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问题,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急于按预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
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答案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3.训练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力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高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数学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留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老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维、数学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4.把握认知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策略性知识是指人们应用一定的操作步骤或规则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认知过程,以提高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效率的知识,如从特殊到一般的策略,猜测和检验策略,利用直观模型的策略,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无限逼近思想和建模思想等都属这一类知识,这种知识的习得具有变通性,具有持久力。而传统教育恰恰忽视了这种知识的培养,过多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只讲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法,不渗透深层的数学思想、意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师可设计这些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
5.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辩证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统一起来做多方探讨,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到知识结构的高点时,他们就能把握问题的脉络,他们的思维能够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
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潢川高级高中)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急于按预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
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答案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3.训练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力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高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数学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留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老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维、数学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4.把握认知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策略性知识是指人们应用一定的操作步骤或规则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认知过程,以提高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效率的知识,如从特殊到一般的策略,猜测和检验策略,利用直观模型的策略,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无限逼近思想和建模思想等都属这一类知识,这种知识的习得具有变通性,具有持久力。而传统教育恰恰忽视了这种知识的培养,过多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只讲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法,不渗透深层的数学思想、意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师可设计这些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
5.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辩证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统一起来做多方探讨,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到知识结构的高点时,他们就能把握问题的脉络,他们的思维能够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
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潢川高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