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近30年,参加过很多教研会,唯独对江苏省如东县每年一期的全县“黄海潮”教研活动记忆犹新.
一、关注课堂——黄海潮永恒不变的主题
教学展示是“黄海潮”教研活动的主要板块,迄今为止,已有近500节覆盖小学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在“黄海潮”活动中展示.在展示课的遴选和打造的过程中,始终以“不求传统的精彩,但求创新的魅力;不求设备的先进,但求常态的有效;不求流畅的顺畅,但求自主的快乐;不求表面的热闹,但求務实的奠基”为追求,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更为一提的是,为了让学校行政领导躬身与课堂教学改革,用切实的行动影响教师,引领课改,这届黄海潮教研活动首次推出了行政课堂板块,即乡镇教管中心领导,县直学校领导为一组上优质课,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学校领导上课对他们自己来说既有面子带来的自我压力,也有因为压力而带来的自我磨砺,激发了他们沉睡已久的斗志而产生的自我兴奋.
二、专题引领——“黄海潮”历久不衰的策略
黄海潮教研活动从发起就明确规定,每一届活动就围绕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以专题作为教研活动乃至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的生长点.专题指向课堂,专题与课改同行,专题与时代合拍,近几年的“黄海潮”主要研究“如何实施有效、高效教学,”全面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的相关因素和教学策略,努力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所有的活动既保持了前后的连续性,又体现了研究的丰富性.
三、教师成长——坚持不懈地追求
“黄海潮”教研活动是如东广大教师锻炼的舞台,成长的平台,“黄海潮”教研会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主要是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优秀课的选拔过程;二是人人参与专题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同时倡导草根化研究,要求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就一堂课或一个片段进行反思研究,通过说、评、议、写等方式,发现亮点,指出不足,研讨对策,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研究,个个有所收益,切实提高活动实效,每次凡来参加黄海潮教研活动的教师,每人都带一封教学预案走进课堂,参与研讨沙龙.活动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教学预案交到规定的教研员手中,从而拿走自己的继续教育证.所以有人形象地说,发端于1995年的“黄海潮”教研活动是如东教师培养的母机.20年来,黄海潮活动以专题引领,征文搭台,教师唱戏的形式深受一线教师喜爱,先后有8万人次参与征文活动,有近3万人次参与了现场活动,有近万篇文章获奖,汇编文集几十本,字数300多万,3000余节课获奖,“黄海潮”教研会让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打造典型——黄海潮矢志不渝的使命
打造亮点,推介典型是“黄海潮”活动的使命,每年承办“黄海潮”活动的学校必须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校.每次活动时,县教研室集中力量帮助承办学校整体梳理,提炼成功经验,打造教学特色;另一方面,努力提供平台,充分展示学校特色.开辟了典型经验介绍,师生素质展示,特色活动汇报等板块,既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全面展示的平台,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承办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笔者身临其境感受着如东教育精耕细作、高效教研时,更多的是思考着我们会宁县每年的教研(优质课)活动.
(一)我们的优质课忽视了基层的选拔
赛课的过程关键是要在基层学校让大部分教师积极参与磨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来.前些年我们的优质课竞赛,部分乡镇、学校由教管中心或学校领导直接指配参赛人员,忽视了在基层学校的选拔,导致想上课的人没有指标,上去的人由于没有很好的磨课而效果不佳,从而打击了一批积极上进的老实人,影响了全县教研教改的风气,致使我们的教研水平不高.
2014年,笔者作为全县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评委,觉得这一现象非常突出,部分乡镇选配的参加全县体育优质课的教师连基本的步伐,口哨节奏、体育课常规都不会,问其缘由,才知是由领导指配来的.
(二)我们的优质课缺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我们的优课竞赛,缺少可行的主题,除了做课就是做课,没有其他教师参加的赛前的教育教学随笔的比赛,也没有做课教师做完课后的反思总结,即使有,组织者也没有把大家的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归类,整理,更谈不上汇编成册了,这样搞了多少年,我们还是“两袖清风”,没有留下完完整整的过程性资料.会宁是个教育大县,教育名县,西北高考状元县,有享誉县域内外能打出去的教师不多,原因就是每次活动之后,我们没有总结,反思,对有个性化的教师没有打造,没有推介,全凭自由发展.再说,这些活动我们都搞了,就是没有把它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没有更好地为后来者所利用,忽视了活动本身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三)我们的优质课没有承办学校的特色展出
我们可以考虑在以后的优课竞赛中,承办学校不但要提供场地,更重要的是师生要展示自己的办学特色.在选承办学校时,要扩大范围,不要每年就是那么几所城区学校.凡是城郊的学校,大的乡镇中心小学都可以承办,这样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同行了解该学校,促使其办学行为的规范.真正的促使学校从内涵发展,创办特色,提高质量.
一、关注课堂——黄海潮永恒不变的主题
教学展示是“黄海潮”教研活动的主要板块,迄今为止,已有近500节覆盖小学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在“黄海潮”活动中展示.在展示课的遴选和打造的过程中,始终以“不求传统的精彩,但求创新的魅力;不求设备的先进,但求常态的有效;不求流畅的顺畅,但求自主的快乐;不求表面的热闹,但求務实的奠基”为追求,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更为一提的是,为了让学校行政领导躬身与课堂教学改革,用切实的行动影响教师,引领课改,这届黄海潮教研活动首次推出了行政课堂板块,即乡镇教管中心领导,县直学校领导为一组上优质课,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学校领导上课对他们自己来说既有面子带来的自我压力,也有因为压力而带来的自我磨砺,激发了他们沉睡已久的斗志而产生的自我兴奋.
二、专题引领——“黄海潮”历久不衰的策略
黄海潮教研活动从发起就明确规定,每一届活动就围绕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以专题作为教研活动乃至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的生长点.专题指向课堂,专题与课改同行,专题与时代合拍,近几年的“黄海潮”主要研究“如何实施有效、高效教学,”全面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的相关因素和教学策略,努力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所有的活动既保持了前后的连续性,又体现了研究的丰富性.
三、教师成长——坚持不懈地追求
“黄海潮”教研活动是如东广大教师锻炼的舞台,成长的平台,“黄海潮”教研会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主要是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优秀课的选拔过程;二是人人参与专题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同时倡导草根化研究,要求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就一堂课或一个片段进行反思研究,通过说、评、议、写等方式,发现亮点,指出不足,研讨对策,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研究,个个有所收益,切实提高活动实效,每次凡来参加黄海潮教研活动的教师,每人都带一封教学预案走进课堂,参与研讨沙龙.活动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教学预案交到规定的教研员手中,从而拿走自己的继续教育证.所以有人形象地说,发端于1995年的“黄海潮”教研活动是如东教师培养的母机.20年来,黄海潮活动以专题引领,征文搭台,教师唱戏的形式深受一线教师喜爱,先后有8万人次参与征文活动,有近3万人次参与了现场活动,有近万篇文章获奖,汇编文集几十本,字数300多万,3000余节课获奖,“黄海潮”教研会让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打造典型——黄海潮矢志不渝的使命
打造亮点,推介典型是“黄海潮”活动的使命,每年承办“黄海潮”活动的学校必须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校.每次活动时,县教研室集中力量帮助承办学校整体梳理,提炼成功经验,打造教学特色;另一方面,努力提供平台,充分展示学校特色.开辟了典型经验介绍,师生素质展示,特色活动汇报等板块,既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全面展示的平台,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承办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笔者身临其境感受着如东教育精耕细作、高效教研时,更多的是思考着我们会宁县每年的教研(优质课)活动.
(一)我们的优质课忽视了基层的选拔
赛课的过程关键是要在基层学校让大部分教师积极参与磨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来.前些年我们的优质课竞赛,部分乡镇、学校由教管中心或学校领导直接指配参赛人员,忽视了在基层学校的选拔,导致想上课的人没有指标,上去的人由于没有很好的磨课而效果不佳,从而打击了一批积极上进的老实人,影响了全县教研教改的风气,致使我们的教研水平不高.
2014年,笔者作为全县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评委,觉得这一现象非常突出,部分乡镇选配的参加全县体育优质课的教师连基本的步伐,口哨节奏、体育课常规都不会,问其缘由,才知是由领导指配来的.
(二)我们的优质课缺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我们的优课竞赛,缺少可行的主题,除了做课就是做课,没有其他教师参加的赛前的教育教学随笔的比赛,也没有做课教师做完课后的反思总结,即使有,组织者也没有把大家的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归类,整理,更谈不上汇编成册了,这样搞了多少年,我们还是“两袖清风”,没有留下完完整整的过程性资料.会宁是个教育大县,教育名县,西北高考状元县,有享誉县域内外能打出去的教师不多,原因就是每次活动之后,我们没有总结,反思,对有个性化的教师没有打造,没有推介,全凭自由发展.再说,这些活动我们都搞了,就是没有把它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没有更好地为后来者所利用,忽视了活动本身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三)我们的优质课没有承办学校的特色展出
我们可以考虑在以后的优课竞赛中,承办学校不但要提供场地,更重要的是师生要展示自己的办学特色.在选承办学校时,要扩大范围,不要每年就是那么几所城区学校.凡是城郊的学校,大的乡镇中心小学都可以承办,这样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同行了解该学校,促使其办学行为的规范.真正的促使学校从内涵发展,创办特色,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