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对文本进行阅读鉴賞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习活动显得较为“单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会大大降低。引导学生从局部切入,对文本展开整体性突破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局部文字挖掘,完成文本感知;局部句子鉴赏,突破文本语言;局部段落剖析,切准文本逻辑;局部结构梳理,深化文本主旨。教师要做好指导点拨工作,让学生从细微处着手,顺利完成阅读鉴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鉴赏 整体与局部
阅读鉴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存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统一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将整体与局部对立起来,过分注重对整体内容的感知。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引下,教学活动难以顺利推进。因此,教师必须明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在现代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从局部切入,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性的把握。
一、局部字词挖掘,完成文本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对固定,通常是以教材为参考。在开展阅读鉴赏时,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展开设计就成了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想顺利完成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和探索,构建知识体系,进行语言文字感知尤其是单个字词的深度挖掘探索是必要的。字词学习是基础的基础,需要夯实。但夯实的重点只是字音、字形,对字义的探究略显不足。字义是指字词的意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显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在对文本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不妨从局部文本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对词语含义进行挖掘。掌握了单个词语的内涵,句子、段落的含义才会一目了然,也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渗透到文本核心区域,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例如,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全面感知,教学伊始,教师选择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阅读,但学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重点”字词,这里的“重点”字词是指学生不会读、结构复杂、含义不清楚的字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对词语进行挖掘,并将词语展示出来。在集体性的学习探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了调动,很快完成了对词义的探析。词义探究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快速明晰文本内容,与此同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勾起,逐渐对整篇课文产生了探索兴趣。
由于学生阅读兴趣取向不同,对文本兴趣度自然存在差异。但单个字词探究相对简单,学生更乐意参与,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词语展开局部探寻,学生思维大门会迅速被打开,各种感官得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就会体验更加深刻。
二、局部句子鉴赏,突破文本语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是语文的外在体现,学习语文必须从品味语言、鉴赏语言着手。”语言鉴赏是语文教学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接受度相对较差,学习起来难度系数较大。如何调和语言鉴赏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落差,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针对性教法,从局部内容出发,展开精准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将这些句子进行混合处理,学生随机抽取句子进行鉴赏。游戏化的语言鉴赏活动能够快速触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思维带来多重进取方向。
例如,在《火烧云》的学习中,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学生。单纯阅读是无法触摸到文本核心的,教师应从语言鉴赏角度出发,展开教学摸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教师对这些句子进行编辑,标上序号,学生抽签决定鉴赏的句子。这样的句子鉴赏方式具有随机性,更能考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鉴赏能力。虽然鉴赏的句子不是自己选择的,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句子鉴赏中,学生逐渐对火烧云的形态有了准确的把握。他们同时对鉴赏方法展开总结、归纳,语文综合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小学阶段,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对学习方法的把握存在偏差,鉴赏角度单一,不能进行全面分析,文本与学生心灵难以形成高度契合。教师要巧妙设计,从单个句子着手,引导学生明晰鉴赏方法,形成一套完备的语言鉴赏模式,与此同时,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得到锻炼。
三、局部段落剖析,切准文本逻辑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材在编写时格外注重逻辑性特点。无论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还是文章内部关系,都存在横、纵向系列的主题。在对文本展开鉴赏时,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作为切入点。当学生厘清了段落之间的关系,自然能够形成整体性感知,从全局把握文本中心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段落结构剖析,抓住文本逻辑结构,教师就要做好发动、调节工作。文本中的某些段落具有代表性,能够给整篇文章段落分析带来启迪。由此及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学习中,这篇文章在结构上非常特别,总体上来看,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式,然而每个段落的结构则是总分式。这样的结构形式给教学设计提供了契机。教师选择第三自然段进行了重点突破。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辨别。“第一句总写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后面几句分别列举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深水鱼等海底生物的特点。”经过分析鉴赏后,学生对段落的逻辑结构有了很好的把握。再对整篇文章展开分析,学习活动自然轻松完成。
先进行段落剖析,进而把握文本逻辑层级,这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积极影响。针对学生阅读鉴赏思路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代表性段落出发,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迁移。
四、局部结构梳理,深化文本主旨
语文课堂教学中,局部结构梳理能够让阅读鉴赏更加全面、深刻。从本质上来讲,结构梳理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的深层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在阅读、分析中完成结构梳理,厘清学习思路。”结构梳理也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提起结构梳理,教师往往陷入一种固化思维中,认为结构梳理只能采用讲述的形式展开。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结构梳理既可以采用讲述的形式展开,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鉴赏。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要从整体着手,局部切入,让学生获得鲜活认知。
例如,在《燕子》的学习中,文章题目是燕子,但作者是要通过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内容情感的把握是容易的,但要想让学生感受全文的结构特点,教师就要进行创优设计,设计思考问题:你能否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混沌状态,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师及时给出大的框架:春天、燕子。学生切入角度存在差异,但他们的落脚点都是春天、燕子。结构梳理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丰盈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结构梳理是学生能力和个性的体现,教师巧妙构思,选准补写角度,让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延伸。
局部结构梳理是学生思维的自然选择。文本阅读过后,学生情感激荡,对事物有了崭新的认知。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感知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将思维梳理清楚。在进行梳理时,万变不离其宗,必须将主干理出来,然后进行细致填充,最后从整体上完成对文本的感知。
阅读鉴赏需要进行多种教法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筛选、整合优化意识,从局部视角出发,借助多种干预手段进行针对性引导,完成文本深度探索,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鉴赏契机。在字词挖掘、句子鉴赏、段落剖析和结构梳理中,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更加全面,思维维度得到拓展,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文本阅读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鉴赏 整体与局部
阅读鉴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存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统一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将整体与局部对立起来,过分注重对整体内容的感知。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引下,教学活动难以顺利推进。因此,教师必须明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在现代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从局部切入,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性的把握。
一、局部字词挖掘,完成文本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对固定,通常是以教材为参考。在开展阅读鉴赏时,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展开设计就成了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想顺利完成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和探索,构建知识体系,进行语言文字感知尤其是单个字词的深度挖掘探索是必要的。字词学习是基础的基础,需要夯实。但夯实的重点只是字音、字形,对字义的探究略显不足。字义是指字词的意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显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在对文本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不妨从局部文本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对词语含义进行挖掘。掌握了单个词语的内涵,句子、段落的含义才会一目了然,也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渗透到文本核心区域,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例如,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全面感知,教学伊始,教师选择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阅读,但学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重点”字词,这里的“重点”字词是指学生不会读、结构复杂、含义不清楚的字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对词语进行挖掘,并将词语展示出来。在集体性的学习探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了调动,很快完成了对词义的探析。词义探究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快速明晰文本内容,与此同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勾起,逐渐对整篇课文产生了探索兴趣。
由于学生阅读兴趣取向不同,对文本兴趣度自然存在差异。但单个字词探究相对简单,学生更乐意参与,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词语展开局部探寻,学生思维大门会迅速被打开,各种感官得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就会体验更加深刻。
二、局部句子鉴赏,突破文本语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是语文的外在体现,学习语文必须从品味语言、鉴赏语言着手。”语言鉴赏是语文教学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接受度相对较差,学习起来难度系数较大。如何调和语言鉴赏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落差,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针对性教法,从局部内容出发,展开精准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将这些句子进行混合处理,学生随机抽取句子进行鉴赏。游戏化的语言鉴赏活动能够快速触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思维带来多重进取方向。
例如,在《火烧云》的学习中,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学生。单纯阅读是无法触摸到文本核心的,教师应从语言鉴赏角度出发,展开教学摸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教师对这些句子进行编辑,标上序号,学生抽签决定鉴赏的句子。这样的句子鉴赏方式具有随机性,更能考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鉴赏能力。虽然鉴赏的句子不是自己选择的,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句子鉴赏中,学生逐渐对火烧云的形态有了准确的把握。他们同时对鉴赏方法展开总结、归纳,语文综合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小学阶段,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对学习方法的把握存在偏差,鉴赏角度单一,不能进行全面分析,文本与学生心灵难以形成高度契合。教师要巧妙设计,从单个句子着手,引导学生明晰鉴赏方法,形成一套完备的语言鉴赏模式,与此同时,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得到锻炼。
三、局部段落剖析,切准文本逻辑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材在编写时格外注重逻辑性特点。无论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还是文章内部关系,都存在横、纵向系列的主题。在对文本展开鉴赏时,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作为切入点。当学生厘清了段落之间的关系,自然能够形成整体性感知,从全局把握文本中心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段落结构剖析,抓住文本逻辑结构,教师就要做好发动、调节工作。文本中的某些段落具有代表性,能够给整篇文章段落分析带来启迪。由此及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学习中,这篇文章在结构上非常特别,总体上来看,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式,然而每个段落的结构则是总分式。这样的结构形式给教学设计提供了契机。教师选择第三自然段进行了重点突破。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辨别。“第一句总写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后面几句分别列举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深水鱼等海底生物的特点。”经过分析鉴赏后,学生对段落的逻辑结构有了很好的把握。再对整篇文章展开分析,学习活动自然轻松完成。
先进行段落剖析,进而把握文本逻辑层级,这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积极影响。针对学生阅读鉴赏思路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代表性段落出发,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迁移。
四、局部结构梳理,深化文本主旨
语文课堂教学中,局部结构梳理能够让阅读鉴赏更加全面、深刻。从本质上来讲,结构梳理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的深层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在阅读、分析中完成结构梳理,厘清学习思路。”结构梳理也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提起结构梳理,教师往往陷入一种固化思维中,认为结构梳理只能采用讲述的形式展开。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结构梳理既可以采用讲述的形式展开,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鉴赏。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要从整体着手,局部切入,让学生获得鲜活认知。
例如,在《燕子》的学习中,文章题目是燕子,但作者是要通过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内容情感的把握是容易的,但要想让学生感受全文的结构特点,教师就要进行创优设计,设计思考问题:你能否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混沌状态,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师及时给出大的框架:春天、燕子。学生切入角度存在差异,但他们的落脚点都是春天、燕子。结构梳理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丰盈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结构梳理是学生能力和个性的体现,教师巧妙构思,选准补写角度,让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延伸。
局部结构梳理是学生思维的自然选择。文本阅读过后,学生情感激荡,对事物有了崭新的认知。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感知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将思维梳理清楚。在进行梳理时,万变不离其宗,必须将主干理出来,然后进行细致填充,最后从整体上完成对文本的感知。
阅读鉴赏需要进行多种教法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筛选、整合优化意识,从局部视角出发,借助多种干预手段进行针对性引导,完成文本深度探索,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鉴赏契机。在字词挖掘、句子鉴赏、段落剖析和结构梳理中,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更加全面,思维维度得到拓展,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文本阅读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