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中最为通用的语言,其教学的方式进程在我国也随着文化的交互渗透而不断本土化,“中国英语”的文化走向也随之产生了争议。由于英语语言是国家与人民交流合作的基础,立足于语言文化的教学模式,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鲜明教学理论,是当下我国英语得到跨文化质的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根据英语语言与中国英语本土化的关系及概念,阐述我国在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策略,完善本土化渗透的进程,促进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本土化渗透 中国英语 教育
一、我国“中国英语”本土化的界定与特点
1.中国英语本土化的背景。语言是人类生活与交往中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人生信仰的表现,在语言的学习当中,如果对其文化思维不尽了解,那么必然会在学习上遇到一定的问题。随着英语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人已不在少数,英语在世界各国也出现了本土化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由于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差异较大,人們在使用英语描述中国事物与中国文化习俗时,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进行形容,在这种英语无法完全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状况下,中国英语本土化的进程便随之加快。
2.中国英语本土化的界定。中国英语作为英语本身的一种变体,现已受到了各地专家学者的认可,虽然界定并不完全相同,但也拥有一定的相同点。首先,中国英语要以标准英语作为发音,语法等方面的基准,在做到表述中国文化的同时使英语母语者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第二,英语在表达的内容上须具有中国特色。第三,中国英语在表达形式上应借助汉语表达,用多种手段进行翻译,增强英语交流。以这三点为核心,我国在古文与经典名句等翻译上有着极大突破,对于对外弘扬中国文化与理念有着极大的好处,是中国英语本土化的优势。
3.中国英语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英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文化,语言融合模糊的现象,因此在中国英语的本土化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的差异表现,并借用标准的英语语法来创造出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例如strive for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奔小康),cast off poverty and set out on a road to prosperity(脱贫致富)等词汇,都在语言构成与思维方面做到了跨文化的结合,减小了交际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虽只有一字之差,常有人将这两种概念进行混淆,但其在运用与语言文化上却有着极大差别。中式英语是运用中国人的思维表现方式,采用汉语的语法进行英语直译的一种错误表现形式。而中国英语则是在汉语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西式思维将其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翻译,是促进英语本土化的重要语言变体。
二、中国英语本土化所存在的问题
1.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缺失。我国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多的强调“标准式”教育,在英语教材的选取上为追求原汁原味的英语原文,往往对于中国英语的本土化词汇过于忽略。学生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的表达能够做到有效地了解,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英文解释却不甚了解。这种语言教学方式使得中国的英语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文化的过度偏移,这种本国文化的缺失也是中国英语本土化的绊脚石。
另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本土化教学意识也较为薄弱,教师过度强调标准英语的重要性,也有些甚至对中国英语持有否认态度,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
2.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英语运用的错误。多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采用的方式都是哑巴英语的形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水平无太大关系,而是我国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因果。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英语翻译大多都倾向于笔译,而口译的人员则相对较少。在当下的中国,由于各方都过于追求与应试教育的解题分数,使得中国英语本土化缺失,也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大硬伤。
而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到我国人民生活的同时,许多年轻人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至于英语学习者能够与英美国家人流利相谈西方文化,但谈到我国文化就支支吾吾,或是能够想象出来却不知如何表达。
三、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本土化渗透策略
1.加强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运用与课程。在我国英语教材的建设中,应大力着重于中国实际情况作为参考,适当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日常运用,加深学生对于本土化英语的理解,并随之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播的意识与兴趣。目前,我国在英语本土化教学当中,仅仅是将本土化英语穿插进标准英语当中,并未开展有效的课程。因此,开设相关的英语本土化课程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结果我国本土化英语的失语现象,理性看待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关系。
2.提高本土化教学意识。学生对于本土化与中国英语的运用与其意识与态度有着重要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并且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国应保证教师在进行西方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本土化英语的补充,引导学生培养中英双文化的意识,使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消除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崇,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孔亚楠.多模态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非言语交际研究初探[J].现代交际,2017-07-03.
[2]杨滕戟.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变“以读为主导”为“以写为主导”[J].海外英语,2016,(21):101-10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本土化渗透 中国英语 教育
一、我国“中国英语”本土化的界定与特点
1.中国英语本土化的背景。语言是人类生活与交往中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人生信仰的表现,在语言的学习当中,如果对其文化思维不尽了解,那么必然会在学习上遇到一定的问题。随着英语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人已不在少数,英语在世界各国也出现了本土化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由于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差异较大,人們在使用英语描述中国事物与中国文化习俗时,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进行形容,在这种英语无法完全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状况下,中国英语本土化的进程便随之加快。
2.中国英语本土化的界定。中国英语作为英语本身的一种变体,现已受到了各地专家学者的认可,虽然界定并不完全相同,但也拥有一定的相同点。首先,中国英语要以标准英语作为发音,语法等方面的基准,在做到表述中国文化的同时使英语母语者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第二,英语在表达的内容上须具有中国特色。第三,中国英语在表达形式上应借助汉语表达,用多种手段进行翻译,增强英语交流。以这三点为核心,我国在古文与经典名句等翻译上有着极大突破,对于对外弘扬中国文化与理念有着极大的好处,是中国英语本土化的优势。
3.中国英语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英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文化,语言融合模糊的现象,因此在中国英语的本土化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的差异表现,并借用标准的英语语法来创造出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例如strive for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奔小康),cast off poverty and set out on a road to prosperity(脱贫致富)等词汇,都在语言构成与思维方面做到了跨文化的结合,减小了交际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虽只有一字之差,常有人将这两种概念进行混淆,但其在运用与语言文化上却有着极大差别。中式英语是运用中国人的思维表现方式,采用汉语的语法进行英语直译的一种错误表现形式。而中国英语则是在汉语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西式思维将其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翻译,是促进英语本土化的重要语言变体。
二、中国英语本土化所存在的问题
1.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缺失。我国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多的强调“标准式”教育,在英语教材的选取上为追求原汁原味的英语原文,往往对于中国英语的本土化词汇过于忽略。学生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的表达能够做到有效地了解,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英文解释却不甚了解。这种语言教学方式使得中国的英语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文化的过度偏移,这种本国文化的缺失也是中国英语本土化的绊脚石。
另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本土化教学意识也较为薄弱,教师过度强调标准英语的重要性,也有些甚至对中国英语持有否认态度,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
2.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英语运用的错误。多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采用的方式都是哑巴英语的形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水平无太大关系,而是我国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因果。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英语翻译大多都倾向于笔译,而口译的人员则相对较少。在当下的中国,由于各方都过于追求与应试教育的解题分数,使得中国英语本土化缺失,也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大硬伤。
而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到我国人民生活的同时,许多年轻人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至于英语学习者能够与英美国家人流利相谈西方文化,但谈到我国文化就支支吾吾,或是能够想象出来却不知如何表达。
三、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本土化渗透策略
1.加强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运用与课程。在我国英语教材的建设中,应大力着重于中国实际情况作为参考,适当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日常运用,加深学生对于本土化英语的理解,并随之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播的意识与兴趣。目前,我国在英语本土化教学当中,仅仅是将本土化英语穿插进标准英语当中,并未开展有效的课程。因此,开设相关的英语本土化课程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结果我国本土化英语的失语现象,理性看待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关系。
2.提高本土化教学意识。学生对于本土化与中国英语的运用与其意识与态度有着重要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并且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国应保证教师在进行西方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本土化英语的补充,引导学生培养中英双文化的意识,使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消除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崇,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孔亚楠.多模态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非言语交际研究初探[J].现代交际,2017-07-03.
[2]杨滕戟.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变“以读为主导”为“以写为主导”[J].海外英语,2016,(2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