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必须准确界定和阐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保证其科学性和完善性。文章提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立向素质、立人素质、立业素质和立国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内容
[作者简介]王冰(1966- ),男,河南遂平人,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26-02
大学生的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知识智能(智力和能力)、身体心理三方面的内容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其中,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完成的,因此,科学界定和阐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它决定着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性和效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可阐释为立向素质、立人素质、立业素质和立国素质。
一、立向素质
立向素质是指保证大学生政治方向的素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立向素质在大学生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率地位,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立向素质教育,有助于保证中华民族下一代人的政治素养。提高立向素质,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此,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育:
1.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反映时代特点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方向指南。因此,要培养立向素质,必须把具有方向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结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使他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
2.理想教育。理想是与人们的向往目标相联系并为之奋斗的信念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反映了人们的愿望与要求,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前景的设想和憧憬。邓小平同志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理想使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①理想的重要性,决定了理想教育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中必定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尤其是共同理想教育,使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衡量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政治标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也就是“一个中心,两基本点”。其中,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基本路线,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立人素质
立人素质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远大的人生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会做人的根本。进行立人素质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集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忠诚老实,谦虚谨慎。培养立人素质,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道德教育。道德是反映人的本质特征的精神因素,是人的内在价值表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对大学生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社会认可的合格公民。因此,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讲,道德教育起着奠基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功能之一是帮助人们通过掌握道德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的行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②要成才,需先成人,这是东方的传统道德观念,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修身做起的。由此可见,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基点。
2.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即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一般来说,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自我凭空设计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的。人生观既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产物,又对人的生活历程起着指导作用。加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是大学生立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人生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贡献。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人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是指人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而人们对于价值问题的不同理解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的思想和行为,无不受到价值观的制约。加强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立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道德、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价值观教育,重点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加强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取向可以多元化,但价值导向必须一元化。因此,在经济发展导致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应该强调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出发,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三、立业素质
职业对于社会中的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证生活、追求理想、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而职业道德就是立业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立业素质,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必备的道德品质。立业素质是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思想道德要求,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立业素质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自从社会分工导致职业产生之后,各行业之间、各行业内部的人与人之间都必然伴随着职业活动而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也就产生了调节这种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的客观需要,立业素质便成了某种职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人的立业素质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大学是培养各类专业人员的阵地,也是职业人才成长的摇篮。大学生的立业素质关系到未来社会职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进行立業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根据职业的不同,立业素质有所区别,但从总体上来说,必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立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一个人追求某种职业成就的目标。落实到目前大学生的学习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并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立志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才。二是职业规范。职业规范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包括团结协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关爱同事;互相帮助,友好共处等共同的职业规范,以及所属职业的特殊要求。三是职业人格。每一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人格追求,只有具备这种追求,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楷模。职业人格的内涵主要包括谦虚谨慎,举止文明;胸怀磊落,宽容大度;自尊自律,自强自立;公道正直,是非分明。同时还要具有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等。
加强立业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整个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好立业素质教育。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并成为一个职业能手。
四、立国素质
立国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甘为祖国献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人要想具有立国素质,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精神都是民族振兴、国家兴旺的巨大推动力量,既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③爱国主义一经产生,就不仅仅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且也反映了个人和祖国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必要时候为祖国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时代发展到今天,“祖国”和“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已经密不可分地联系到一起了。矢志不移地做一名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把振兴中华的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是时代赋予每个大学生的神圣历史使命。那么,爱国主义者的标志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具有爱国之情,就是要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她献身;具有报国之志,就是要有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这是爱国主义的根本;具有建国之才,就是要具备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这是实现报国之志的保证;具有效国之行,就是要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远大的报国之志、卓越的建国之才,化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
为此,大学生要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含义,做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这就需要帮助大学生努力做到:自觉学习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坚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勇于为保卫祖国而献身;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坚持走党的基本路线,把爱国主义热情倾注到具体的学习、工作和劳动之中。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11.
②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723.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68-169.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内容
[作者简介]王冰(1966- ),男,河南遂平人,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26-02
大学生的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知识智能(智力和能力)、身体心理三方面的内容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其中,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完成的,因此,科学界定和阐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它决定着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性和效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可阐释为立向素质、立人素质、立业素质和立国素质。
一、立向素质
立向素质是指保证大学生政治方向的素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立向素质在大学生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率地位,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立向素质教育,有助于保证中华民族下一代人的政治素养。提高立向素质,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此,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育:
1.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反映时代特点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方向指南。因此,要培养立向素质,必须把具有方向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结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使他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
2.理想教育。理想是与人们的向往目标相联系并为之奋斗的信念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反映了人们的愿望与要求,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前景的设想和憧憬。邓小平同志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理想使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①理想的重要性,决定了理想教育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中必定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尤其是共同理想教育,使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衡量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政治标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也就是“一个中心,两基本点”。其中,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基本路线,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立人素质
立人素质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远大的人生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会做人的根本。进行立人素质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集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忠诚老实,谦虚谨慎。培养立人素质,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道德教育。道德是反映人的本质特征的精神因素,是人的内在价值表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对大学生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社会认可的合格公民。因此,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讲,道德教育起着奠基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功能之一是帮助人们通过掌握道德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的行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②要成才,需先成人,这是东方的传统道德观念,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修身做起的。由此可见,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基点。
2.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即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一般来说,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自我凭空设计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的。人生观既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产物,又对人的生活历程起着指导作用。加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是大学生立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人生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贡献。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人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是指人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而人们对于价值问题的不同理解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的思想和行为,无不受到价值观的制约。加强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立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道德、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价值观教育,重点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加强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取向可以多元化,但价值导向必须一元化。因此,在经济发展导致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应该强调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出发,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三、立业素质
职业对于社会中的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证生活、追求理想、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而职业道德就是立业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立业素质,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必备的道德品质。立业素质是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思想道德要求,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立业素质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自从社会分工导致职业产生之后,各行业之间、各行业内部的人与人之间都必然伴随着职业活动而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也就产生了调节这种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的客观需要,立业素质便成了某种职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人的立业素质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大学是培养各类专业人员的阵地,也是职业人才成长的摇篮。大学生的立业素质关系到未来社会职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进行立業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根据职业的不同,立业素质有所区别,但从总体上来说,必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立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一个人追求某种职业成就的目标。落实到目前大学生的学习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并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立志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才。二是职业规范。职业规范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包括团结协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关爱同事;互相帮助,友好共处等共同的职业规范,以及所属职业的特殊要求。三是职业人格。每一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人格追求,只有具备这种追求,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楷模。职业人格的内涵主要包括谦虚谨慎,举止文明;胸怀磊落,宽容大度;自尊自律,自强自立;公道正直,是非分明。同时还要具有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等。
加强立业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整个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好立业素质教育。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并成为一个职业能手。
四、立国素质
立国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甘为祖国献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人要想具有立国素质,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精神都是民族振兴、国家兴旺的巨大推动力量,既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③爱国主义一经产生,就不仅仅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且也反映了个人和祖国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必要时候为祖国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时代发展到今天,“祖国”和“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已经密不可分地联系到一起了。矢志不移地做一名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把振兴中华的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是时代赋予每个大学生的神圣历史使命。那么,爱国主义者的标志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具有爱国之情,就是要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她献身;具有报国之志,就是要有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这是爱国主义的根本;具有建国之才,就是要具备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这是实现报国之志的保证;具有效国之行,就是要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远大的报国之志、卓越的建国之才,化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
为此,大学生要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含义,做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这就需要帮助大学生努力做到:自觉学习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坚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勇于为保卫祖国而献身;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坚持走党的基本路线,把爱国主义热情倾注到具体的学习、工作和劳动之中。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11.
②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723.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