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项举措——让学生有书读
针对当前“可读内容贫乏,图书数量不足”的现状,学校开展了“以书为友,享受读书”的系列活动。
1.流动书馆进班级。为便于学生阅读,学校分年级设置了流动图书箱,由学校图书管理员将图书进行整合、归类、入箱,将学校“大书馆”分解成“小书馆”,由年级组长调控在各个班级内流动,同时学校还倡导“捐一本读百本”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
2.书香飘溢进家庭。学校利用家长会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法,大力倡导“亲子共读”,建立“家庭小书屋,个人小书架,学生小书桌”,向孩子们倡议可以没有新衣,可以没有玩具,但不可以没有图书,可以不远足,可以不逛街,但不可以不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二、两个必进——让学生读好书
1.推荐书目必须进教室。我们将教研室规定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悬挂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在各班教室的班务栏内。每班将学生分成6~9人不等的若干小组,发动学生每个小组买一套书,以组为单位进行借阅,如此做法,既减轻了家长购书的负担,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懒孩子被别人催促着,也埋头读起书来。
2.整合阅读资源必须进课堂。学校开发、创编了阅读手册——《在这里幸福成长》和教师使用的《好读书——做个幸福的老师》。每册书的第一页都是“蓓蕾读书导航栏”,里面对本年级本学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的两本必读书进行内容简介。接下来分二十周设定读书内容。每周都包括六大板块:古诗词、经典诵读、成语故事、美文推荐、蓓蕾读书展示台、小练笔。把每周一诗、课外读本中的精彩美文、学生读了蓓蕾读书要求的必读书目后所做的读书笔记及小练笔等整合在一起,周目标推进的方式,目标明确,学的轻松。阅读手册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乐此不疲,深究细挖,千方百计力求研究它、认识它,相反,缺乏兴趣,就会觉得学习索然寡味。因此,我们积极创造契机,让学生品尝阅读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1.环境熏陶。“久居兰室身自香”。人的行为习惯、情操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的。为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学校努力营造书香环境,建设书香校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教学楼道内、墙壁上、横梁上处处悬挂着丰富多彩的图片,一楼悬挂的主要是《弟子规》;二楼的主题是“知礼有仪”;在三楼诗书兴学的主题下,可以徜徉于中外经典名著、经典古诗词、经典童话中;四楼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教室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阵地,图书角是课下孩子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后墙上的“学习园地”,是展示孩子们写字、绘画、习作等作品的主阵地。北墙上开辟出一块专门的读书园地,各班名字各具特色,什么“读书驿站”“书香一瓣”“书香满园”等,目的就是为促进学生读书交流而设。黑板西边的公告栏内张贴着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图书借阅制度等。
学生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在这样的环境中、氛围下,学生耳濡目染,怎能不想读书?
2.榜样引领。人的行为是受他人行为和群体行为影响的。教师、家长、伙伴的阅读行为会给孩子传递无声的信息,鼓励和引导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1)师生同读。喜欢读书的教师自然会影响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教师担当起“点灯”的责任,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氛围,一个成长的支点。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阅读,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否则孩子很难爱上读书。教师是读书活动的发起人,更应该是践行者。有这么酷爱读书的教师,学生怎能不爱读书?
(2)班级分享。学期工作计划上,每位语文老师经过查找、筛选、讨论,慎重地写下两本书的名字,这将是他们本学期共同品味的精神大餐,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和学生谈论读书的话题,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彩虹桥”。在某段共同的时间里,班内共读一本书,大家一起吟诵、探讨,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了。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发现班级共读是促使孩子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3)亲子共成长。每学期初的全体家长会上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给家长读《致家长的一封信:读书改变人生》。提倡“亲子共读”,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和儿子捧着同一本书,有时分角色朗读,有时和他比赛朗读的准确率高低,有时一起猜测故事的结尾……渐渐的,儿子爱上了读书,电脑游戏玩得也少了。”这是四年级高鑫妈妈写的,谁能猜到半年前的高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网虫”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方引领使孩子们不知不觉沐浴在书香王国,饱满地绽放,生动地成长。
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读书
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有法可循。利用每周两节连上的阅读课,指导读书方法。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的延伸与丰富。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带动课外阅读,是指导大阅读活动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五种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分别是:好书推荐课、阅读赏析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指导课、自由阅读课,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好书推荐课不仅对孩子读什么书给予了明确的引导,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阅读指导课对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如何精读、略读、浏览、赏析一篇文章给予了明确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阅读汇报课使孩子读书积累得以展示,感想得以抒发,个性得以张扬……所有阅读课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着对学生专心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思善问等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五、多彩活动——让学生乐读书
1.让读书笔记、手抄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
如共读《三国演义》后,六年级三班的李晓成写下了《我给曹操来正名》的读后感(部分):
……曹操有着大将风度,是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雄啊!不信,你看,历史上曹操北征,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写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能写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吗……
习作后来刊登在《齐鲁少年报》上,由此可见,注重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把读书论坛、读书演讲赛等办成优化学生感知能力的平台。丰富的活动起到进一步总结、交流、推广好的读书经验、方法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借助丰富的感知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审美感知、情感感知等各种感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3.借古诗新唱、课本剧编排演出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乐于表演。在教学中,利用这种特点,把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改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本剧,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切体验,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积累巩固,又能促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运用,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4.确立班级文学形象,做孩子成长路上好伙伴。学校要求各班选一个文学家或文学形象作为班级名称。各班根据自身实际,先在班内征集“我最喜欢的文学家(文学形象)”,做成班级名片悬挂在教室门口醒目位置。如今一个个优秀的文学家(文学形象)已经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成长路上好伙伴,激励着他们的精神成长。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班级那日趋完善的读书效果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学生阅读最务实的做法,给班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注重活动及时反馈。学校利用家长QQ群、家长会等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参与学生读书活动,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在家阅读习惯,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读书活动,每月由家长推荐“小小书迷”典型事迹,班级制定读书小明星的评选标准,每班每月评出十名读书小明星,学校一并总结表彰,通过校报和学校网站进行宣传,真正形成学生间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
(2)依托典型大力弘扬。每学期都进行书香教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表彰。每学期末定期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教师、家长的读书热情,在校园、班级乃至家庭掀起读书热潮,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针对当前“可读内容贫乏,图书数量不足”的现状,学校开展了“以书为友,享受读书”的系列活动。
1.流动书馆进班级。为便于学生阅读,学校分年级设置了流动图书箱,由学校图书管理员将图书进行整合、归类、入箱,将学校“大书馆”分解成“小书馆”,由年级组长调控在各个班级内流动,同时学校还倡导“捐一本读百本”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
2.书香飘溢进家庭。学校利用家长会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法,大力倡导“亲子共读”,建立“家庭小书屋,个人小书架,学生小书桌”,向孩子们倡议可以没有新衣,可以没有玩具,但不可以没有图书,可以不远足,可以不逛街,但不可以不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二、两个必进——让学生读好书
1.推荐书目必须进教室。我们将教研室规定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悬挂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在各班教室的班务栏内。每班将学生分成6~9人不等的若干小组,发动学生每个小组买一套书,以组为单位进行借阅,如此做法,既减轻了家长购书的负担,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懒孩子被别人催促着,也埋头读起书来。
2.整合阅读资源必须进课堂。学校开发、创编了阅读手册——《在这里幸福成长》和教师使用的《好读书——做个幸福的老师》。每册书的第一页都是“蓓蕾读书导航栏”,里面对本年级本学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的两本必读书进行内容简介。接下来分二十周设定读书内容。每周都包括六大板块:古诗词、经典诵读、成语故事、美文推荐、蓓蕾读书展示台、小练笔。把每周一诗、课外读本中的精彩美文、学生读了蓓蕾读书要求的必读书目后所做的读书笔记及小练笔等整合在一起,周目标推进的方式,目标明确,学的轻松。阅读手册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乐此不疲,深究细挖,千方百计力求研究它、认识它,相反,缺乏兴趣,就会觉得学习索然寡味。因此,我们积极创造契机,让学生品尝阅读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1.环境熏陶。“久居兰室身自香”。人的行为习惯、情操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的。为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学校努力营造书香环境,建设书香校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教学楼道内、墙壁上、横梁上处处悬挂着丰富多彩的图片,一楼悬挂的主要是《弟子规》;二楼的主题是“知礼有仪”;在三楼诗书兴学的主题下,可以徜徉于中外经典名著、经典古诗词、经典童话中;四楼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教室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阵地,图书角是课下孩子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后墙上的“学习园地”,是展示孩子们写字、绘画、习作等作品的主阵地。北墙上开辟出一块专门的读书园地,各班名字各具特色,什么“读书驿站”“书香一瓣”“书香满园”等,目的就是为促进学生读书交流而设。黑板西边的公告栏内张贴着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图书借阅制度等。
学生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在这样的环境中、氛围下,学生耳濡目染,怎能不想读书?
2.榜样引领。人的行为是受他人行为和群体行为影响的。教师、家长、伙伴的阅读行为会给孩子传递无声的信息,鼓励和引导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1)师生同读。喜欢读书的教师自然会影响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教师担当起“点灯”的责任,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氛围,一个成长的支点。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阅读,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否则孩子很难爱上读书。教师是读书活动的发起人,更应该是践行者。有这么酷爱读书的教师,学生怎能不爱读书?
(2)班级分享。学期工作计划上,每位语文老师经过查找、筛选、讨论,慎重地写下两本书的名字,这将是他们本学期共同品味的精神大餐,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和学生谈论读书的话题,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彩虹桥”。在某段共同的时间里,班内共读一本书,大家一起吟诵、探讨,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了。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发现班级共读是促使孩子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3)亲子共成长。每学期初的全体家长会上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给家长读《致家长的一封信:读书改变人生》。提倡“亲子共读”,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和儿子捧着同一本书,有时分角色朗读,有时和他比赛朗读的准确率高低,有时一起猜测故事的结尾……渐渐的,儿子爱上了读书,电脑游戏玩得也少了。”这是四年级高鑫妈妈写的,谁能猜到半年前的高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网虫”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方引领使孩子们不知不觉沐浴在书香王国,饱满地绽放,生动地成长。
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读书
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有法可循。利用每周两节连上的阅读课,指导读书方法。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的延伸与丰富。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带动课外阅读,是指导大阅读活动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五种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分别是:好书推荐课、阅读赏析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指导课、自由阅读课,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好书推荐课不仅对孩子读什么书给予了明确的引导,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阅读指导课对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如何精读、略读、浏览、赏析一篇文章给予了明确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阅读汇报课使孩子读书积累得以展示,感想得以抒发,个性得以张扬……所有阅读课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着对学生专心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思善问等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五、多彩活动——让学生乐读书
1.让读书笔记、手抄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
如共读《三国演义》后,六年级三班的李晓成写下了《我给曹操来正名》的读后感(部分):
……曹操有着大将风度,是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雄啊!不信,你看,历史上曹操北征,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写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能写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吗……
习作后来刊登在《齐鲁少年报》上,由此可见,注重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把读书论坛、读书演讲赛等办成优化学生感知能力的平台。丰富的活动起到进一步总结、交流、推广好的读书经验、方法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借助丰富的感知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审美感知、情感感知等各种感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3.借古诗新唱、课本剧编排演出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乐于表演。在教学中,利用这种特点,把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改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本剧,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切体验,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积累巩固,又能促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运用,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4.确立班级文学形象,做孩子成长路上好伙伴。学校要求各班选一个文学家或文学形象作为班级名称。各班根据自身实际,先在班内征集“我最喜欢的文学家(文学形象)”,做成班级名片悬挂在教室门口醒目位置。如今一个个优秀的文学家(文学形象)已经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成长路上好伙伴,激励着他们的精神成长。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班级那日趋完善的读书效果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学生阅读最务实的做法,给班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注重活动及时反馈。学校利用家长QQ群、家长会等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参与学生读书活动,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在家阅读习惯,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读书活动,每月由家长推荐“小小书迷”典型事迹,班级制定读书小明星的评选标准,每班每月评出十名读书小明星,学校一并总结表彰,通过校报和学校网站进行宣传,真正形成学生间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
(2)依托典型大力弘扬。每学期都进行书香教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表彰。每学期末定期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教师、家长的读书热情,在校园、班级乃至家庭掀起读书热潮,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