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物教学;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实验;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59—01
科学素养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科学素养既包括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且具有探索事物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 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在中学实施科学素养教育,应把重点放在课堂上,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及其思想,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教材中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如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番茄长到一定程度就要打顶,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教育的素材。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明白,掌握了生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能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造福社会。比如,在讲“植物生长激素”时,引入顶端优势原理,使学生知道种植番茄等经济作物时,利用顶端优势原理 ,可以提高产量。在讲“环境保护”时,教材中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及保护环境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课文现有知识作适当的拓展,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如转基因食品、动物克隆、基因芯片等,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例如,在讲“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时,可通过演示一段木本植物枝条下端插入稀释的红墨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只有导管变红色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分组实验外,课本上的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好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完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再次,在实验教学中还应重视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让学生观察蚕的受精卵发育成虫的过程并作记录,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加强科学素养教育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接触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产生种种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具及标本的制作,无土栽培,嫁接实验,培养草履虫,血型鉴定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通过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规律的反映,而规律是美的内核,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与美是相通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张科学工作者应懂得美学,这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研究。生物界有许多美的现象,如叶镶嵌现象,可以使每一片叶子都接受充足阳光的照射。科学家对这种天然形成的叶镶嵌以及它的合理性感到惊讶,并且深切地感到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教师还可以展示生物遗传的优化组合,结构的对称,环境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从美的角度来探索科学的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应把科学素养的教育落到实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实验;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59—01
科学素养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科学素养既包括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且具有探索事物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 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在中学实施科学素养教育,应把重点放在课堂上,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及其思想,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教材中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如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番茄长到一定程度就要打顶,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教育的素材。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明白,掌握了生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能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造福社会。比如,在讲“植物生长激素”时,引入顶端优势原理,使学生知道种植番茄等经济作物时,利用顶端优势原理 ,可以提高产量。在讲“环境保护”时,教材中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及保护环境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课文现有知识作适当的拓展,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如转基因食品、动物克隆、基因芯片等,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例如,在讲“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时,可通过演示一段木本植物枝条下端插入稀释的红墨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只有导管变红色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分组实验外,课本上的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好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完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再次,在实验教学中还应重视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让学生观察蚕的受精卵发育成虫的过程并作记录,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加强科学素养教育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接触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产生种种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具及标本的制作,无土栽培,嫁接实验,培养草履虫,血型鉴定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通过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规律的反映,而规律是美的内核,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与美是相通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张科学工作者应懂得美学,这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研究。生物界有许多美的现象,如叶镶嵌现象,可以使每一片叶子都接受充足阳光的照射。科学家对这种天然形成的叶镶嵌以及它的合理性感到惊讶,并且深切地感到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教师还可以展示生物遗传的优化组合,结构的对称,环境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从美的角度来探索科学的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应把科学素养的教育落到实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