的鱼不仅形状完好如初,鱼肉还鲜滑可口、入口绵嫩,特别是刺、鳍皆化,从头吃到尾,从骨吃到刺,不扎嘴,不卡喉,故取名酥鱼。 永年酥鱼始于何年?是由哪个师傅创造出来的?早已无可考证。如果要给发明酥鱼的人颁奖,我想得奖的是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把捕到的大鱼卖出去挣钱,小鱼才舍得自己留下。小鱼挑鱼刺不仅费劲,也挑不干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某个聪明的吃货某一天突然灵光一闪,
从我记事起,父亲几乎每晚都要喝二两白酒,不多也不少,总是那个量。一个人慢慢地喝着,慢慢地与家人说话,话越多,酒兴越好。他一喝常是一两个小时,也许会更长。 我年少时总认为这样喝太浪费时间,但伴随阅历增长,渐渐认同了这种喝法,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闲情逸致,时间越闲,心境越宽,便越有味。 对父亲而言,喝酒仿佛不必有菜,而且能喝得使旁观者看来也津津有味。平常下酒,一盘炸果仁或是一个咸鸭蛋就可以,那么从容不
中国是产醋大国,各地有各地的醋,品种相当可观;同时,中国又是醋的强国,我们能够酿制出质量优良的产品,拿到任何地方去比都毫不逊色。由此也让人们产生一个错觉,既然中国的醋力压群雄,那么就没有对手了。应该说,大致如此,却有例外,比如意大利的巴萨米克醋。 巴萨米克醋,一种在欧洲被视为奇珍的醋。珍贵到什么程度?比如,装这醋的瓶子是特制的,它可以精确地倒出每一滴传统的巴萨米克醋,绝不会浪费。 还有一个例子
杀完年猪,主妇们腌腊肉时发现一个秘密:腊肉的骨头不再坚韧无比,很多骨头用刀可以切开,煮熟之后很容易咬碎,还可以吸食骨头的有效成分。最后明白这是盐的功劳。 主妇们把骨头全部清理出来,给自己的男人交代一个任务:用斧头砍碎骨头。男人搬来厚厚的砧板,放在平坦的地上,用筛子端来剔得干干净净的骨头,磨好斧头。锋利的斧头很容易就把骨头砍碎,再切几坨瘦肉和几坨肥肉放在骨头上,把砍碎的骨头拌在一起,连着肉剁,骨头
韩国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大餐呢,比如说,宫廷菜?有的,韩国人叫它韩定食,即定式的食物,全席。 歌手陈琳赴韩,韩方某演艺社社长请她吃韩定食,席间忽悠她说,这顿饭,是过去国王才能吃得到的。陈琳这样写:“各式各样的泡菜、香美的锅巴汤、煎鱼、烤小牛排、著名的韩国辣白菜,的确非常好吃。” 从我的韩定食食用实践看,所谓韩国宫廷菜,真正有分量的,是每人一条两指宽的煎鱼,一块巴掌大的烤牛排,剩下的,就是铺天盖地的
我年轻时,相貌还算不错,只是差了包装,就降低了档次。到了找媳妇的年龄,我不着急,母亲却急得要命,低三下四请会计娘子帮忙。会计娘子助人为乐,到处火力侦察,表示要给我找个上得了台面的,因为那时我在地区的《万县日报》上发了篇小东西,得了一块四角钱的稿费呢。 在母亲的胁迫之下,我只好跟会计娘子相亲去。母亲先提五斤面条去了柯大侠家,要租用他的绿军装。柯大侠那身军装早成俏货了,被人称作“相亲衣”。他当兵回来
上世纪70年代初,崇明岛上,年轻人婚配都由媒人作伐。介绍成功后,盛行男方向女方呈送彩礼。一般是先送定亲物(彩礼),再开始恋爱。礼物多少并无定数,全视各自家庭经济条件而定,由此也衍生出种种送彩礼的趣闻。 有位男青年定亲后的彩礼包括:毛线、衣服、皮鞋和自行车,总价约一千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某日,双方约上各自的长辈及亲戚等一干人马进城去采购,人多也好有个商量。可见当时采购彩礼,并非一件小事
监狱与看守所不同,考虑到犯人除了劳动以外还应该有适当的娱乐,两三个星期有一次电影。在监狱看电影是件大事,它不仅是一次娱乐活动,对我们这些被阻断信息的“犯人”来说,根据它可以推测政治形势的演变。因为不仅电影中的“新闻简报”报道了国内外大事,就是从不断变化的影片目录中也可见政治的动向。 放电影的地点是狱中的一个露天广场,不大,但狱中的千余人都能装下。时间一般是在休息日的头天夜晚。犯人各自携带小板凳来
解放前,为了对付反动当局对进步书刊的查禁,革命人士大量采用一种叫“伪装书”的办法。 有一个进步刊物,用了一个《脑膜炎预防法》的书名,暗寓可以医治思想、清醒头脑的意思。有一次,有人拿了一本到上海邮局寄发,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驻邮局的检查老爷看到。这位“老爷”刚一伸手,立即缩回去,捏着鼻子走掉了。原来,他以为看这种书的人已经有脑膜炎症状,自己赶快躲开为是。 有的书甚至用庸俗的名称,如《中国共产党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