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能符合学校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注意新课引入这环节和强调注重科学探究式以及利用教学导案学案辅助教学。【关键词】精彩的导入演示实验生活经验加强探究学案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能符合学校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通过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窄,且缺乏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基于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和我校生源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注意新课引入这环节和强调注重科学探究式以及利用教学导案学案辅助教学。1.高效课堂中新课引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在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给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为学增添无穷的魅力。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 1.1从旧概念引入新概念。通过对旧概念的复习提问,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以此为基石提出新问题,起到承前启后,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时,就可以以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条件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光的反射。1.2精彩的演示实验导入。 实验探究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定向思维能力,达到一个向未知境界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引入可演示瓶“吞”蛋,这个实验存在它的新奇处,瓶子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却将一个剥了壳的蛋“吞”了进去,这种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1.3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使其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和深入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知识,促使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1: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授中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摸一摸喇叭,接着将声音关掉,让学生思考喇叭为什么在动,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就用了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出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2:八年级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的引入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或同桌所戴的眼镜,同时思考与老年人所戴的老花镜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的眼睛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需要配戴眼镜呢?1.4利用解题导入。这种方法适用于成绩较好的班级,它可以将前后所学在一道题中出现,通过设疑、解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另外这种方法也适于复习时多种公式的连串运用。例如: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透镜》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做三棱镜的光折射图让学生从作图理解光路的偏折情况,从而知道为什么凸透镜与凹透镜有会聚与发散的作用。1.5介绍实际应用导入。介绍实际应用可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1在八年级第六章第三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引入中可举一个实例:一辆载重7t的汽车刚好装好一车木料,若要将它卸在一空房里,问能否装下?(利用密度公式可计算)例2在九年级第十八章第四节《电与热》时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电视机和电热器这些家用电器入手,电视机背后的孔有什么用?电暖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6用物理学家的故事或物理史来导入。在物理学中物理学家的出现频率无疑是最多的,我们所学的定律公式尤其是单位,它们大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在介绍一些定律或公式可以引入发明或发现这些现象时的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的故事,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九年级第二十章第3节《电生磁》可用奥斯特发现电与磁联系的故事来引入,即:1819 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1820年4月,在一次演讲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1.7设计故事导入。听故事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诵十遍不一定记得,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就可能很长时间不忘,所以为一堂课设计一个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八年级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引入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达瓦是一个放牛娃,奶奶告诉他当山洪中有魔鬼,它来时会将岸边的一切卷走,所以千万不要靠近洪水。总之,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还有很多,它看似简单,却为整堂课的成败奠定了基础,它让课堂不再枯燥,变得生动而有启发性,让学生学会了思考,这不正是我们教学一直的追求吗?所以把握教材,精心备课为学生提供一堂高效、优质的物理课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尽的责任。2.注重科学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是把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物理作为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与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探索乐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不难发现,科学探究过程与高效课堂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将科学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高效的首要保证。 2.1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针对物理现象提出科学问题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后续的教学就会变成生拉硬拽。 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衔接紧密的问题,步步为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知识上,以“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六节内能”的教学设计为例,我们不是开门见山的给出内能的定义,而是类比机械能,设计了一下一系列问题: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子有没有能量? 你认为是什么能?为什么? 分子有没有势能?为什么?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些问题浅显易答,学生每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很自然的完成了向下一个问题的过渡,这样环环相扣,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率。 2.2以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加强探究。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我们的探究历程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解释之后,我们的发现学习任务才算最终完成。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一种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探究任务,从综合能力最强的小组长到基础最薄弱的组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由教师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创意小组。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组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论知识基础的好与差,他们已经是利益相关的一个整体了,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必然会急切地向好的学生靠拢,而基础好的学生俨然就是一位 “小老师”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受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这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各有所得,各有所长。 3.利用学案辅助教学 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案辅助教学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一方面,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课改版教材过于强调发现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学习,缺少可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案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物理组在初二年级开始探索用学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3.1主体实施思想。通过本人教学实践以及听取组内教师公开课的教学,我论证了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2学案的形式。学案作为课堂中师生共用的一种辅助材料,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要体现导向性、梯度性和可操作性。我所设计的学案均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环节、知识回顾环节、学习过程环节和课堂反馈环节。在学习目标环节中,我系统地给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知识回顾环节是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复习;学习过程环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章节做不同的调整。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前置一些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必要的时候还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示或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反馈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在这一环节中,我精选了三到五个习题或实验设计,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程度。 3.3学案的使用过程。学案的使用情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我的学案使用贯穿于整个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活动。首先,在知识回顾环节,学生要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几个小问题,教师检测评价。接下来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学生要阅读学习目的模块,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反映在学案上都是思考或是填空的形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并且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教师会做个别指导。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点,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达到“生教生”的效果。最后的课堂反馈练习也是学生需要当堂完成的内容。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学案提供的思路,紧跟教师的步伐,动脑想问题,动笔记知识,课堂 45 分钟不再纯粹是教师的说教,而是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而学生又完成了学案之后,学案上留下的将是本节课的所有重点和难点知识,这样,学案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又可以是日后很好的复习资料。 3.4学案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首先,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其次,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更好的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再次,学案辅助教学能充分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检测与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步的实施效果来看,学案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 但是由于我们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之前的实践及数据作为对比,因此我们无法定量的反映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效果,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期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研究。 3.5学案辅助教学的思考。定性分析来看,学案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3.5.1是不是只用学案?当然不是。高效课堂是开放与展示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时效性。3.5.2是不是学案的使用一成不变?当然不是。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那么学案的导学方式也要随着学生的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案的合理使用方式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 4.小结基于组内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本文简单概述了我们的实施方案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中,我们迈出的仅是第一步而已,高效课堂的实施还有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能符合学校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通过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窄,且缺乏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基于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和我校生源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注意新课引入这环节和强调注重科学探究式以及利用教学导案学案辅助教学。1.高效课堂中新课引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在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给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为学增添无穷的魅力。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 1.1从旧概念引入新概念。通过对旧概念的复习提问,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以此为基石提出新问题,起到承前启后,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时,就可以以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条件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光的反射。1.2精彩的演示实验导入。 实验探究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定向思维能力,达到一个向未知境界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引入可演示瓶“吞”蛋,这个实验存在它的新奇处,瓶子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却将一个剥了壳的蛋“吞”了进去,这种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1.3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使其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和深入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知识,促使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1: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授中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摸一摸喇叭,接着将声音关掉,让学生思考喇叭为什么在动,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就用了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出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2:八年级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的引入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或同桌所戴的眼镜,同时思考与老年人所戴的老花镜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的眼睛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需要配戴眼镜呢?1.4利用解题导入。这种方法适用于成绩较好的班级,它可以将前后所学在一道题中出现,通过设疑、解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另外这种方法也适于复习时多种公式的连串运用。例如: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透镜》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做三棱镜的光折射图让学生从作图理解光路的偏折情况,从而知道为什么凸透镜与凹透镜有会聚与发散的作用。1.5介绍实际应用导入。介绍实际应用可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1在八年级第六章第三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引入中可举一个实例:一辆载重7t的汽车刚好装好一车木料,若要将它卸在一空房里,问能否装下?(利用密度公式可计算)例2在九年级第十八章第四节《电与热》时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电视机和电热器这些家用电器入手,电视机背后的孔有什么用?电暖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6用物理学家的故事或物理史来导入。在物理学中物理学家的出现频率无疑是最多的,我们所学的定律公式尤其是单位,它们大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在介绍一些定律或公式可以引入发明或发现这些现象时的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的故事,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九年级第二十章第3节《电生磁》可用奥斯特发现电与磁联系的故事来引入,即:1819 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1820年4月,在一次演讲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1.7设计故事导入。听故事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诵十遍不一定记得,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就可能很长时间不忘,所以为一堂课设计一个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八年级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引入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达瓦是一个放牛娃,奶奶告诉他当山洪中有魔鬼,它来时会将岸边的一切卷走,所以千万不要靠近洪水。总之,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还有很多,它看似简单,却为整堂课的成败奠定了基础,它让课堂不再枯燥,变得生动而有启发性,让学生学会了思考,这不正是我们教学一直的追求吗?所以把握教材,精心备课为学生提供一堂高效、优质的物理课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尽的责任。2.注重科学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是把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物理作为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与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探索乐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不难发现,科学探究过程与高效课堂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将科学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高效的首要保证。 2.1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针对物理现象提出科学问题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后续的教学就会变成生拉硬拽。 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衔接紧密的问题,步步为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知识上,以“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六节内能”的教学设计为例,我们不是开门见山的给出内能的定义,而是类比机械能,设计了一下一系列问题: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子有没有能量? 你认为是什么能?为什么? 分子有没有势能?为什么?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些问题浅显易答,学生每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很自然的完成了向下一个问题的过渡,这样环环相扣,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率。 2.2以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加强探究。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我们的探究历程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解释之后,我们的发现学习任务才算最终完成。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一种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探究任务,从综合能力最强的小组长到基础最薄弱的组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由教师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创意小组。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组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论知识基础的好与差,他们已经是利益相关的一个整体了,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必然会急切地向好的学生靠拢,而基础好的学生俨然就是一位 “小老师”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受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这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各有所得,各有所长。 3.利用学案辅助教学 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案辅助教学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一方面,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课改版教材过于强调发现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学习,缺少可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案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物理组在初二年级开始探索用学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3.1主体实施思想。通过本人教学实践以及听取组内教师公开课的教学,我论证了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2学案的形式。学案作为课堂中师生共用的一种辅助材料,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要体现导向性、梯度性和可操作性。我所设计的学案均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环节、知识回顾环节、学习过程环节和课堂反馈环节。在学习目标环节中,我系统地给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知识回顾环节是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复习;学习过程环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章节做不同的调整。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前置一些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必要的时候还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示或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反馈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在这一环节中,我精选了三到五个习题或实验设计,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程度。 3.3学案的使用过程。学案的使用情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我的学案使用贯穿于整个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活动。首先,在知识回顾环节,学生要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几个小问题,教师检测评价。接下来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学生要阅读学习目的模块,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反映在学案上都是思考或是填空的形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并且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教师会做个别指导。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点,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达到“生教生”的效果。最后的课堂反馈练习也是学生需要当堂完成的内容。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学案提供的思路,紧跟教师的步伐,动脑想问题,动笔记知识,课堂 45 分钟不再纯粹是教师的说教,而是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而学生又完成了学案之后,学案上留下的将是本节课的所有重点和难点知识,这样,学案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又可以是日后很好的复习资料。 3.4学案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首先,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其次,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更好的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再次,学案辅助教学能充分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检测与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步的实施效果来看,学案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 但是由于我们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之前的实践及数据作为对比,因此我们无法定量的反映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效果,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期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研究。 3.5学案辅助教学的思考。定性分析来看,学案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3.5.1是不是只用学案?当然不是。高效课堂是开放与展示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时效性。3.5.2是不是学案的使用一成不变?当然不是。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那么学案的导学方式也要随着学生的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案的合理使用方式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 4.小结基于组内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本文简单概述了我们的实施方案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中,我们迈出的仅是第一步而已,高效课堂的实施还有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