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的春风劲吹,加速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出现了一批南下大军,也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了家乡,到遥远的城市谋生糊口。当其他孩子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孤独地生长。这群孩子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看着他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作为教师,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由于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监护人也缺乏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有的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写作业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有的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旷课、逃学,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些不良习气对留守儿童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视亲情关怀,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时刻关注他们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变化,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的特点,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扭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三、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可以从三方面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思想品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怀,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守护失落心灵,展现师爱的伟大力量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家园。如班主任可以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又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假期学生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互动,引导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体会到父爱母爱,从而形成合力效应。这样,才能在面对问题时,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学生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另外,班主任还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像母亲一样的关爱,笔者认为哪怕是一个小动作,如轻轻地抚摸学生的头、帮他们整理衣角、一个会心和鼓励的微笑,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从内心深处涌出一股暖流。
让每个教师都伸出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来弥补父母未能给予留守儿童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农村留守儿童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小学)
由于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监护人也缺乏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有的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写作业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有的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旷课、逃学,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些不良习气对留守儿童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视亲情关怀,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时刻关注他们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变化,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的特点,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扭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三、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可以从三方面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思想品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怀,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守护失落心灵,展现师爱的伟大力量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家园。如班主任可以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又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假期学生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互动,引导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体会到父爱母爱,从而形成合力效应。这样,才能在面对问题时,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学生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另外,班主任还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像母亲一样的关爱,笔者认为哪怕是一个小动作,如轻轻地抚摸学生的头、帮他们整理衣角、一个会心和鼓励的微笑,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从内心深处涌出一股暖流。
让每个教师都伸出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来弥补父母未能给予留守儿童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农村留守儿童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