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探讨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经常讽刺挖苦学生,势必与学生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学生就会对这种课堂教学感到厌倦。现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爱脸红,上课若是请他发言,遇到难一点的问题,他就非常紧张,脸就红的更加厉害,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胭脂,不禁问题答不上来,而且常常引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因此,了解情况的任课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一般不请他发言,时间久了,这位同学不但成绩下降,而且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处处不如人。当我了解情况之后,认为情况非常严重,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学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找回失落的自尊,帮他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我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要求大家尊重他,帮助他,我也单独找他谈话,鼓励他。同时,在课堂上我首先请他回答较简单的问题,给予其更长的思考时间,对他课堂上成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学们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经过精心的设计、耐心的引导和恰当的鼓励,他逐渐走出了自卑,有了自尊和自信。上课比以前有兴趣,性格更开朗,思路更开阔,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创造的激情被激发,数学成绩逐渐赶了上来。
二、要善于鼓励学生
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励是一种教学管理艺术,也是教学调节的手段,适当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鼓起学习的信心,但也不能无节制的表扬,这样会起到反作用。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已经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应以一种艺术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你做题的思路清晰,解法正确。如果你在能开动一下脑筋,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就更棒了!”“你比较聪明,希望你能细心点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你的发言真棒!希望你今后经常举手,踊跃发言。”教师对学生这种中肯的艺术评价是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从老师的这种评价中不仅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努力的方向,而且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的目光和真诚的期盼,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也更多的投入创造的激情,感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为此,教师要做到:(1)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2)发扬教学民主,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氛围,搭建创造平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还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思维流畅,愿意创造,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创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的激活。
四、以情感的交流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才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亳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思想更深刻,创新的火花更易点燃。因而教师要理解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各方位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到学生,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把爱的目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毫不例外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使爱的公平在学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达到“入迷’的地步,便不会有灵感的出现。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全过程,主动地展开认知性的操作活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故事情境。
数学历史故事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的过程中,我先介绍了数学家卡迪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突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他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不但达到讲授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了解了数学史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境。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日益广泛,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
六、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习不是一种被动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性,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如果学生做每件事或某事的思考不是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而是自己想出来的,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作为教师应首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品质。
1.教会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没有独立思考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的,传统的那种数学教学,压抑学生的独立创造,我们现在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学教材,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去解决。
2.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和实验,引导他们通过探索去发现未知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与研究能力 ,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探讨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经常讽刺挖苦学生,势必与学生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学生就会对这种课堂教学感到厌倦。现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爱脸红,上课若是请他发言,遇到难一点的问题,他就非常紧张,脸就红的更加厉害,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胭脂,不禁问题答不上来,而且常常引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因此,了解情况的任课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一般不请他发言,时间久了,这位同学不但成绩下降,而且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处处不如人。当我了解情况之后,认为情况非常严重,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学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找回失落的自尊,帮他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我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要求大家尊重他,帮助他,我也单独找他谈话,鼓励他。同时,在课堂上我首先请他回答较简单的问题,给予其更长的思考时间,对他课堂上成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学们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经过精心的设计、耐心的引导和恰当的鼓励,他逐渐走出了自卑,有了自尊和自信。上课比以前有兴趣,性格更开朗,思路更开阔,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创造的激情被激发,数学成绩逐渐赶了上来。
二、要善于鼓励学生
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励是一种教学管理艺术,也是教学调节的手段,适当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鼓起学习的信心,但也不能无节制的表扬,这样会起到反作用。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已经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应以一种艺术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你做题的思路清晰,解法正确。如果你在能开动一下脑筋,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就更棒了!”“你比较聪明,希望你能细心点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你的发言真棒!希望你今后经常举手,踊跃发言。”教师对学生这种中肯的艺术评价是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从老师的这种评价中不仅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努力的方向,而且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的目光和真诚的期盼,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也更多的投入创造的激情,感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为此,教师要做到:(1)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2)发扬教学民主,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氛围,搭建创造平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还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思维流畅,愿意创造,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创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的激活。
四、以情感的交流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才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亳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思想更深刻,创新的火花更易点燃。因而教师要理解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各方位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到学生,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把爱的目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毫不例外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使爱的公平在学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达到“入迷’的地步,便不会有灵感的出现。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全过程,主动地展开认知性的操作活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故事情境。
数学历史故事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的过程中,我先介绍了数学家卡迪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突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他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不但达到讲授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了解了数学史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境。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日益广泛,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
六、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习不是一种被动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性,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如果学生做每件事或某事的思考不是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而是自己想出来的,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作为教师应首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品质。
1.教会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没有独立思考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的,传统的那种数学教学,压抑学生的独立创造,我们现在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学教材,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去解决。
2.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和实验,引导他们通过探索去发现未知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与研究能力 ,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