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才能不断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一种心理倾向,产生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具体做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一、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措施
(一)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育教学是针对人的教育,尤其是在义务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身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管是简单的字词语,还是复杂的阅读教学,都不要直接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都可以设立相应的活动模式,引导学生积累语文学习方法与经验,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感悟语文学习过程,渗透核心素养。总之,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向以及学习需求等进行课程的教学安排,学生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帮助者。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理清文章思路,深刻把握文章主旨。情境创设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获得语文学习的同理心和体验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保持十足的学习兴趣,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文章时,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音乐情境的创设入手。如果是单纯的课文导入,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十分枯燥,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欣赏,当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中不能自拔时,就意味着学生兴趣的逐渐激发。教师播放完《月光曲》后,可以播放贝多芬其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在感受到音乐传递的多种情感后,学生也提示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其对课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伴随着音乐去领悟文章的内涵。在情境创设中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感知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而在课堂上播放音乐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也可以缓解学生新课学习的紧张感,身心放松,师生关系友好,小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与负担,思维更为活跃,因此不知不觉地在教师的指引下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中。
(三) 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如何,都不要直接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与经验。故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过程。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选择故事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成效。比如,在学习《赠汪伦》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以李白与汪伦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开展故事化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两人的故事来理解这首古诗的深刻内涵。在写作环节也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和课前读,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讲给学生听。比如,给他们讲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讲著名作家徐迟创作时每篇稿子至少要修改五次等,这样就可以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融于这些故事之中。潜移默化下,学生的写作意识也会慢慢地被激发起来。
(四) 和生活接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自然風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资源的重要,利用好我们的各种资源,和生活接轨。把语文教学工作延伸到我们生活的任何地方,把我们的语文变得处处可见随时能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小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可以增强所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接轨,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指引下体会语文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古诗文的学习常常会由于内容与学生本身相差比较远,使学生无法理解,无法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出现抵触的心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备课来为学生搭桥,使学生把文章和自己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三、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媛.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2):51-52.
[2]顾玉琴.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课外语文,2017(33):17.
作者简介:
王慧,山东省新泰市,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一、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措施
(一)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育教学是针对人的教育,尤其是在义务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身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管是简单的字词语,还是复杂的阅读教学,都不要直接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都可以设立相应的活动模式,引导学生积累语文学习方法与经验,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感悟语文学习过程,渗透核心素养。总之,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向以及学习需求等进行课程的教学安排,学生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帮助者。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理清文章思路,深刻把握文章主旨。情境创设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获得语文学习的同理心和体验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保持十足的学习兴趣,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文章时,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音乐情境的创设入手。如果是单纯的课文导入,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十分枯燥,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欣赏,当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中不能自拔时,就意味着学生兴趣的逐渐激发。教师播放完《月光曲》后,可以播放贝多芬其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在感受到音乐传递的多种情感后,学生也提示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其对课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伴随着音乐去领悟文章的内涵。在情境创设中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感知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而在课堂上播放音乐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也可以缓解学生新课学习的紧张感,身心放松,师生关系友好,小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与负担,思维更为活跃,因此不知不觉地在教师的指引下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中。
(三) 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如何,都不要直接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与经验。故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过程。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选择故事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成效。比如,在学习《赠汪伦》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以李白与汪伦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开展故事化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两人的故事来理解这首古诗的深刻内涵。在写作环节也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和课前读,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讲给学生听。比如,给他们讲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讲著名作家徐迟创作时每篇稿子至少要修改五次等,这样就可以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融于这些故事之中。潜移默化下,学生的写作意识也会慢慢地被激发起来。
(四) 和生活接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自然風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资源的重要,利用好我们的各种资源,和生活接轨。把语文教学工作延伸到我们生活的任何地方,把我们的语文变得处处可见随时能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小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可以增强所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接轨,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指引下体会语文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古诗文的学习常常会由于内容与学生本身相差比较远,使学生无法理解,无法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出现抵触的心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备课来为学生搭桥,使学生把文章和自己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三、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媛.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2):51-52.
[2]顾玉琴.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课外语文,2017(33):17.
作者简介:
王慧,山东省新泰市,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