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才和勤奋之间的选择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役之后,我先是去了北大读新闻专业,其次我也做了演员、主持人、歌手。几年前,我结婚,生孩子了,最近的身份是一名母亲。当然我也贴近时代潮流,成了一名创业者。这些年我经历了非常多的身份,也让大家看到很多面的刘璇。我很骄傲我拥有这么多的身份,有过这么多丰富的尝试和历练。
  首先我们从运动员生涯来讲吧,运动员生涯教会了我信念。运动员的人生其实和大部分人是相反的,只要你决定了你要当竞技运动员、专业运动员的那一刻,你就选择了一条“精钻”的道路,所以它呈现的是一个倒的金字塔。
  12岁的时候大家正在做什么?上小学,这是小学刚毕业的时间。而我12岁的时候,拿了全国冠军。20岁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年纪应该是最轻松的时刻,因为你们终于摆脱了高考的噩梦,这个年纪,也正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可以好好享受青春的时候。而20岁的我正在备战奥运会。每天有超过10个小时的超高强度训练。那年我拿了奥运冠军,登上了大众眼里所谓的人生高峰,受到了万众瞩目。
  然而,“高峰”并不容易触及,尤其是当时对于一个高齡的,参加过两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我们中国的女子体操运动员退役的年龄在17岁或18岁,而且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就是16岁,本应是出成绩的时候,但在比赛前,我受伤了。更不幸的是,我独创的动作“单臂大回环接单臂金格尔”在奥运会前的一次比赛中被裁判否定了。也就是说,我们出去打仗,核武器失效了。多重压力下,那届奥运会我真的比得一塌糊涂。



  那届奥运会算是我运动生涯的一个分水岭。按照体操运动过往的经验,我必须要退役了,但我心有不甘,加上湖南省全运会需要我,我留了下来,准备再战一次。留下来可能根本出不了成绩,还会挤占年轻运动员的机会,很多人反对我继续练下去。但更多的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因为我这个年龄都已经退役了。
  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到悉尼奥运会的这四年,我过得非常艰苦。特别是刚开始恢复训练,我不仅要面对外界的质疑、队友的竞争,还加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与倒退的身体机能的对抗。更要命的是,以前带我的教练出国了。一个运动员没有了教练,就等于没有了父母,我被迫纳入其他组,我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小孩,被领养一样的感觉,天天都有那种不是亲生小孩的自卑感。在这种状态下我暗暗发誓,我要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
  悉尼奥运会时,中国女子体操正处于低潮期,而且以我当时的年龄阶段是不可能出成绩的,结果,第二次奥运之旅,我以20岁的高龄,拿到了平衡木冠军,并且打破了这个项目“零”的突破。
  回想我的运动生涯,它赋予我的最大荣耀是一项奥运冠军,但如果没有这项冠军,难道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吗?当然不是的!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内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
  退役之后,我进入北大学习新闻。对于大学生活,我跟可能在座的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美好的憧憬。但现实很快给了我迎头一击。比起体操队准军事化的严苛管理,大学的自由和闲适让我一时难以适应。从前的我,每一天中的每一分钟,每一个小时,每一个时间块儿都是被严格切割的,我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但大学就完全要靠自己了,对于宽裕的时间和充分的自由,我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当年,北大新闻学院还没有免修高等数学,而我,几乎没有数学基础。让我一上来就学高等数学,就像现场,我要在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拎起来,到体操赛场上的平衡木上走一走,或者双杠上做个大回环一样,你们知道有多难吗?有一天,老师给我们上高等数学,那天我觉得自己状态特别特别好,我跟旁边的同学说:“我好像听懂了!”特别高兴和兴奋。但老师接着说:好了,我们现在复习的是初一的内容。当时,我真的是好绝望。
  第一次考试,可想而知。成绩是38分,迎接我的是补考。
  这是退役后我学到的一课:虽然你是奥运冠军,但在你做学生的时候,唯一能参考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标准。
  在北大学习期间,我曾经利用假期参与一些外界的演艺活动,包括我的第一部电影《我的美丽乡愁》也是在寒假拍摄的。但在学期中,我从来没有缺过课,在习惯了大学生活后,我开始重新切割我的时间,告诉自己要合理利用每一块时间,补齐我的短板。
  现在,我依然延续了这种严格的方式,而且用来规范教育我的下一代。所谓的自由,从来都是建立在自律之上。
  拍《女拳》时,我已经有了不少演戏的经验,但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语言。粤语我完全不会,并且听不懂。
  所以我就逼着自己学粤语,找了一位香港的朋友,让他用粤语把我的台词全部读下来、录下来,我天天听,天天练,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硬是靠死记硬背把这些发音全部背了下来。三个月下来,戏拍完了,我也学会了粤语。
  和演戏比起来,主持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我有句话形容自己的个性,叫作“黄花鱼溜边走”,我非常不喜欢在一个大的场合中被人关注,就像此时此刻。因为站在这个上面,你又一次不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我记得第一次接主持活动,接到的是一个很简短的主持稿,其实现在看起来简单,也就这么长,而且有搭档。但当时我背了好久,不是因为我记不住,而是我需要练习到就算再紧张,这段话我也熟练到可以不需要大脑就能溜出来的程度。在后台,我的紧张全写在脸上,手心里全是汗,旁边的人问我:诶,几万人看着你比赛,也没见你紧张,怎么千百个人让你紧张成这样?
  因为我说,那不是我的舒适区,也不是我的专业。从内心而言,我特别不想接主持的工作,因为很辛苦,在最初也让我倍感折磨。但我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我最开始的愿望是想要成为一名综合体育记者,这是我的必经之路。
  人生不会那么幸运,每件你要做的事情都会落在舒适区里,都会是你喜欢的。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越不喜欢的事情就越往你身上来,逼迫着你要换一个思维角度去看问题,让你在尝试中挑战自己,看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
  所以,每当我接到新的工作,我都会去努力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做到得心应手了,也就真的喜欢了。对于我来说,唱歌、主持,都是在这种心态下慢慢接受和学习的。
  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我是一名运动员,从退役到现在,我是演员、主持人、歌手以及现在的创业者,我愿意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加码,也非常享受这些不同的身份带给我的历练。我从不纠结于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在意的是,在我努力之后,我能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其他文献
每一年,《纽约时报》选登的当年高中毕业生大学申请作文,能为好奇的人打开一个窗口,一窥那些“天之骄子”可能拥有的种种品质。  比如,2018年秋天入读耶鲁大学的杰弗里.c.余,在大学申请作文里写到了他的父亲: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姐妹的中国人。  然而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父亲能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座温室,能用厕纸造一尊石膏像,能细致、贴心地照料子女的生活,会在厨房里和儿子
期刊
长身体的那些年,北京买肉还要凭本。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副食本,买豆腐用它,买粉丝、麻酱、白糖,春节的时候买花生瓜子都要用它,买肉必须用它,每人每月两斤肉,春节的时候会多一点,具体多了多少忘记了。  两斤肉显然不够吃,于是就会买一些不在定额内的猪骨。猪骨分棒骨和排骨,排骨很少买,因为比棒骨贵很多,又比肉多了一些骨头。因此棒骨就是大家追逐的东西了。那时候,棒骨七分五一斤,扇骨上有几丝肉,筒骨上肉多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很怀疑许多日本少女漫画家抽屉里,都藏着一本阿尔丰斯·穆夏的画册:海报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史上最卓越的美少女画者,新艺术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他很讨厌这个词,“艺术哪有新与旧?艺术就是艺术。”  1901年,穆夏在他的工作室,背后是《吉斯蒙达》的海报,穆夏凭借这幅为莎拉·伯恩哈特设计的爆款海报一举成名。  27岁的1887年,他到巴黎学画时,已经做了6年装饰画与人物画家。他在巴黎进修,也给杂志提供插
期刊
叮叮叮,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为了秉承奥斯卡影帝的一贯风范,为了保证小命得以延续,我们若无其事地继续埋头苦干,而心里却也拉响了一道警铃——“旗帜哥”来了,不看他,不看他,不看他……  “旗帜”,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领域具有模范作用的人或事。就像贝肯鲍尔是德国足球的一面旗帜,“旗帜哥”是我们班级的一面旗帜,是正能量的化身。又因其本名与此相似,故称其为“旗帜哥”。  “有的同学啊,我一站在门口,他就看我一
期刊
作家普拉姆·赛克斯的小说里,女主人公moi在派对上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摄影师扎克。在遇见扎克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她再也不碰巧克力泡芙了,她彻底抛弃了它们。她觉得這很能说明问题,因为本来这是她除了香草纸杯蛋糕以外最喜欢吃的东西。后来,扎克与她分手了,在“羞耻打击”下,她变得非常瘦,不是超级模特的那种瘦,而是厌食症患者卡伦·卡彭特的那种瘦。moi最好的朋友茱莉说要带她出去散散心,她挣扎着
期刊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中的一篇记叙文,课文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其实,语文教学倡导简约,追寻“提质、增效、减负”,也是如此。  一、减少“讲解”增加“朗读”  在阅读课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因此语文课教师必须突出读的训练,加大读的力度,重视读的指导。应该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读书方法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培养其理解
“哇,高中数学课都是这样的吗?”同桌在下课后第一句话便是这样感叹。“也,也许吧。”我呆呆地望着数学老师离开的方向,还未从刚才四十分钟的冲击中回过神来。  四十分钟前,我们还在热烈讨论新的数学老师,总结出的理想型是高高瘦瘦的男青年,半框眼镜白衬衫,白净又骨节分明的手,低沉温柔的嗓音。倘若真有这样从小说中走出来的数学老师,全班女生学数学的激情都将瞬间点燃。所以,当那位身材短小精悍、略微發福的中年男子面
期刊
午间,和友人相约,在旧金山下城阔街附近吃午餐。去哪一家?略加讨论,决定去友人所开的日本餐馆。很久前说好“务必捧场”,今天好歹兑现,不管鱼生寿司和“甜不辣”是否新鲜。  路上谈起两桩和饮食有关的新闻,一是比萨外卖店,从接听电话、按顾客要求制作到以无人机送货,全部不要人工;另一是德国发明的智能厨房,烹调中国菜全按预设程序,不假手于人。于是揣测,在旧金山这个新世纪崛起的高科技中心,何时可光顾“无人”餐厅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实践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读风盛行起来,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其实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促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现在有些课堂上,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只是一遍比一遍的声音响亮而已,读来读去,只在一个层次上来回徘徊,学生的朗读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