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竹君和沈佩贞都是清末民初的女权先驱者,她们的女权思想开始基本相同,都是真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家庭背景、自身经历相关。因为经历的不同,两人的女权思想开始逐渐变化分支。本文以自身经验为起点,对张竹君和沈佩贞女权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有着相同的女权思想根源却生长出不同的枝干,得到相反人生结局的原因。
关键词:张竹君;沈佩贞;女权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王晨媛(1996-),女,重庆沙坪坝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女权主义在当代社会还是一个极具爭论性和敏感性的词语,人们大多数认为女权就是要取夺男性的权利,主张男性是女性的奴役。恰恰相反,这里的权利是利,而不是力,其蕴意是女性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女权思想的核心是男女平权,女性在社会中不被贱视,获取和享有权利。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从西周开始,《周礼》里规定从内外区分严格的男女分工,女性被要求未嫁从父,即嫁从夫。也是从那时开始,女性被逐渐要求裹小脚、婚姻包办、不准上学、三从四德等等封建习俗,一直维持到清朝末期。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让西方的文化和思想相继涌入,其中就有自由平等、男女平等思想。而后几年西方传教士不断提倡兴办女子学堂,一些社会志士积极响应,紧接着梁启超的出现使女权思想达到了新的高潮,男女平等等女权思想开始在中国萌发。先前的革新伟人们掀起了一股女学风潮,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接受教育,她们大多出身于官宦富商家庭,她们有着卓越的胆识和蓬勃的志气,希望以革命来救国作为责任来享有女子应有的权利。中国的女权思想开始在辛亥革命的春风中孕育萌发,其中沈佩贞和张竹君在一批革命女先驱中脱颖而出,她们是女权先驱者,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争取男女平权。她们的行为和思想鼓舞着被压迫的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民主革命的队伍中,反抗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立足,开始勇于做自己,追寻自己的权利,做一个新时期的知识女性。
一、童年和思想来源
童年是我们人生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幼时的记忆和经历影响着我们一辈子,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就在童年的时光里萌发成长。有一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这句俗语在现在看来还不够科学严谨,但是足以证明童年的经历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沈佩贞因为在历史上的形象极具争议,所以遗留下来的生平经历微乎甚微。但可以确信的是,沈佩贞曾谈论过自己的身世,她出身于浙江世族,父宦两粤,这样看来沈佩贞自小生活条件很优越,是个富家小姐。女子学堂的兴起,也让当时的富家小姐们上学接受教育,沈佩贞就读于天津北洋女师范学堂,之后就出国留学游历了多个国家,其中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正是因为沈佩贞接受过高等教育又多次留学,接受了许多西方思想,发现国外女子与中国女子大相径庭,受到不小的刺激,所以举起了男女平权的旗帜。
张竹君,1878年出生于广州,父亲是三品京官,家境十分富有。但是张竹君幼年的时候就开始体弱多病,常常全身麻木没有知觉,于是父母就把她送到柔济医院,这所医院有着西方背景,医治她的是来自美国的医生。张竹君也许在那时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并在心里面扎根,出院后信奉基督教可以佐证这一设想。后来张竹君18岁时就读于夏葛女医学堂,成绩优异,也许因为热爱西医,所以更多地了解到西方文化、女权思想,在后来积极参加女权运动,呼吁男女平权。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张竹君和沈佩贞在女权运动的初期思想是相同的,呼吁和号召男女平权,认为女性也应该公平享有权利和男性一样能在社会立足。这都是源于她们出生背景相同,都是在富裕的家庭里成长,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上过学堂,后来因为留学和外国人接触受到西方思想的熏陶,参与到女权运动中,她们后来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初心男女平权。这也真实地反映了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她们,从小就被封建的思想和规矩所束缚在父权社会里无法立足,所以她们渴望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被打破,自己能和男性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
二、信仰与方式
张竹君和沈佩贞一直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女性的思想,鼓舞着女性积极解放自己,主张不应该以性别来区分、男女应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后来两人有着不同的信仰用不同的方式,随之两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她们的思想根源相同,但是后来却产生分支各自发芽,结出来的果实也不尽相同。
沈佩贞在日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在那时受到革命志士的熏陶,支持民主革命反对帝制,从那时起她认为争取女权的第一步就是参加革命,通过共和达到平权,女子就会得到平等的权利。辛亥革命时,沈佩贞加入杭州女子敢死队,武昌起义后,用身体运输炸弹策划武装起义,可以说那时的沈佩贞是个革命家,用一腔热血拯救着国家。沈佩贞更是号召广大女性跟她一同上阵杀敌,组建女子尚武会,她认为男子能做的事那女子也能做,女子要自立用行动去争取自己的自由,只有团结反抗才能推翻帝制。可当清帝逊位时,她却发现女子地位依旧如此,认为女权思想的根本在于女子参政权,只有女子拥有参政权才会有话语权,才会得到国家和法律的认可,男女才能真正平权。于是,沈佩贞投身于女子参政运动开始组织女子参政团,为力争女权奋斗,但孙中山的态度却一直回避男女性别问题法律规定模糊不清,引起了众人反抗。1913年,女子参政同盟会被下令解散,中国妇女首次参政运动以失败告终。在平权失败后,沈佩贞参政梦碎,对权力的热爱被袁世凯收买,开始鼓吹帝制。从1912年民国初期拼命追求女子参政权,到1919年主动放弃参政权而自我局限于所谓生计权和自立权,可以看出沈佩贞女权思想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不断后退。
张竹君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价值观之一就是,男女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是相等的;圣经中,神引导基督徒们在世界提高妇女的地位,带来了妇女的解放,改造贱视妇女的风气。在面对众多人加入民主革命队伍时,张竹君一直保持中立态度,她爱国支持民族独立,但她不支持女子参加军队上阵杀敌。她认为女性获得权利,不是通过革命来实现,更不是通过国家和法律的认可。社会真正接受女性时,女性才会获得真正平等的权利。而女子如何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呢?女子能够自立自强,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拥有自己的职业来实现独立,不依靠男人,这样就会被社会以及大众真正认可,以此获得话语权从而男女平权。张竹君认为男女平权的第一步就是兴女学,只有女子接受了教育才能劳动工作,之后创办了育贤女学、育贤女工厂、女子实业学堂、女子兴学保险会。女子要合群,也就是走向社会工作。在广州时多次创办演说会,请一些社会名人宣讲西方文化思想,社会名流同聚一堂不分男女,在当时不被认可。在女权思想运动失败后,张竹君转而投身于公益事业,终身未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可以看出张竹君和沈佩贞在反帝成功后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竹君越来越脚踏实地坚持做自己,提出的建议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女权思想,她的观点可以说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做的比说的更多,为更多的女性创造了条件,但是受到当时社会的局限,没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沈佩贞在那之后,随波逐流跟随着革命女志士,参加女子参政权运动,女权思想过于片面化,一味地追求女子参政权,虽然激发了女性的热情却无法被现实承认,说大于做。加上她的个性和对虚荣的追求变大,开始变得越来越轻浮,最后走入歧途,思想也越发不切实际甚至倒退。可以看出在父权社会里,女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三、结语
张竹君和沈佩贞都是伟大的女权先驱者,她们都出生在封建乱世中却不甘于现实,和当时的女青年们一起挑起了女权的大梁,为当时成千上万的女性发声争取和提供自立的平台。被压迫的广大女性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冲破了封建的牢笼,走向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张竹君和沈佩贞是我们女性解放的开拓者,是中国女权思想发展新高潮的印证,她们不应该被历史湮没被世人所遗忘。
参考文献:
[1]马君武.女士张竹君传[J].新民从报,1902,(7).
[2]夏晓虹.晚晴女报中的国族论述与女性意识—1907年的多元呈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关键词:张竹君;沈佩贞;女权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王晨媛(1996-),女,重庆沙坪坝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女权主义在当代社会还是一个极具爭论性和敏感性的词语,人们大多数认为女权就是要取夺男性的权利,主张男性是女性的奴役。恰恰相反,这里的权利是利,而不是力,其蕴意是女性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女权思想的核心是男女平权,女性在社会中不被贱视,获取和享有权利。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从西周开始,《周礼》里规定从内外区分严格的男女分工,女性被要求未嫁从父,即嫁从夫。也是从那时开始,女性被逐渐要求裹小脚、婚姻包办、不准上学、三从四德等等封建习俗,一直维持到清朝末期。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让西方的文化和思想相继涌入,其中就有自由平等、男女平等思想。而后几年西方传教士不断提倡兴办女子学堂,一些社会志士积极响应,紧接着梁启超的出现使女权思想达到了新的高潮,男女平等等女权思想开始在中国萌发。先前的革新伟人们掀起了一股女学风潮,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接受教育,她们大多出身于官宦富商家庭,她们有着卓越的胆识和蓬勃的志气,希望以革命来救国作为责任来享有女子应有的权利。中国的女权思想开始在辛亥革命的春风中孕育萌发,其中沈佩贞和张竹君在一批革命女先驱中脱颖而出,她们是女权先驱者,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争取男女平权。她们的行为和思想鼓舞着被压迫的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民主革命的队伍中,反抗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立足,开始勇于做自己,追寻自己的权利,做一个新时期的知识女性。
一、童年和思想来源
童年是我们人生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幼时的记忆和经历影响着我们一辈子,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就在童年的时光里萌发成长。有一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这句俗语在现在看来还不够科学严谨,但是足以证明童年的经历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沈佩贞因为在历史上的形象极具争议,所以遗留下来的生平经历微乎甚微。但可以确信的是,沈佩贞曾谈论过自己的身世,她出身于浙江世族,父宦两粤,这样看来沈佩贞自小生活条件很优越,是个富家小姐。女子学堂的兴起,也让当时的富家小姐们上学接受教育,沈佩贞就读于天津北洋女师范学堂,之后就出国留学游历了多个国家,其中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正是因为沈佩贞接受过高等教育又多次留学,接受了许多西方思想,发现国外女子与中国女子大相径庭,受到不小的刺激,所以举起了男女平权的旗帜。
张竹君,1878年出生于广州,父亲是三品京官,家境十分富有。但是张竹君幼年的时候就开始体弱多病,常常全身麻木没有知觉,于是父母就把她送到柔济医院,这所医院有着西方背景,医治她的是来自美国的医生。张竹君也许在那时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并在心里面扎根,出院后信奉基督教可以佐证这一设想。后来张竹君18岁时就读于夏葛女医学堂,成绩优异,也许因为热爱西医,所以更多地了解到西方文化、女权思想,在后来积极参加女权运动,呼吁男女平权。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张竹君和沈佩贞在女权运动的初期思想是相同的,呼吁和号召男女平权,认为女性也应该公平享有权利和男性一样能在社会立足。这都是源于她们出生背景相同,都是在富裕的家庭里成长,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上过学堂,后来因为留学和外国人接触受到西方思想的熏陶,参与到女权运动中,她们后来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初心男女平权。这也真实地反映了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她们,从小就被封建的思想和规矩所束缚在父权社会里无法立足,所以她们渴望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被打破,自己能和男性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
二、信仰与方式
张竹君和沈佩贞一直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女性的思想,鼓舞着女性积极解放自己,主张不应该以性别来区分、男女应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后来两人有着不同的信仰用不同的方式,随之两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她们的思想根源相同,但是后来却产生分支各自发芽,结出来的果实也不尽相同。
沈佩贞在日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在那时受到革命志士的熏陶,支持民主革命反对帝制,从那时起她认为争取女权的第一步就是参加革命,通过共和达到平权,女子就会得到平等的权利。辛亥革命时,沈佩贞加入杭州女子敢死队,武昌起义后,用身体运输炸弹策划武装起义,可以说那时的沈佩贞是个革命家,用一腔热血拯救着国家。沈佩贞更是号召广大女性跟她一同上阵杀敌,组建女子尚武会,她认为男子能做的事那女子也能做,女子要自立用行动去争取自己的自由,只有团结反抗才能推翻帝制。可当清帝逊位时,她却发现女子地位依旧如此,认为女权思想的根本在于女子参政权,只有女子拥有参政权才会有话语权,才会得到国家和法律的认可,男女才能真正平权。于是,沈佩贞投身于女子参政运动开始组织女子参政团,为力争女权奋斗,但孙中山的态度却一直回避男女性别问题法律规定模糊不清,引起了众人反抗。1913年,女子参政同盟会被下令解散,中国妇女首次参政运动以失败告终。在平权失败后,沈佩贞参政梦碎,对权力的热爱被袁世凯收买,开始鼓吹帝制。从1912年民国初期拼命追求女子参政权,到1919年主动放弃参政权而自我局限于所谓生计权和自立权,可以看出沈佩贞女权思想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不断后退。
张竹君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价值观之一就是,男女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是相等的;圣经中,神引导基督徒们在世界提高妇女的地位,带来了妇女的解放,改造贱视妇女的风气。在面对众多人加入民主革命队伍时,张竹君一直保持中立态度,她爱国支持民族独立,但她不支持女子参加军队上阵杀敌。她认为女性获得权利,不是通过革命来实现,更不是通过国家和法律的认可。社会真正接受女性时,女性才会获得真正平等的权利。而女子如何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呢?女子能够自立自强,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拥有自己的职业来实现独立,不依靠男人,这样就会被社会以及大众真正认可,以此获得话语权从而男女平权。张竹君认为男女平权的第一步就是兴女学,只有女子接受了教育才能劳动工作,之后创办了育贤女学、育贤女工厂、女子实业学堂、女子兴学保险会。女子要合群,也就是走向社会工作。在广州时多次创办演说会,请一些社会名人宣讲西方文化思想,社会名流同聚一堂不分男女,在当时不被认可。在女权思想运动失败后,张竹君转而投身于公益事业,终身未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可以看出张竹君和沈佩贞在反帝成功后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竹君越来越脚踏实地坚持做自己,提出的建议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女权思想,她的观点可以说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做的比说的更多,为更多的女性创造了条件,但是受到当时社会的局限,没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沈佩贞在那之后,随波逐流跟随着革命女志士,参加女子参政权运动,女权思想过于片面化,一味地追求女子参政权,虽然激发了女性的热情却无法被现实承认,说大于做。加上她的个性和对虚荣的追求变大,开始变得越来越轻浮,最后走入歧途,思想也越发不切实际甚至倒退。可以看出在父权社会里,女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三、结语
张竹君和沈佩贞都是伟大的女权先驱者,她们都出生在封建乱世中却不甘于现实,和当时的女青年们一起挑起了女权的大梁,为当时成千上万的女性发声争取和提供自立的平台。被压迫的广大女性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冲破了封建的牢笼,走向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张竹君和沈佩贞是我们女性解放的开拓者,是中国女权思想发展新高潮的印证,她们不应该被历史湮没被世人所遗忘。
参考文献:
[1]马君武.女士张竹君传[J].新民从报,1902,(7).
[2]夏晓虹.晚晴女报中的国族论述与女性意识—1907年的多元呈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