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电子教材初露端倪。处于接受前端的教师和学生已不满足于以纸质教材为媒介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广泛地应用到了学习活动中, 3G网络、多功能智能手机、便携上网笔记本电脑以及iPad等已成为新的载体,利用电子技术编写设计电子教材成为新趋势。
“电子书 ”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而“电子教材”的运用则是在近10年内,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部分权威教材出版社已推出了电子教材。电子教材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大容量存储空间的数字化电子设备为载体;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换方式,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原创性、完整性的新型书籍形态。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普及与更新,书籍的设计发展进入数字化领域,电子教材正是传统教材在未来的升级和替代。
一、电子教材的特点和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电子教材突破了纸质教材只有文字与图片结合且文字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图片的限制,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图片与音视频的使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或动态或静态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图片与影像的展现相比文字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例如生物教材中,在介绍玉米是如何从种子生长到一棵成熟玉米的过程时,通过动态的视频展示比传统教学中的文字描述和模型展示更加直观。多角度、多维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而新奇的阅读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喜爱和探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电子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寻找自己学习需要或者课外感兴趣的链接,分享更多的知识。对比传统教科书的一成不变,电子教材给学生个体的发展留足了空间,更加符合教学改革中自主的要求。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信息搜寻能力的提高。电子文本的阅读与输入更加方便搜索,可以在课本中甚至整个网络中进行各种检索。对比传统教科书只能通过目录索引对所需要的标题或者作者进行检索,电子教材的索引可以是关键词或者文章中的任何内容,这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有助于学习。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生从原来在教师的“水缸”里吸取知识,扩大到在网络的“大海”里吸取知识,这也符合教学改革的主动学习要求。
电子教材的运用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助于培养互助精神。通过电子教材与网络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可以方便地与教材上的内容一起进行复制和粘贴,有益于讨论问题与交流合作,超越了传统的教材单方面输送知识的功能。
2.有利用于教师的工作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其智能系统可以批改作业,减少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课程的准备,也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这与教学改革提倡的教学互动目标是一致的。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的成长、素质的提高。教材直接可以提供网络中大量的资料与链接,这些足量并且及时的信息,使教师的备课效率变得更高,备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完善,有利于新知识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从此,上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长期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
3.有利于资源共享,且符合“低碳”理念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共享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电子教材不像传统教材那样不方便更改,它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差异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加地方特色,保证教材与当地教学水平的适应度,更有利于学生在当地进行适合于自己层次的学习。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降低教材成本,提高教材质量。传统纸质的教材一旦出版,发现错误或者缺陷,编辑只有在修订的时候才能进行更改或更新书的内容,这使教材的正确率、内容的与时俱进得不到保障。电子教材则不然,出版社无论何时发现错误或学科出现新内容都可以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并在网络上提供下载。传统教材的循环使用受到修订的限制,而电子教材可以节省更多的纸张,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与“低碳”理念相一致。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推进教育的现代化。阅读器作为教材的载体,不仅方便课内教学,而且方便且廉价地提供了课外阅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电子教材的艺术特点和设计元素
1.书籍装帧设计更灵活丰富
传统的教材装帧受开本、纸张、印刷甚至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给人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艺术性不强的印象。电子教科书不受纸张开本限制,大小及高宽比例可根据设计意图自由设定 ,版式灵活多样 ,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其封面的设计更是如此 ,封面是电子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读者选购阅读的向导 ,要综合书籍内容等各种因素。版面要注意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满足人们的认知、想象、审美等多方面要求。文字和图形是电子书的主要呈现手段 ,也是评价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电子书图文互动 ,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 ,还要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图文信息却不嫌枯燥。环衬、扉页、书脊这些传统书籍内容在电子书里发生了改变。形式美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进,优秀的电子书设计要把握内容的准确传达 ,注重艺术品位、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对书籍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色彩更丰富
因电子界面是光色显示 ,色域比颜料和印刷油墨宽得多 ,许多无法用印刷油墨表现的颜色电子界面都可显现,色彩配置更加灵活多变 ,效果也更加绚丽多彩,设计师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3.设计方法与纸质教材有很大区别
由于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载体不同 ,其设计方法也有很大区别。电子教科书主要以计算机和数字多媒体为平台,这就限制了阅读环境,师生与出版社双方必须建立在同一种载体之上。作者和编辑通常运用计算机将各个元素按照平面设计的原理有条不紊地编写设计出来,运用一些相关软件输出完成。电子教材的构成元素与纸本书籍有着明显不同,主要元素除包括纸质书籍的文字与图片,还包括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新时代数字媒体的集中体现,与原来仅仅以文字和图像为主的传统书籍相结合,用声音和影像增加读书学习的乐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如在阅读时,可以同步声音,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典雅和怀旧等多种感受。若文章是散文,可以添加合适的背景音乐,平添阅读时的韵味和情感,使学习资料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及时得到解释,提高学习效率。电子书中多种元素的结合,为教材发展奠定了新的方向。
三、电子教材的设计原则
1.与新阅读习惯相结合
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对比,阅读载体由单一的纸张扩展到了电子屏幕上,电子设备的屏幕就像书本的开本规格那样限制了电子书籍的尺寸和显示方式,因此,电子教材的设计在规格上也会制定一些新的方式。但这将不同于往常教科书设计的开本规格。怎样在规定的屏幕尺寸内,特别是小屏幕尺寸内编排文字和图片甚至影视信息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显示于屏幕上时,人们通过手和屏幕点对点的交流实现对书籍页面的切换和跳转。这将改变电子书籍设计的内容,以读者的新阅读习惯来改变阅读方式,比如书脊、护封就无设计的必要。另外,翻页的多种动态设计也会影响和拓展扉页、环衬、内页的设计方式。
2.与操作软件功能相结合
印刷出版的教科书,装帧材料和工艺会给读者带来视觉、触觉以及嗅觉等方面的感受。书籍的纸张、印刷的凹凸质感、翻页书籍时隐隐散发的书香在突出书本主题内容的同时又愉悦了读者。而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模拟图书显示在屏幕中,其阅览方式已丧失了阅读印刷品时的真实触感体验。但同时通过数字化图书界面设计,色彩、音效、动画这种视听语言又可以给读者以新的体验和感受。因此,电子教材的设计必须与操作软件的功能紧密结合,才能使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显现出来。
3.弥补“纸质”感受的不足
纸质教科书在其固定元素的设计中 ,抓住文本与图像在构成中的版式设计的同时,特别是在纸质的选用中,需要了解纸质的属性 ,把握纸质的本身所带来的人本情感,达到内容在精神和感官上情感的完美统一。而电子教材的元素类别较多,以其多种视觉表现形式吸引着新时代的师生,但在本质上缺少了人本情怀 ,成为美术编辑关注的焦点。在设计电子书时,更需要发挥本身的优势,用多媒体元素的优势弥补电子书籍“纸质”感受的不足,进一步吸引读者。
4.体现“以人为本”
电子教材中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对现代以数字媒体为平台的设计师提出了很多要求 ,不仅要拥有优秀的平面设计基本功,而且还需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视频的编辑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设计中渗透以人为本的设计情怀,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电子教科书是数字化的视觉形式,这就决定了电子教材的存储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具有快捷、便利、资源占用小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书籍印刷、纸张、运输等环节的浪费,节约了制作成本。
教科书作为文化知识传承的工具和载体,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产物。作为这种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在载体、介质、形式、构成以及编辑、出版、发行上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现今社会形态中,数字教材的普及迫切需要优秀的设计师,结合教育规律,设计出更多符合师生需求的作品,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电子书 ”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而“电子教材”的运用则是在近10年内,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部分权威教材出版社已推出了电子教材。电子教材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大容量存储空间的数字化电子设备为载体;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换方式,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原创性、完整性的新型书籍形态。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普及与更新,书籍的设计发展进入数字化领域,电子教材正是传统教材在未来的升级和替代。
一、电子教材的特点和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电子教材突破了纸质教材只有文字与图片结合且文字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图片的限制,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图片与音视频的使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或动态或静态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图片与影像的展现相比文字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例如生物教材中,在介绍玉米是如何从种子生长到一棵成熟玉米的过程时,通过动态的视频展示比传统教学中的文字描述和模型展示更加直观。多角度、多维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而新奇的阅读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喜爱和探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电子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寻找自己学习需要或者课外感兴趣的链接,分享更多的知识。对比传统教科书的一成不变,电子教材给学生个体的发展留足了空间,更加符合教学改革中自主的要求。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信息搜寻能力的提高。电子文本的阅读与输入更加方便搜索,可以在课本中甚至整个网络中进行各种检索。对比传统教科书只能通过目录索引对所需要的标题或者作者进行检索,电子教材的索引可以是关键词或者文章中的任何内容,这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有助于学习。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生从原来在教师的“水缸”里吸取知识,扩大到在网络的“大海”里吸取知识,这也符合教学改革的主动学习要求。
电子教材的运用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助于培养互助精神。通过电子教材与网络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可以方便地与教材上的内容一起进行复制和粘贴,有益于讨论问题与交流合作,超越了传统的教材单方面输送知识的功能。
2.有利用于教师的工作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其智能系统可以批改作业,减少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课程的准备,也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这与教学改革提倡的教学互动目标是一致的。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的成长、素质的提高。教材直接可以提供网络中大量的资料与链接,这些足量并且及时的信息,使教师的备课效率变得更高,备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完善,有利于新知识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从此,上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长期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
3.有利于资源共享,且符合“低碳”理念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共享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电子教材不像传统教材那样不方便更改,它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差异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加地方特色,保证教材与当地教学水平的适应度,更有利于学生在当地进行适合于自己层次的学习。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降低教材成本,提高教材质量。传统纸质的教材一旦出版,发现错误或者缺陷,编辑只有在修订的时候才能进行更改或更新书的内容,这使教材的正确率、内容的与时俱进得不到保障。电子教材则不然,出版社无论何时发现错误或学科出现新内容都可以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并在网络上提供下载。传统教材的循环使用受到修订的限制,而电子教材可以节省更多的纸张,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与“低碳”理念相一致。
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推进教育的现代化。阅读器作为教材的载体,不仅方便课内教学,而且方便且廉价地提供了课外阅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电子教材的艺术特点和设计元素
1.书籍装帧设计更灵活丰富
传统的教材装帧受开本、纸张、印刷甚至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给人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艺术性不强的印象。电子教科书不受纸张开本限制,大小及高宽比例可根据设计意图自由设定 ,版式灵活多样 ,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其封面的设计更是如此 ,封面是电子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读者选购阅读的向导 ,要综合书籍内容等各种因素。版面要注意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满足人们的认知、想象、审美等多方面要求。文字和图形是电子书的主要呈现手段 ,也是评价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电子书图文互动 ,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 ,还要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图文信息却不嫌枯燥。环衬、扉页、书脊这些传统书籍内容在电子书里发生了改变。形式美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进,优秀的电子书设计要把握内容的准确传达 ,注重艺术品位、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对书籍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色彩更丰富
因电子界面是光色显示 ,色域比颜料和印刷油墨宽得多 ,许多无法用印刷油墨表现的颜色电子界面都可显现,色彩配置更加灵活多变 ,效果也更加绚丽多彩,设计师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3.设计方法与纸质教材有很大区别
由于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载体不同 ,其设计方法也有很大区别。电子教科书主要以计算机和数字多媒体为平台,这就限制了阅读环境,师生与出版社双方必须建立在同一种载体之上。作者和编辑通常运用计算机将各个元素按照平面设计的原理有条不紊地编写设计出来,运用一些相关软件输出完成。电子教材的构成元素与纸本书籍有着明显不同,主要元素除包括纸质书籍的文字与图片,还包括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新时代数字媒体的集中体现,与原来仅仅以文字和图像为主的传统书籍相结合,用声音和影像增加读书学习的乐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如在阅读时,可以同步声音,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典雅和怀旧等多种感受。若文章是散文,可以添加合适的背景音乐,平添阅读时的韵味和情感,使学习资料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及时得到解释,提高学习效率。电子书中多种元素的结合,为教材发展奠定了新的方向。
三、电子教材的设计原则
1.与新阅读习惯相结合
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对比,阅读载体由单一的纸张扩展到了电子屏幕上,电子设备的屏幕就像书本的开本规格那样限制了电子书籍的尺寸和显示方式,因此,电子教材的设计在规格上也会制定一些新的方式。但这将不同于往常教科书设计的开本规格。怎样在规定的屏幕尺寸内,特别是小屏幕尺寸内编排文字和图片甚至影视信息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显示于屏幕上时,人们通过手和屏幕点对点的交流实现对书籍页面的切换和跳转。这将改变电子书籍设计的内容,以读者的新阅读习惯来改变阅读方式,比如书脊、护封就无设计的必要。另外,翻页的多种动态设计也会影响和拓展扉页、环衬、内页的设计方式。
2.与操作软件功能相结合
印刷出版的教科书,装帧材料和工艺会给读者带来视觉、触觉以及嗅觉等方面的感受。书籍的纸张、印刷的凹凸质感、翻页书籍时隐隐散发的书香在突出书本主题内容的同时又愉悦了读者。而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模拟图书显示在屏幕中,其阅览方式已丧失了阅读印刷品时的真实触感体验。但同时通过数字化图书界面设计,色彩、音效、动画这种视听语言又可以给读者以新的体验和感受。因此,电子教材的设计必须与操作软件的功能紧密结合,才能使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显现出来。
3.弥补“纸质”感受的不足
纸质教科书在其固定元素的设计中 ,抓住文本与图像在构成中的版式设计的同时,特别是在纸质的选用中,需要了解纸质的属性 ,把握纸质的本身所带来的人本情感,达到内容在精神和感官上情感的完美统一。而电子教材的元素类别较多,以其多种视觉表现形式吸引着新时代的师生,但在本质上缺少了人本情怀 ,成为美术编辑关注的焦点。在设计电子书时,更需要发挥本身的优势,用多媒体元素的优势弥补电子书籍“纸质”感受的不足,进一步吸引读者。
4.体现“以人为本”
电子教材中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对现代以数字媒体为平台的设计师提出了很多要求 ,不仅要拥有优秀的平面设计基本功,而且还需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视频的编辑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设计中渗透以人为本的设计情怀,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电子教科书是数字化的视觉形式,这就决定了电子教材的存储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具有快捷、便利、资源占用小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书籍印刷、纸张、运输等环节的浪费,节约了制作成本。
教科书作为文化知识传承的工具和载体,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产物。作为这种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在载体、介质、形式、构成以及编辑、出版、发行上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现今社会形态中,数字教材的普及迫切需要优秀的设计师,结合教育规律,设计出更多符合师生需求的作品,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