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为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应积极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间的契合点。基于此,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探究信息技术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六年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正确理解数学抽象化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已成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良好地融入现有教学过程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空间思维引导
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巩固小学阶段课程知识,为后续高层次地学习奠定基础。空间思维能力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但在传统化教学方式中大多运用实体几何模型展开教学,实体几何模型使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几何体真实构造,且在教学期间,借助实线、虚线的方式代表几何体的线,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此时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三维图像、动画图像,将几何体基本要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1]。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积木比赛”中,教师可将“搭积木”的过程动态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观察积木,绘制出积木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左面,学生完成绘制后,通过操作计算机将积木立体图形各面形状呈现给学生,学生可通过对比发现自身不足,且在直观展示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视频、动图的方式将圆柱“分解”为圆形与长方形,通过此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根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知识动态展示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技巧存在抽象化特征,受到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限制而无法深入理解抽象化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造成阻碍,此时可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知识具象化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展示“扇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与“圆”的关系,以此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在北師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中学习“面的旋转”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将“面的旋转”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动态化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形成过程;“比例”章节学习中,教师可引入电子地图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电子地图,使学生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学习比例尺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操作实现电子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为增强学生体验,还由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调节电子地图比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图形的运动”教学期间,教师同样可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图形的旋转与运动过程,并将时针、风车等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采用动图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动态化思维,在信息技术帮助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增设教学游戏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课堂知识教学后,教师可运用网络资源将传统化计算练习转化为线上作业,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练习的趣味性,同时通过此方式,教师可便捷化完成作业批改。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编辑为“帮小动物找房子”游戏,将小动物房子号编辑为分数混合运算,各个小动物身上有数字号码牌,学生需通过计算练习题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通过该类数学游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在线上益智练习题中理解与消化数学知识[2]。除此之外,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将练习题转变为“闯关游戏”,按练习题难度设置梯度关卡,学生需依次完成练习题,回答正确则可获得积分,通过“闯关游戏”可调动学生的挑战欲,引导学生主动挑战练习题,完成闯关后,可根据学生所获积分给予“闯关徽章”,增强学生“闯关”成就感。此外,还可将“闯关游戏”设置为竞赛模式,根据学生在固定时间内答题的正确数量进行打分,通过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教学资源传输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且不受时空制约,为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整理数学知识点,绘制数学课程思维导图,将其传输至班级QQ群、微信群,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看,以此良好衔接课上、课下,并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学生在解决课后作业时常遇到难题,此时学生可自行查看教师所分享的知识点文件、微课视频与思维导图,并根据自身知识薄弱点展开复习,以此提高教学有效性,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正确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空间思维引导,将知识动态化展示,并设计数学闯关游戏与课程游戏,还可完成远程互动、交流,传输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商立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运用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1,23(8):228-229.
[2]孙颖燕.信息技术加数学:让学生跨过“最后一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新智慧,2021(11):27-2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六年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正确理解数学抽象化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已成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良好地融入现有教学过程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空间思维引导
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巩固小学阶段课程知识,为后续高层次地学习奠定基础。空间思维能力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但在传统化教学方式中大多运用实体几何模型展开教学,实体几何模型使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几何体真实构造,且在教学期间,借助实线、虚线的方式代表几何体的线,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此时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三维图像、动画图像,将几何体基本要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1]。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积木比赛”中,教师可将“搭积木”的过程动态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观察积木,绘制出积木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左面,学生完成绘制后,通过操作计算机将积木立体图形各面形状呈现给学生,学生可通过对比发现自身不足,且在直观展示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视频、动图的方式将圆柱“分解”为圆形与长方形,通过此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根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知识动态展示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技巧存在抽象化特征,受到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限制而无法深入理解抽象化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造成阻碍,此时可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知识具象化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展示“扇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与“圆”的关系,以此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在北師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中学习“面的旋转”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将“面的旋转”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动态化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形成过程;“比例”章节学习中,教师可引入电子地图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电子地图,使学生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学习比例尺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操作实现电子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为增强学生体验,还由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调节电子地图比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图形的运动”教学期间,教师同样可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图形的旋转与运动过程,并将时针、风车等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采用动图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动态化思维,在信息技术帮助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增设教学游戏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课堂知识教学后,教师可运用网络资源将传统化计算练习转化为线上作业,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练习的趣味性,同时通过此方式,教师可便捷化完成作业批改。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编辑为“帮小动物找房子”游戏,将小动物房子号编辑为分数混合运算,各个小动物身上有数字号码牌,学生需通过计算练习题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通过该类数学游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在线上益智练习题中理解与消化数学知识[2]。除此之外,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将练习题转变为“闯关游戏”,按练习题难度设置梯度关卡,学生需依次完成练习题,回答正确则可获得积分,通过“闯关游戏”可调动学生的挑战欲,引导学生主动挑战练习题,完成闯关后,可根据学生所获积分给予“闯关徽章”,增强学生“闯关”成就感。此外,还可将“闯关游戏”设置为竞赛模式,根据学生在固定时间内答题的正确数量进行打分,通过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教学资源传输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且不受时空制约,为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整理数学知识点,绘制数学课程思维导图,将其传输至班级QQ群、微信群,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看,以此良好衔接课上、课下,并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学生在解决课后作业时常遇到难题,此时学生可自行查看教师所分享的知识点文件、微课视频与思维导图,并根据自身知识薄弱点展开复习,以此提高教学有效性,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正确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空间思维引导,将知识动态化展示,并设计数学闯关游戏与课程游戏,还可完成远程互动、交流,传输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商立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运用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1,23(8):228-229.
[2]孙颖燕.信息技术加数学:让学生跨过“最后一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新智慧,2021(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