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把专业认同作为隐性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情感、学习引导和就業意愿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专业认同理论作为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以连锁经营专业为例,通过宣传相关专业文化、改善教学条件以及提升就业工作等途径来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和情感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切感和就业意愿。在提升专业认同感的同时,要改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进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32-03
当前,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后,开始转入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阶段。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应当遵循的外部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则是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也就是要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以皖北某高职学院为例,该校自2003年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其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毕业一年后仍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足50%,两年后这个数字不足35%,普遍存在满意度低、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1];很多学生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又脏又累,技术含量低,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不高,发展前景不大,与自己一直以来的预期差距较大。另外,在校學生学习行为消极,专业兴趣不浓,迟到甚至旷课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也是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对策,从其心理出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研究其行为消极、学习动机不足、从业意愿不强的原因。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
专业认同理论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专业认同(Specialty Identity)是指学习者在对所学专业认知的基础上,不仅从情感上接受和认可所学专业,而且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认识、情感和态度的移入过程,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和适切性”四个维度[2]。专业认同是联系学生主体行为意愿与客体环境因素的桥梁,外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专业认同而影响学生从业意愿[3]。具体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4]。因此,对于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专业认同感高,职业目标就明确,竞争力也更强;专业认同低则有可能导致职业目标模糊,在职业决策时遇到困难。
(二)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与教学条件、专业前景等有关。教学条件包括实习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也包括学习氛围、师资力量等软环境。专业前景主要是指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待遇等。另外,专业认同和学习动机显著相关。综上所述,通过外在条件的改善及其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增强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动机与专业认同的良性循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探索等。
二、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
在对皖北某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其专业认同状况总体较好[5]。在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中,情感性得分最高,认知性排在靠后的位置。说明这种专业好感可能不是建立对专业全面认知的基础之上,因而缺乏理性基础。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志愿选择时,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非常少,因而专业选择方面盲目性较大。另外,二年级认同状况低于一年级,不显著但值得关注。事实上,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可能会认为专业现状与自己最初的想象差距较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这也说明了专业情感与专业认知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对专业有较全面的认识,其认同感一旦形成比较稳固,不会随意产生太大的波动[6]。在专业认同状况总体较好情况下,普遍存在认知不足、情感不稳的问题。这也可能是学习动机不足,就业意愿不强,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真正原因。
三、专业认同理论在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一)基于专业认同,构建人才培养策略
构建人才专业认同的策略主要是从校园文化等方面强化专业认知,稳固专业情感,以形成科学的专业态度。具体措施主要有:加强专业建设,改善软硬件环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形成专业适切感,增强就业意愿;提升就业质量,为学生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认同感的提升最终带动学习动机的提升,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图1所示。
(二)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实践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自2011年以来,在连锁经营专业建设和研究中整合资源,有目标地、系统性开展专业认同教育,效果较为明显。
第一,通过建设专业识别系统来培养专业认同感。一是专业理念识别。将连锁行业中优秀企业的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管理中,在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使命、专业远景、专业人才观等。专业理念一旦形成将产生了强大辐射和引导作用。二是专业行为识别。通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开展POP技能大赛、校园购物节、营销策划技能等大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切感。三是专业视觉识别。在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该专业师生共同设计了专业标志;在寝教室的设计和装潢上加入专业元素;设计专业特色的服装等。四是专业听觉识别(班歌)。组织编写班歌、活动口号等。在有效传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相关信息的同时,增强了专业的凝聚力和专业自信。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因为增加了信息的接触频率,或由于信息曝光率较高,会从熟悉转变为喜欢,甚至可能出现“极化现象”,也就是更加积极地评定自己的专业;信息的重复呈现是使态度得以保持进而支配后继行为的一个有效策略[7]。因此,有特色的专业文化是开展专业认同教育的有效手段。 第二,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一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教育奠定基础。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也注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培训,增强理论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教学理念要更新,主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高职生,积极发现其优势,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的专业情感的产生。二是通过课程建设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明确该工作领域、工作性质以及所需的核心工作能力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出更具操作性的教材和专业课程体系,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零对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增强了专业适切感。三是通过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适切感。通过建設“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进行与企业真实经营过程完全相同的生产经营实训,有效锻炼学生的营运能力。
第三,通过加强就业管理,培养和巩固专业认同感。一是进行充分的专业宣传,使学生明晰自身专业的发展路径。从入学伊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专业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认识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生进行连锁经营专业发展前景的展望,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树立专业的自信和合理的学习目标。二是树立就业榜样,发挥“明星效应”,增强学习行为导向。发挥众多就业“明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分享就业的成功经验,了解工作实际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性和目标性;让学生认识到成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努力的结果;认识到即使是平凡的岗位仍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形成。三是提高就业质量。学校搭建就业平台,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改变错误认知,避免走入“有业不就”的误区;改变在就业质量方面的错误评判标准;注重积累工作经验,逐步拓展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余兴华,赵慧勇.专业认同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6-138.
[2]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2009.
[3]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3(3):133.
[4]王顶明.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的理论述评[J].学园,2008(2):32-38.
[5]赵慧勇.高职生专业认同特点和学习动机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研版,2013(4):95-99.
[6]柳叶.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3(20):117.
[7]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7.
关键词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32-03
当前,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后,开始转入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阶段。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应当遵循的外部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则是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也就是要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以皖北某高职学院为例,该校自2003年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其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毕业一年后仍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足50%,两年后这个数字不足35%,普遍存在满意度低、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1];很多学生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又脏又累,技术含量低,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不高,发展前景不大,与自己一直以来的预期差距较大。另外,在校學生学习行为消极,专业兴趣不浓,迟到甚至旷课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也是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对策,从其心理出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研究其行为消极、学习动机不足、从业意愿不强的原因。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
专业认同理论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专业认同(Specialty Identity)是指学习者在对所学专业认知的基础上,不仅从情感上接受和认可所学专业,而且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认识、情感和态度的移入过程,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和适切性”四个维度[2]。专业认同是联系学生主体行为意愿与客体环境因素的桥梁,外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专业认同而影响学生从业意愿[3]。具体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4]。因此,对于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专业认同感高,职业目标就明确,竞争力也更强;专业认同低则有可能导致职业目标模糊,在职业决策时遇到困难。
(二)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与教学条件、专业前景等有关。教学条件包括实习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也包括学习氛围、师资力量等软环境。专业前景主要是指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待遇等。另外,专业认同和学习动机显著相关。综上所述,通过外在条件的改善及其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增强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动机与专业认同的良性循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探索等。
二、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
在对皖北某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其专业认同状况总体较好[5]。在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中,情感性得分最高,认知性排在靠后的位置。说明这种专业好感可能不是建立对专业全面认知的基础之上,因而缺乏理性基础。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志愿选择时,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非常少,因而专业选择方面盲目性较大。另外,二年级认同状况低于一年级,不显著但值得关注。事实上,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可能会认为专业现状与自己最初的想象差距较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这也说明了专业情感与专业认知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对专业有较全面的认识,其认同感一旦形成比较稳固,不会随意产生太大的波动[6]。在专业认同状况总体较好情况下,普遍存在认知不足、情感不稳的问题。这也可能是学习动机不足,就业意愿不强,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真正原因。
三、专业认同理论在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一)基于专业认同,构建人才培养策略
构建人才专业认同的策略主要是从校园文化等方面强化专业认知,稳固专业情感,以形成科学的专业态度。具体措施主要有:加强专业建设,改善软硬件环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形成专业适切感,增强就业意愿;提升就业质量,为学生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认同感的提升最终带动学习动机的提升,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图1所示。
(二)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实践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自2011年以来,在连锁经营专业建设和研究中整合资源,有目标地、系统性开展专业认同教育,效果较为明显。
第一,通过建设专业识别系统来培养专业认同感。一是专业理念识别。将连锁行业中优秀企业的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管理中,在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使命、专业远景、专业人才观等。专业理念一旦形成将产生了强大辐射和引导作用。二是专业行为识别。通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开展POP技能大赛、校园购物节、营销策划技能等大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切感。三是专业视觉识别。在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该专业师生共同设计了专业标志;在寝教室的设计和装潢上加入专业元素;设计专业特色的服装等。四是专业听觉识别(班歌)。组织编写班歌、活动口号等。在有效传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相关信息的同时,增强了专业的凝聚力和专业自信。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因为增加了信息的接触频率,或由于信息曝光率较高,会从熟悉转变为喜欢,甚至可能出现“极化现象”,也就是更加积极地评定自己的专业;信息的重复呈现是使态度得以保持进而支配后继行为的一个有效策略[7]。因此,有特色的专业文化是开展专业认同教育的有效手段。 第二,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一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教育奠定基础。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也注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培训,增强理论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教学理念要更新,主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高职生,积极发现其优势,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的专业情感的产生。二是通过课程建设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明确该工作领域、工作性质以及所需的核心工作能力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出更具操作性的教材和专业课程体系,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零对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增强了专业适切感。三是通过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适切感。通过建設“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进行与企业真实经营过程完全相同的生产经营实训,有效锻炼学生的营运能力。
第三,通过加强就业管理,培养和巩固专业认同感。一是进行充分的专业宣传,使学生明晰自身专业的发展路径。从入学伊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专业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认识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生进行连锁经营专业发展前景的展望,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树立专业的自信和合理的学习目标。二是树立就业榜样,发挥“明星效应”,增强学习行为导向。发挥众多就业“明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分享就业的成功经验,了解工作实际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性和目标性;让学生认识到成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努力的结果;认识到即使是平凡的岗位仍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形成。三是提高就业质量。学校搭建就业平台,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改变错误认知,避免走入“有业不就”的误区;改变在就业质量方面的错误评判标准;注重积累工作经验,逐步拓展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余兴华,赵慧勇.专业认同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6-138.
[2]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2009.
[3]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3(3):133.
[4]王顶明.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的理论述评[J].学园,2008(2):32-38.
[5]赵慧勇.高职生专业认同特点和学习动机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研版,2013(4):95-99.
[6]柳叶.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3(20):117.
[7]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