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时间,面对大学这样一种新环境、新管理模式、新的授课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等方面均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症,如何消除这种陌生感,尽快进入大学角色,成功做到学习上自觉、思想上自我教育、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目标上自我选择,这就需要有一个持续而有效的入学教育。
【关键词】入学教育;持续性;转变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发挥着“扬帆起航”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成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但这并不代表着入学教育就是开学内的几次集中讲解,它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教育过程,甚至可以在大一这整个一学年都贯穿其中;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灌输式的说教,反而应该是形象生动的集中讲解与灵活多变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一、新生入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习方面。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高度自由的大学阶段,学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学习好本专业内容的同时,利用大量的个人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能力,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学生之间衡量的标准并不单单只有成绩这一项,而是综合素质的测评。(2)生活方面。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控力。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细节全部由家长来安排,但当需要自己去管理自己的生活、时间及金钱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没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很可能每月的生活费华而不实,没有良好的自控力,时常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旷课情况屡禁不止。(3)人际交往方面。困扰颇多。面对集体的住宿环境,面对生活习惯相差颇大的舍友,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因而心理上会形成很大的反感情绪,进而影响个人的交往。(4)管理模式方面。感觉生活没有了依靠,老师离自己很远很远。中学阶段班主任、家长每天围绕在身边,督促叮咛萦绕在耳畔,突然没有这些身影和声音,转而面对的生活情景是辅导员不能常常见到,任课老师讲完课就离开教室,剩下的时间空间全部留给自己,学生内心的失落感很大。
二、持续性入学教育
1.情感式迎接新生。第一步:走出教室,以班级为单位、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依托,消除学生间、师生间的陌生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班级概念。第二步:辅导员走访宿舍,详询学生的饮食起居情况,温暖学生的心。在送走家长之后,大多数学生的心情都有着些许的伤感,迫切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此时的辅导员深入到学生宿舍中间去,解答他们的疑问,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上得到安慰,情感上找到归宿。第三步:“给老师的一封信”——家庭情况介绍、目标理想、疑问与困惑。要做好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教师就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对“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经过梳理、剖析,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辅导员通过阅读档案可以初步的了解学生,但这仅仅是一部分,为了更好更快的了解每一位同学,通过“给老师的一封信”这样一个动作,可以让不善表达的孩子,内向的孩子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个人情况作详细的介绍。
2.适应性教育。首先,学习上。教育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第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第二,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本人,大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新生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习特点。第四,新生要会科学统筹时间。第五,新生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更新。其次,生活上。大学生活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要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再次,人际交往。鼓励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多给予少计较,学会接纳不同,学会沟通、学会宽容与理解。最后,管理模式。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管理较为宽松,大学生需要学会自主管理,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3.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史校训校风、校规校级。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史、校训、校风,使他们尽快的融入到将来所要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对自己所攻读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风制度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应,从而在新生心中形成共鸣,将这样的良好风气自觉遵守和维护,将其传承下去;校规校纪教育教育,提醒学生哪些行为是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的,并结合以往的鲜活有力实例,反复讲,讲透彻,让学生在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
4.安全教育。结合实例、播放影音资料、有奖问答等形式,提醒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防火、防盗、防骗、防恶性事件、防人身侵害。
5.专业教育——专业老师报告会、新老生交流会。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本的专业情况,稳定专业思想,学校悉心安排组织了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学生进行了专业的内容、研究的方向等全方位的介绍,就学生所关心的将来的就业方向、学期内课程的划分等情况给予解答;同时还邀请相关专业的学长们对大一新生进行从学习到生活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和指导,这种“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老生口耳相传式的教育,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希望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做到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
6.班级建设。大学的时间里我们侧重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旨在加强学生、师生间的感情,曾强班级凝聚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有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种,其中静态文化涉及的内容有的班歌、班徽、主题班会、QQ群、网络微博、电子版刊等,动态文化是指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
7.学风建设。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风建设是工作的重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紧抓学风建设这一环节,为广大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从大一开始便注重学生出勤率的考察,对于出勤较差的学生及时开展个别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多次以短班会的方式,通过对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就业形式的教育、优秀经验介绍等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之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8.科技创新经验介绍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形成创新个性。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除了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的能力,相信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受锻炼的机会很少,来到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当中,提倡的就是独自思考、辨别、创新的能力,通过经验介绍会的形式,邀请获奖同学结合自己创新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指导,以实例为突破点,启发学生的思维。
参 考 文 献
[1]张玉普.独立学院新生管理方法浅析——借鉴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成功管理经验[J].经管空间.2010(8)
[2]龙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
[3]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梁芷铭.试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钦州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
【关键词】入学教育;持续性;转变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发挥着“扬帆起航”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成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但这并不代表着入学教育就是开学内的几次集中讲解,它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教育过程,甚至可以在大一这整个一学年都贯穿其中;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灌输式的说教,反而应该是形象生动的集中讲解与灵活多变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一、新生入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习方面。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高度自由的大学阶段,学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学习好本专业内容的同时,利用大量的个人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能力,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学生之间衡量的标准并不单单只有成绩这一项,而是综合素质的测评。(2)生活方面。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控力。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细节全部由家长来安排,但当需要自己去管理自己的生活、时间及金钱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没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很可能每月的生活费华而不实,没有良好的自控力,时常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旷课情况屡禁不止。(3)人际交往方面。困扰颇多。面对集体的住宿环境,面对生活习惯相差颇大的舍友,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因而心理上会形成很大的反感情绪,进而影响个人的交往。(4)管理模式方面。感觉生活没有了依靠,老师离自己很远很远。中学阶段班主任、家长每天围绕在身边,督促叮咛萦绕在耳畔,突然没有这些身影和声音,转而面对的生活情景是辅导员不能常常见到,任课老师讲完课就离开教室,剩下的时间空间全部留给自己,学生内心的失落感很大。
二、持续性入学教育
1.情感式迎接新生。第一步:走出教室,以班级为单位、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依托,消除学生间、师生间的陌生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班级概念。第二步:辅导员走访宿舍,详询学生的饮食起居情况,温暖学生的心。在送走家长之后,大多数学生的心情都有着些许的伤感,迫切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此时的辅导员深入到学生宿舍中间去,解答他们的疑问,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上得到安慰,情感上找到归宿。第三步:“给老师的一封信”——家庭情况介绍、目标理想、疑问与困惑。要做好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教师就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对“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经过梳理、剖析,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辅导员通过阅读档案可以初步的了解学生,但这仅仅是一部分,为了更好更快的了解每一位同学,通过“给老师的一封信”这样一个动作,可以让不善表达的孩子,内向的孩子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个人情况作详细的介绍。
2.适应性教育。首先,学习上。教育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第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第二,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本人,大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新生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习特点。第四,新生要会科学统筹时间。第五,新生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更新。其次,生活上。大学生活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要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再次,人际交往。鼓励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多给予少计较,学会接纳不同,学会沟通、学会宽容与理解。最后,管理模式。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管理较为宽松,大学生需要学会自主管理,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3.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史校训校风、校规校级。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史、校训、校风,使他们尽快的融入到将来所要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对自己所攻读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风制度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应,从而在新生心中形成共鸣,将这样的良好风气自觉遵守和维护,将其传承下去;校规校纪教育教育,提醒学生哪些行为是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的,并结合以往的鲜活有力实例,反复讲,讲透彻,让学生在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
4.安全教育。结合实例、播放影音资料、有奖问答等形式,提醒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防火、防盗、防骗、防恶性事件、防人身侵害。
5.专业教育——专业老师报告会、新老生交流会。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本的专业情况,稳定专业思想,学校悉心安排组织了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学生进行了专业的内容、研究的方向等全方位的介绍,就学生所关心的将来的就业方向、学期内课程的划分等情况给予解答;同时还邀请相关专业的学长们对大一新生进行从学习到生活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和指导,这种“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老生口耳相传式的教育,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希望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做到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
6.班级建设。大学的时间里我们侧重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旨在加强学生、师生间的感情,曾强班级凝聚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有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种,其中静态文化涉及的内容有的班歌、班徽、主题班会、QQ群、网络微博、电子版刊等,动态文化是指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
7.学风建设。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风建设是工作的重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紧抓学风建设这一环节,为广大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从大一开始便注重学生出勤率的考察,对于出勤较差的学生及时开展个别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多次以短班会的方式,通过对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就业形式的教育、优秀经验介绍等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之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8.科技创新经验介绍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形成创新个性。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除了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的能力,相信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受锻炼的机会很少,来到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当中,提倡的就是独自思考、辨别、创新的能力,通过经验介绍会的形式,邀请获奖同学结合自己创新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指导,以实例为突破点,启发学生的思维。
参 考 文 献
[1]张玉普.独立学院新生管理方法浅析——借鉴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成功管理经验[J].经管空间.2010(8)
[2]龙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
[3]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梁芷铭.试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钦州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