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能够顺应时代的步伐,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有效、真诚的服务,已经成为广播媒体人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含山人民广播电台对农品牌栏目《田野四季风》(以下简称《田》)为例,剖析县级广播媒体在如何办好对农节目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对农节目 品牌栏目 《田野四季风》
广播作为一种现代传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承担责任,如何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有效、真诚的服务,已经成为广播媒体人关注的话题。
如今的农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形势、新政策、新思想、新事物、新做法、新问题、新矛盾等层出不穷,县一级政府与“三农”贴得近,因而作为县级媒体的广播人必须因时而动、因时而变,遵循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以栏目为载体,与时俱进,把握新时期“三农”宣传的时代特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这样县级台对农栏目才会充满活力,农民朋友才会喜欢。
含山电台农业栏目《田》和含山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一样长,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它先后三次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广播栏目,拥有广泛的农民听众。笔者在含山电台从事近20年的对农栏目《田》采编播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认为县级电台对农节目必须要遵循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关注民生,增强服务意识,才会有蓬勃的活力。
一、把握上情,立足县情,在栏目定位和设置上体现“三贴近”
一个栏目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准确的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对农节目该如何定位才能准确呢?
其一,要吃透上情。上情即指对农栏目所涉及到的一段时期党和政府涉农路线、方针、政策,它是指导栏目走向的航标灯。抓住了这个上情,对农栏目《田》在定位上就非常明确,就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
其二,吃透县情,为栏目定位具体化打下基础。所谓县情是指对农节目所服务的当地“三农”现状,如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政策、涉农人口、耕地面积、农作物品种、农业耕作方式、村级组织、农业合作社等状况,栏目的定位和设置要以县情为基础。
对农节目《田》充分考虑到上情和县情,栏目的定位是“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法律生活、农村新貌”,设置了“农业信息”“农事指南”“专家讲座”“文明风”“农家小院”“致富经”“法制与生活”“说政策”8个子栏目,涵盖了“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农业信息”报道本县及县外涉农领域发生的动态新闻资讯;“农事指南”由县农委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根据季节变化,每周发布一次的农事安排,时效性很强。“专家讲座”就某一项种养殖技术和品种的特性、用途、推广等进行详细解读;“文明风”就是“聊聊我们的村里人,说说我们的村里事儿,在这里,我们共同享受文明风”,主要传播发生在乡村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好人好事好风尚,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明,其中包括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农家小院”主要是就农村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老人赡养问题、农村危房改造等;“致富经”宣传本地或者外地农民的种养殖经验;“法制与生活”宣传有关涉农的法律知识,比如农民工的维权、涉农婚姻案件、土地经营权流转、户口迁移、涉农刑事民事案件等;“说政策”关注涉农政策的解读,范围很广,比如中央一号文件、退耕还林、农村养老保险、城乡新型合作医疗、新农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政策。这些子栏目的设置,使《田》节目服务“三农”的主旨更加明确,为编辑、记者在选材方面提供了依据,也为主持人进行二次创作提供了基础,体现了贴近性,针对性很强。
二、紧跟时代脚步,心里装着农民,加强策划,深入采访,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三贴近”
内容是对农节目能否赢得听众的重要因素。要让内容吸引听众,必须在每一次策划、每一篇稿件、每一次采访、每一次编辑的环节中,始终心里装着农民,了解农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所安排的内容才会与节目定位和设置有机的融合,才是农民所想要的,才会更有贴近性,农民才会喜欢。
一要加强策划,使节目具有时效性。策划是指筹划、谋划之意,如何谋划呢?首先栏目参与者要深刻领会栏目定位,认真学习了解一个时期的当地政府的农业政策、当地的农事安排以及与“三农”相关的法律、计划生育等政策,这样在选择节目内容的时候就会有时代感,才会有生命力。其次与农业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重点和动态,以便及时将相关的信息在节目里反映出来。第三要制定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工作思路、宣传计划,就不同的子栏目拿出具体的采访提纲,列出选题,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做到心中有数,并围绕这些计划展开组稿、编辑,这样节目主题鲜明突出。
二要关注民生,使节目具有贴近性。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工程,各种有关农村的民生工程不断出台,力求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比如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村电气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家电下乡、白内障复明手术、农家书屋、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有关涉农的民生工程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这些政策是当务之急。对农节目《田》就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个要点。2011年《田》的选题几乎涵盖了当年所有的民生工程,很有贴近性。如:《还是咱村的卫生室好——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实》、《我县在农村建立“十户联防”新机制》等。
三要关注新兴农业生产技术,使节目具有科技含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些年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新品种、新机械、新兴耕作方式等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劳动成果,农民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些技术为自己所用。
对农节目《田》非常关注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去年开展的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演示活动,育秧机、插秧机、旋耕机让农民大开眼界,栏目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了机械化生产的魅力,身临其近的现场描述,声文并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要展现农村文明建设成果,凝聚浓厚的道德正能量。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文明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容忽视。如何引导农民让农民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对农栏目《田》去年就宣传报道过割肝救子的河刘镇妇女张玉枝、照顾双目失明妈妈的农村孩子郑碧峰、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近年来,含山县将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工程,让五保老人“吃、穿、住、医、葬”无忧。那么老人们的生活到底过得怎样,必须亲身感受才能有所知晓,才能传递给听众真实的东西,才能弘扬我们社会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栏目记者来到老人们中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了他们的真情实感,老人的语言、老人的感受,一篇《敬老院里春意浓》通过话筒传递出来了,体现了老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图画。《长寿村里幸福老人》通过对晏道文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描写,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一位老人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折射出国家的富强、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
五要以案说法,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涉农法律非常广泛,如农业法、种子法、婚姻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物防疫法、计划生育等,栏目承办者必须加强学习,努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民利益。对农节目《田》的子栏目《法制与生活》每周都邀请律师走进节目,对涉农法律案件进行解读,以案说法,通俗易懂。
三、创新形式,以声夺人,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三贴近”
广播就是要以声夺人,其栏目的片头包装、主持人的有声再创作、同期声的恰当运用、采制形式的灵活,都是栏目引人入胜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农节目《田》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栏目片头音乐的选择上,舍弃以往只用那种农村味儿很浓的民乐作配乐,选用清新流畅、有时代特性、能够衬托稿件主题的音乐当做配乐,尽量让节目的整体风格轻松自然。
其次,选用对农村情况很熟悉的主持人,并参与栏目的策划和采访,对政策内涵把握较为深刻,能够很好地理解节目的主旨,娓娓道来,让农民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启示和收获。
第三,大量运用同期声,增强贴近性。一是请有关政策专家到节目里与主持人面对面交流,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条文在一问一答的交谈中具体化、生动化、通俗化,增强权威性。特别是我们的“说政策”栏目这方面的安排很多。二是采访农民群众,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谈感受,让他们现身说法,增强栏目的可听性、可信度。比如:“小额农户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让银行负责人谈好处、谈运作模式;让得实惠的农民谈好处,感受真实;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操作过程,把这一新鲜事物交代得一清二楚。这其中人物的语言朴实自然,贴近性强。三是与有关专家一道到农村现场讲解政策。比如推出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栏目记者跟随计生工作人员到乡镇村设立咨询台,现场听讲解,并将现场的录音带来,剪辑后再播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宣传,很真实,也很受欢迎。四是采用记者口播、现场报道的形式,增强鲜活性。比如介绍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演示活动,栏目记者就深入到现场利用口播的形式向农民听众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之现场的音响,非常真实而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县级广播对农栏目只有“三贴近”,关注农民生活、关注农村变化、关注农业发展,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样栏目才有生命力,才能尽到一个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含山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对农节目 品牌栏目 《田野四季风》
广播作为一种现代传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承担责任,如何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有效、真诚的服务,已经成为广播媒体人关注的话题。
如今的农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形势、新政策、新思想、新事物、新做法、新问题、新矛盾等层出不穷,县一级政府与“三农”贴得近,因而作为县级媒体的广播人必须因时而动、因时而变,遵循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以栏目为载体,与时俱进,把握新时期“三农”宣传的时代特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这样县级台对农栏目才会充满活力,农民朋友才会喜欢。
含山电台农业栏目《田》和含山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一样长,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它先后三次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广播栏目,拥有广泛的农民听众。笔者在含山电台从事近20年的对农栏目《田》采编播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认为县级电台对农节目必须要遵循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关注民生,增强服务意识,才会有蓬勃的活力。
一、把握上情,立足县情,在栏目定位和设置上体现“三贴近”
一个栏目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准确的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对农节目该如何定位才能准确呢?
其一,要吃透上情。上情即指对农栏目所涉及到的一段时期党和政府涉农路线、方针、政策,它是指导栏目走向的航标灯。抓住了这个上情,对农栏目《田》在定位上就非常明确,就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
其二,吃透县情,为栏目定位具体化打下基础。所谓县情是指对农节目所服务的当地“三农”现状,如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政策、涉农人口、耕地面积、农作物品种、农业耕作方式、村级组织、农业合作社等状况,栏目的定位和设置要以县情为基础。
对农节目《田》充分考虑到上情和县情,栏目的定位是“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法律生活、农村新貌”,设置了“农业信息”“农事指南”“专家讲座”“文明风”“农家小院”“致富经”“法制与生活”“说政策”8个子栏目,涵盖了“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农业信息”报道本县及县外涉农领域发生的动态新闻资讯;“农事指南”由县农委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根据季节变化,每周发布一次的农事安排,时效性很强。“专家讲座”就某一项种养殖技术和品种的特性、用途、推广等进行详细解读;“文明风”就是“聊聊我们的村里人,说说我们的村里事儿,在这里,我们共同享受文明风”,主要传播发生在乡村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好人好事好风尚,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明,其中包括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农家小院”主要是就农村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老人赡养问题、农村危房改造等;“致富经”宣传本地或者外地农民的种养殖经验;“法制与生活”宣传有关涉农的法律知识,比如农民工的维权、涉农婚姻案件、土地经营权流转、户口迁移、涉农刑事民事案件等;“说政策”关注涉农政策的解读,范围很广,比如中央一号文件、退耕还林、农村养老保险、城乡新型合作医疗、新农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政策。这些子栏目的设置,使《田》节目服务“三农”的主旨更加明确,为编辑、记者在选材方面提供了依据,也为主持人进行二次创作提供了基础,体现了贴近性,针对性很强。
二、紧跟时代脚步,心里装着农民,加强策划,深入采访,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三贴近”
内容是对农节目能否赢得听众的重要因素。要让内容吸引听众,必须在每一次策划、每一篇稿件、每一次采访、每一次编辑的环节中,始终心里装着农民,了解农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所安排的内容才会与节目定位和设置有机的融合,才是农民所想要的,才会更有贴近性,农民才会喜欢。
一要加强策划,使节目具有时效性。策划是指筹划、谋划之意,如何谋划呢?首先栏目参与者要深刻领会栏目定位,认真学习了解一个时期的当地政府的农业政策、当地的农事安排以及与“三农”相关的法律、计划生育等政策,这样在选择节目内容的时候就会有时代感,才会有生命力。其次与农业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重点和动态,以便及时将相关的信息在节目里反映出来。第三要制定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工作思路、宣传计划,就不同的子栏目拿出具体的采访提纲,列出选题,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做到心中有数,并围绕这些计划展开组稿、编辑,这样节目主题鲜明突出。
二要关注民生,使节目具有贴近性。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工程,各种有关农村的民生工程不断出台,力求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比如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村电气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家电下乡、白内障复明手术、农家书屋、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有关涉农的民生工程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这些政策是当务之急。对农节目《田》就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个要点。2011年《田》的选题几乎涵盖了当年所有的民生工程,很有贴近性。如:《还是咱村的卫生室好——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实》、《我县在农村建立“十户联防”新机制》等。
三要关注新兴农业生产技术,使节目具有科技含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些年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新品种、新机械、新兴耕作方式等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劳动成果,农民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些技术为自己所用。
对农节目《田》非常关注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去年开展的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演示活动,育秧机、插秧机、旋耕机让农民大开眼界,栏目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了机械化生产的魅力,身临其近的现场描述,声文并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要展现农村文明建设成果,凝聚浓厚的道德正能量。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文明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容忽视。如何引导农民让农民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对农栏目《田》去年就宣传报道过割肝救子的河刘镇妇女张玉枝、照顾双目失明妈妈的农村孩子郑碧峰、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近年来,含山县将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工程,让五保老人“吃、穿、住、医、葬”无忧。那么老人们的生活到底过得怎样,必须亲身感受才能有所知晓,才能传递给听众真实的东西,才能弘扬我们社会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栏目记者来到老人们中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了他们的真情实感,老人的语言、老人的感受,一篇《敬老院里春意浓》通过话筒传递出来了,体现了老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图画。《长寿村里幸福老人》通过对晏道文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描写,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一位老人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折射出国家的富强、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
五要以案说法,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涉农法律非常广泛,如农业法、种子法、婚姻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物防疫法、计划生育等,栏目承办者必须加强学习,努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民利益。对农节目《田》的子栏目《法制与生活》每周都邀请律师走进节目,对涉农法律案件进行解读,以案说法,通俗易懂。
三、创新形式,以声夺人,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三贴近”
广播就是要以声夺人,其栏目的片头包装、主持人的有声再创作、同期声的恰当运用、采制形式的灵活,都是栏目引人入胜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农节目《田》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栏目片头音乐的选择上,舍弃以往只用那种农村味儿很浓的民乐作配乐,选用清新流畅、有时代特性、能够衬托稿件主题的音乐当做配乐,尽量让节目的整体风格轻松自然。
其次,选用对农村情况很熟悉的主持人,并参与栏目的策划和采访,对政策内涵把握较为深刻,能够很好地理解节目的主旨,娓娓道来,让农民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启示和收获。
第三,大量运用同期声,增强贴近性。一是请有关政策专家到节目里与主持人面对面交流,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条文在一问一答的交谈中具体化、生动化、通俗化,增强权威性。特别是我们的“说政策”栏目这方面的安排很多。二是采访农民群众,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谈感受,让他们现身说法,增强栏目的可听性、可信度。比如:“小额农户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让银行负责人谈好处、谈运作模式;让得实惠的农民谈好处,感受真实;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操作过程,把这一新鲜事物交代得一清二楚。这其中人物的语言朴实自然,贴近性强。三是与有关专家一道到农村现场讲解政策。比如推出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栏目记者跟随计生工作人员到乡镇村设立咨询台,现场听讲解,并将现场的录音带来,剪辑后再播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宣传,很真实,也很受欢迎。四是采用记者口播、现场报道的形式,增强鲜活性。比如介绍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演示活动,栏目记者就深入到现场利用口播的形式向农民听众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之现场的音响,非常真实而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县级广播对农栏目只有“三贴近”,关注农民生活、关注农村变化、关注农业发展,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样栏目才有生命力,才能尽到一个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含山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