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作家在诗文创作中,常有设文言(即关键字)的传统,用以传情达意,统摄全篇。但文眼的设置,往往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不用或少用虚词做文眼。而在陶渊明先生托言为五柳先生作传,实为作者自传的《五柳先生传》一文中,作者却独出心裁,在正面实叙其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三大志趣的同时,从侧面落笔,用大量带“不”字的否定句虚写其性格志趣,从侧面烘托其精神风韵。仔细玩味,非单纯的正反叙写,以求严谨的文章技法,而是作者精心设计、刻意为之,而又不着痕迹。正如钱钟书所言:“不字为一篇眼目。”
通计全文,在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篇中,“不”字达九次之多,此类句子共计约50多字,每句皆有含蓄深刻的意蕴隐含在字里行间。对文中“不”字句式,可分五类作一探析。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此为开篇之句,起得飘忽、风趣而又显得突兀,让人疑虑重重。初读,感到作者为五柳先生作传,似乎对传主缺乏必要的了解;再读,当明白此文实乃自传时,又生疑虑,岂有作自传而不晓己之姓名籍贯?深读,才会明白作者非不晓其姓名籍贯,而乃有意为之。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岂有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身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在两晋门阀制度下,人们是极为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即如平民小辈抑或不知先辈籍贯的,也要附庸风雅虚构个世家大族作籍贯。而靖节先生却说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中。古人又是重名声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己之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使宅边五柳为号,可见他更出了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并非作传者“不知”,“不详”,实乃不愿说,故意不说,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超凡脱俗。
二、“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前一“不”系总写五柳先生性格特征时,先从正面概括“闲静少言”后的反面补说。后面两“不”字句系赞辞中引用古人之语礼赞,先生忘怀得失,不追逐名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
三、“不求甚解”。此乃作者对五柳先生好读书的补充交代。表明先生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的读书态度。其实表现了先生不唯读书,尤其是一种做人、生活、工作的态度,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率真自然。
四、“不能常得”,“不蔽风日”。这是对五柳先生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对此,先生却“晏如也”,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
五、“不吝情去留”。先生喝醉了就走,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
以上九个“不”字句,又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思路。开头“不慕名利”是对其性格志趣的总述,结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引述高人之语高度赞颂评价五柳先生,中间部分的“不”字句,又是对其性格、生活、志趣的分项说明,总-分-总的结构思路井然有序。
总之,以上大量带“不”字的否定句,构成了这篇奇文飘忽、有趣、含蓄、雅致的行文风格,含蓄蕴藉而又洒脱清奇,五柳先生的形象宛如在眼前。对此,王夫人《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无”,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真可谓巧用虚字,尽显风流;含蓄蕴藉,风神宛然。
通计全文,在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篇中,“不”字达九次之多,此类句子共计约50多字,每句皆有含蓄深刻的意蕴隐含在字里行间。对文中“不”字句式,可分五类作一探析。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此为开篇之句,起得飘忽、风趣而又显得突兀,让人疑虑重重。初读,感到作者为五柳先生作传,似乎对传主缺乏必要的了解;再读,当明白此文实乃自传时,又生疑虑,岂有作自传而不晓己之姓名籍贯?深读,才会明白作者非不晓其姓名籍贯,而乃有意为之。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岂有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身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在两晋门阀制度下,人们是极为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即如平民小辈抑或不知先辈籍贯的,也要附庸风雅虚构个世家大族作籍贯。而靖节先生却说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中。古人又是重名声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己之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使宅边五柳为号,可见他更出了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并非作传者“不知”,“不详”,实乃不愿说,故意不说,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超凡脱俗。
二、“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前一“不”系总写五柳先生性格特征时,先从正面概括“闲静少言”后的反面补说。后面两“不”字句系赞辞中引用古人之语礼赞,先生忘怀得失,不追逐名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
三、“不求甚解”。此乃作者对五柳先生好读书的补充交代。表明先生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的读书态度。其实表现了先生不唯读书,尤其是一种做人、生活、工作的态度,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率真自然。
四、“不能常得”,“不蔽风日”。这是对五柳先生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对此,先生却“晏如也”,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
五、“不吝情去留”。先生喝醉了就走,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
以上九个“不”字句,又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思路。开头“不慕名利”是对其性格志趣的总述,结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引述高人之语高度赞颂评价五柳先生,中间部分的“不”字句,又是对其性格、生活、志趣的分项说明,总-分-总的结构思路井然有序。
总之,以上大量带“不”字的否定句,构成了这篇奇文飘忽、有趣、含蓄、雅致的行文风格,含蓄蕴藉而又洒脱清奇,五柳先生的形象宛如在眼前。对此,王夫人《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无”,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真可谓巧用虚字,尽显风流;含蓄蕴藉,风神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