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历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是中学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得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学生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文化史更是因其枯燥乏味及较强的理论性而倍受学生冷落,本文拟结合高中学生学习文化史的心理,来探讨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情感方面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主体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二是在上述需要满足和价值体现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评价、移情和选择。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对文化史学习的兴趣、动机及对文化现象、文化名人的态度和评价体现了他们文化史学习中的情感。
(一)文化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中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认识和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有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就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应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很少兴趣或没有兴趣,教学难度就会增加,教师就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课堂才会有活力。
(二)文化史学习的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驱使人们进行某种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它与个人的需要、兴趣等其他的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高中学生学习文化史的动机对这部分历史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文化史的现实动机很强,说明学生的学习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历史知识主要为应试所迫,当然崇高理想动机和成就动机也有一定的比重,这成为学生学习文化史的持久内动力,并且具有主动性,但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努力进取,获得成功感,实现积极的人生理想。
(三)历史价值取向、评价能力和历史情感。
大部分学生心目中都有敬佩或憎恶的历史名人,这说明,历史名人在育人方面的意义不可低估。通过对文化史上的文化名人、重大文化现象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历史评价能力。但学生对文化、科技方面的历史名人、事迹了解太少,这与中学历史教材及教育有直接关系。这个问题会影响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也给我们加强文化史教学提供了契机。
二、认知方面
高中学生虽然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感性认知程度仍要大于理性认知程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隨着知识水平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求知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随之变化。就高中学生对文化史的认知程度来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他们对某些文化现象的性质、意义不理解、不接受,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等很感兴趣,认知程度比较高,这些都成为我们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从学习方法来看,高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在经过老师的启发和训练之后,也会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史实。此外,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也是高中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又可以发表个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不同意见,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教学改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史教学策略的制定,应该将对高中学生文化史学习心理的分析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加强对学生文化史学习心理的指导。
对高中学生文化史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在此问题上,历史学科实际上有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人文学科本身的观点和结论是相对开放的,而不像自然科学结论有高度的确定性和齐一性,教师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二是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文化史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如何克服“高原现象”、如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生理疲劳、如何科学用脑等。
(二)坚持专题研究法的教学策略。
专题研究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以时间为序、按不同属性划分的历史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体验历史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文化史本身就是一个大专题,在这一专题下,又可以分成若干小专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专题史教学策略:第一步,营造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第二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究。通过一些有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第三步,反思升华,形成知识结构。进一步整合和深化历史认知,概括历史发展规律,归纳自主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或贬低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体会到进行科研活动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开发与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感受历史。依据文化遗产资源与历史课程的关系,提出以下开发与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策略:(1)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文化遗产资源。以历史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将教材中提及的相关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好,使历史知识具体化,可触摸、可运用。从而达到拓宽课本内容,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互服务的最终目的。(2)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突破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陈旧模式,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在文化遗产里,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丰富他们对史料的认识与理解,在教材之外发现历史,在生活中发现历史。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需要
在科教兴国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的社会环境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学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赋予的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具备如下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文化史是综合程度很高的人文学科,它不仅需要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还应有其他的学科知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奋勇前进。
一、情感方面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主体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二是在上述需要满足和价值体现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评价、移情和选择。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对文化史学习的兴趣、动机及对文化现象、文化名人的态度和评价体现了他们文化史学习中的情感。
(一)文化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中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认识和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有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就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应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很少兴趣或没有兴趣,教学难度就会增加,教师就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课堂才会有活力。
(二)文化史学习的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驱使人们进行某种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它与个人的需要、兴趣等其他的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高中学生学习文化史的动机对这部分历史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文化史的现实动机很强,说明学生的学习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历史知识主要为应试所迫,当然崇高理想动机和成就动机也有一定的比重,这成为学生学习文化史的持久内动力,并且具有主动性,但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努力进取,获得成功感,实现积极的人生理想。
(三)历史价值取向、评价能力和历史情感。
大部分学生心目中都有敬佩或憎恶的历史名人,这说明,历史名人在育人方面的意义不可低估。通过对文化史上的文化名人、重大文化现象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历史评价能力。但学生对文化、科技方面的历史名人、事迹了解太少,这与中学历史教材及教育有直接关系。这个问题会影响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也给我们加强文化史教学提供了契机。
二、认知方面
高中学生虽然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感性认知程度仍要大于理性认知程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隨着知识水平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求知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随之变化。就高中学生对文化史的认知程度来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他们对某些文化现象的性质、意义不理解、不接受,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等很感兴趣,认知程度比较高,这些都成为我们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从学习方法来看,高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在经过老师的启发和训练之后,也会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史实。此外,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也是高中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又可以发表个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不同意见,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教学改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史教学策略的制定,应该将对高中学生文化史学习心理的分析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加强对学生文化史学习心理的指导。
对高中学生文化史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在此问题上,历史学科实际上有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人文学科本身的观点和结论是相对开放的,而不像自然科学结论有高度的确定性和齐一性,教师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二是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文化史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如何克服“高原现象”、如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生理疲劳、如何科学用脑等。
(二)坚持专题研究法的教学策略。
专题研究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以时间为序、按不同属性划分的历史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体验历史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文化史本身就是一个大专题,在这一专题下,又可以分成若干小专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专题史教学策略:第一步,营造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第二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究。通过一些有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第三步,反思升华,形成知识结构。进一步整合和深化历史认知,概括历史发展规律,归纳自主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或贬低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体会到进行科研活动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开发与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感受历史。依据文化遗产资源与历史课程的关系,提出以下开发与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策略:(1)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文化遗产资源。以历史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将教材中提及的相关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好,使历史知识具体化,可触摸、可运用。从而达到拓宽课本内容,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互服务的最终目的。(2)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突破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陈旧模式,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在文化遗产里,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丰富他们对史料的认识与理解,在教材之外发现历史,在生活中发现历史。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需要
在科教兴国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的社会环境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学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赋予的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具备如下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文化史是综合程度很高的人文学科,它不仅需要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还应有其他的学科知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