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每年园所举办的幼儿身高、体重及体质例行测量中,我们都能发现部分孩子体质偏弱,个别孩子还出现肥胖的现象。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识到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运动,可以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户外体能活动,提高体质。经过四年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下是根据我园的实践经验,总结的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施步骤及要点。
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活动区,是实现体能循环活动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园幼儿活动区分为宽阔平坦的前操场和陡峭好玩的后操场,前后操场由两条绿荫道和休闲小凉亭连接成为一体,功能上分为供幼儿跑、跳、钻、爬、攀的大型运动器械区、多功能大型玩具区以及绿树成荫的生态园区。根据体能大循环活动需要,我们在全园设置有跑跳区、攀爬区、平衡区、跨跳区、钻爬区、投掷区、拉力区、触跳区、球类区九个体能活动循环区域。在设置各个区域时,主要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合理搭配及场地的合理布局,活动量的大小与基本动作的难易,是否满足能力各异孩子的需要,使他们的运动兴趣、能力与耐力都得到发展。为了确保大循环运动常态化及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体力,培养耐力,我们制定了可行性活动计划;逐步丰富活动内容,变换活动方式,保证了大循环运动持续且深入地开展。考虑到时间较长,幼儿体力可能透支的问题,因此将前操场的区域活动设置为技能性和强度较强的区域,后操场活动区域则利用场地陡峭的地形设置了翻滚区、拉力区、滑草区等好玩的区域,在衔接前后操场的绿荫石子道和休闲小凉亭设置了缓冲障碍,让孩子在这两段区域中减慢速度,体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在大循环运动中做到高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将体能教学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既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又保证了幼儿运动的密度和强度,运动量达标,使孩子的体力和耐力不断增强,体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第1步:尝试自制器械
可变化的多功能体育器械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其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发现原有的体育器械满足不了幼儿循环运动的需求,市场上也购买不到我们所需的器械。于是,我们决定根据循环运动的要求发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自制体育器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尽可能做到多材质、多组合、多功能。如利用竹竿、木梯、废旧轮胎、废旧桶、PVC管等搭配和组合自制的体育器械充分体现了多材质、多功能的特点。
在体能器械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PVC管具有成本低、制作体育器械变化多且实用的特点,PVC管成为我们自制各区域体能器械的首选材料。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种材质的作用,体育老师带着义工家长、教师团队一起通过长时间观察孩子运动过程,围绕孩子兴趣和教育目标自制了一批实用、趣味性强的PVC体育器械。
第2步:不断改良
第一批研发的体能器械是使用细的PVC管等材料制作的,孩子们非常喜欢,但在活动中发现因为管子细,稳定性不够,容易翘起或翻倒,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大家立即共同研讨,将选材调整为较粗的有一定重量的PVC管,以粗重的管道做底座,以不同粗细、长短、高矮的管子做搭配。随后,边使用边观察边改良,自制了一批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可以自由组合、玩法多样的器械。如:多管平衡木、W形钻爬障碍架、直立型攀爬架、手臂平衡架等,深受孩子们喜爱。每次有改良的新器械投放到活动中,孩子们都会更开心地投入大循环运动中。
第3步:创新多变
我们提供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层次的需要,每个区域的材料均设置有不同难度,便于幼儿自选、组合,材质不同、造型不同的各种器械材料吸引着幼儿,同时鼓励孩子利用现有器械创新变化,充分挖掘器械的使用价值,做到一物多玩,常玩常新,创意无限。例如:利用简单的PVC管通过组合后可以做跨跳、绕障碍物跑、搭建拱门钻爬及平衡等各方面的练习。
在保证运动量达标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幼儿耐力的培养,在运动强度大、密度高的区域之间,通过材料投放设立缓冲区域,增加密度不同的障碍物,让幼儿的运动速度逐步减缓。同时,关注孩子们在每一区域运动参与和体力状况,老师随时观察记录并及时调整。
例如:幼儿通过绿荫道和休闲小凉亭这两条无障碍跑道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加速,跑得很快,容易造成拥堵和等待,且容易透支体力。一次活动时,思思对小钰说:“这条路太没意思了,没有关闯不好玩。”老师问:“思思,你觉得这条跑道怎样设计会更好玩?”思思说:“如果有好玩的山洞会很有趣的。”小钰接着说:“要是道路有高有矮就更好玩了。”于是,孩子和老师们在路段中设置高矮不同的V字形钻爬障碍、直立型攀爬架、弯曲平衡木等,从平缓简单的山洞变为有挑战有难度的山洞闯关游戏。调整后,游戏性、挑战性增强,对幼儿体力的消耗降低,孩子们的兴致更高,前区域堵塞和等候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幼幼合作促进交往
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在体能大循环中的合作能力、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主动性。我们大胆把幼儿创意拼搭环节加入到体能大循环中。
如,大班小朋友在平衡区准备增加新的内容,利用新材料搭建粤港澳大桥,月月说:“我家是深圳车我靠左边开。”楠楠说:“我爸爸在香港开车,是靠右边开的。”小文说:“那我们过桥的时候会撞上的!怎么开才能不撞上呢?”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看信号灯吧。”“听警察指挥!”“我们搭上下层高架桥,你走上面,我走下面,就不会撞车了。”“我们可以在中间做个交通标志,到香港走右边。”……孩子们互相协商,激烈争执,最后终于达成一致。他们的创意、想象力、合作能力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大循环活动由此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孩子们按自己商定的规则,在自己搭建的“粤港澳大桥”上继续前进……
师幼互动促进发展 在体能大循环自由拼搭环节,大一班的娟娟老师观察到孩子对玩了几次的闯关游戏热情不高,于是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闯过老师预设的关卡,你们自己能设计更好玩的关卡吗?”孩子们纷纷表示还可以。丽丽拿来了轮胎说:“我们可以再难一点,用三个轮胎和两条平衡木接起来变成长长的可以拐弯的桥。”大家一致同意,并分工合作立马行动起来。大家边拼搭,边尝试,发现在通过中间的轮胎时,身体的重量会使平衡木的另一端翘起来。老师询問大家有没有解决办法时,浩浩马上运来了一个轮胎,说:“把这个轮胎放中间就不翘了”。再次尝试后,孩子们发现轮胎压在平衡木上不稳,容易滑落导致摔倒。东东提出:“可以将轮胎放到平衡木下面,把另一条平衡木卡在上面,平衡木就翘不起来了。”经过实验,孩子们发现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单一轮胎搭成的独木桥,变成两个轮胎高,高低起伏且有弯度变化的的高架桥。
师幼在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的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火花。老师的观察和适时参与,能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新玩法,共同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家园互动促进沟通
我们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体能循环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起讨论方案、自制器械,参与安全保护措施的讨论,这些互动沟通和亲身参与,让家长更多地理解了体育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更加理解园所和教师的工作。
如,一次户外体能循环活动中,小明在跨栏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带班老师非常紧张,马上带孩子到保健室进行处理,并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小明妈妈接到电话很快到幼儿园,看到孩子的脚踝红肿并有渗血,难过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老师也深感难过,正想表示安慰,没想到小明妈妈反过来安慰老师:“婧婧老师,我知道园内运动设施是充分考虑了孩子安全的,孩子在运动中磕伤、摔伤也是难免的,不怪你,小明很喜欢这项活动,等脚好了我们还要继续参加。”老师十分感动,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循环活动改进中。
做好安全防护的措施
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具有区域设置分散、活动范围广、肢体动作幅度大、运动量大、速度快、材料多等特点,加上孩子们运动时情绪兴奋,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为了加强孩子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每一次活动前都会让孩子自己讨论安全注意事项,并将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视频拍摄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如,一次活动后,子森老师组织小朋友看视频,问:“小朋友你们在视频中发现了什么?”悦悦说:“我看到乐乐在攀爬架上过不去快掉下来了。”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悦悦:“他试了好几次就是过不去,好像是裤子松了。”老师说:“悦悦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吧。”老师拿了一条长裤裆的裤子给乐乐试穿,并请他做一些跨越运动,随后问小朋友:“穿这样的裤子做运动什么感觉?”乐乐说:“裤裆太长了,不方便,容易摔跤。”通过视频观察及讨论,小朋友自己总结在运动时需要穿舒适的衣服、裤子、运动鞋;女孩子还要把长头发扎起来,互相不拉扯;活动前后要放松,运动中不能逆行,不能站在运动的路线中等待及运动中不能突然停下来等各种安全注意的事项。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园探索出“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自制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有目的投放和调整材料、开展多维度的互动共建、做好安全保护的措施”五大实施步骤和要点,有效激发了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体质,取得了体能发展与全面发展双赢的良好成效。
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
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活动区,是实现体能循环活动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园幼儿活动区分为宽阔平坦的前操场和陡峭好玩的后操场,前后操场由两条绿荫道和休闲小凉亭连接成为一体,功能上分为供幼儿跑、跳、钻、爬、攀的大型运动器械区、多功能大型玩具区以及绿树成荫的生态园区。根据体能大循环活动需要,我们在全园设置有跑跳区、攀爬区、平衡区、跨跳区、钻爬区、投掷区、拉力区、触跳区、球类区九个体能活动循环区域。在设置各个区域时,主要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合理搭配及场地的合理布局,活动量的大小与基本动作的难易,是否满足能力各异孩子的需要,使他们的运动兴趣、能力与耐力都得到发展。为了确保大循环运动常态化及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体力,培养耐力,我们制定了可行性活动计划;逐步丰富活动内容,变换活动方式,保证了大循环运动持续且深入地开展。考虑到时间较长,幼儿体力可能透支的问题,因此将前操场的区域活动设置为技能性和强度较强的区域,后操场活动区域则利用场地陡峭的地形设置了翻滚区、拉力区、滑草区等好玩的区域,在衔接前后操场的绿荫石子道和休闲小凉亭设置了缓冲障碍,让孩子在这两段区域中减慢速度,体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在大循环运动中做到高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将体能教学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既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又保证了幼儿运动的密度和强度,运动量达标,使孩子的体力和耐力不断增强,体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自制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
第1步:尝试自制器械
可变化的多功能体育器械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其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发现原有的体育器械满足不了幼儿循环运动的需求,市场上也购买不到我们所需的器械。于是,我们决定根据循环运动的要求发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自制体育器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尽可能做到多材质、多组合、多功能。如利用竹竿、木梯、废旧轮胎、废旧桶、PVC管等搭配和组合自制的体育器械充分体现了多材质、多功能的特点。
在体能器械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PVC管具有成本低、制作体育器械变化多且实用的特点,PVC管成为我们自制各区域体能器械的首选材料。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种材质的作用,体育老师带着义工家长、教师团队一起通过长时间观察孩子运动过程,围绕孩子兴趣和教育目标自制了一批实用、趣味性强的PVC体育器械。
第2步:不断改良
第一批研发的体能器械是使用细的PVC管等材料制作的,孩子们非常喜欢,但在活动中发现因为管子细,稳定性不够,容易翘起或翻倒,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大家立即共同研讨,将选材调整为较粗的有一定重量的PVC管,以粗重的管道做底座,以不同粗细、长短、高矮的管子做搭配。随后,边使用边观察边改良,自制了一批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可以自由组合、玩法多样的器械。如:多管平衡木、W形钻爬障碍架、直立型攀爬架、手臂平衡架等,深受孩子们喜爱。每次有改良的新器械投放到活动中,孩子们都会更开心地投入大循环运动中。
第3步:创新多变
我们提供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层次的需要,每个区域的材料均设置有不同难度,便于幼儿自选、组合,材质不同、造型不同的各种器械材料吸引着幼儿,同时鼓励孩子利用现有器械创新变化,充分挖掘器械的使用价值,做到一物多玩,常玩常新,创意无限。例如:利用简单的PVC管通过组合后可以做跨跳、绕障碍物跑、搭建拱门钻爬及平衡等各方面的练习。
有目的投放和调整材料
在保证运动量达标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幼儿耐力的培养,在运动强度大、密度高的区域之间,通过材料投放设立缓冲区域,增加密度不同的障碍物,让幼儿的运动速度逐步减缓。同时,关注孩子们在每一区域运动参与和体力状况,老师随时观察记录并及时调整。
例如:幼儿通过绿荫道和休闲小凉亭这两条无障碍跑道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加速,跑得很快,容易造成拥堵和等待,且容易透支体力。一次活动时,思思对小钰说:“这条路太没意思了,没有关闯不好玩。”老师问:“思思,你觉得这条跑道怎样设计会更好玩?”思思说:“如果有好玩的山洞会很有趣的。”小钰接着说:“要是道路有高有矮就更好玩了。”于是,孩子和老师们在路段中设置高矮不同的V字形钻爬障碍、直立型攀爬架、弯曲平衡木等,从平缓简单的山洞变为有挑战有难度的山洞闯关游戏。调整后,游戏性、挑战性增强,对幼儿体力的消耗降低,孩子们的兴致更高,前区域堵塞和等候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开展多维度的互动共建
幼幼合作促进交往
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在体能大循环中的合作能力、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主动性。我们大胆把幼儿创意拼搭环节加入到体能大循环中。
如,大班小朋友在平衡区准备增加新的内容,利用新材料搭建粤港澳大桥,月月说:“我家是深圳车我靠左边开。”楠楠说:“我爸爸在香港开车,是靠右边开的。”小文说:“那我们过桥的时候会撞上的!怎么开才能不撞上呢?”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看信号灯吧。”“听警察指挥!”“我们搭上下层高架桥,你走上面,我走下面,就不会撞车了。”“我们可以在中间做个交通标志,到香港走右边。”……孩子们互相协商,激烈争执,最后终于达成一致。他们的创意、想象力、合作能力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大循环活动由此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孩子们按自己商定的规则,在自己搭建的“粤港澳大桥”上继续前进……
师幼互动促进发展 在体能大循环自由拼搭环节,大一班的娟娟老师观察到孩子对玩了几次的闯关游戏热情不高,于是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闯过老师预设的关卡,你们自己能设计更好玩的关卡吗?”孩子们纷纷表示还可以。丽丽拿来了轮胎说:“我们可以再难一点,用三个轮胎和两条平衡木接起来变成长长的可以拐弯的桥。”大家一致同意,并分工合作立马行动起来。大家边拼搭,边尝试,发现在通过中间的轮胎时,身体的重量会使平衡木的另一端翘起来。老师询問大家有没有解决办法时,浩浩马上运来了一个轮胎,说:“把这个轮胎放中间就不翘了”。再次尝试后,孩子们发现轮胎压在平衡木上不稳,容易滑落导致摔倒。东东提出:“可以将轮胎放到平衡木下面,把另一条平衡木卡在上面,平衡木就翘不起来了。”经过实验,孩子们发现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单一轮胎搭成的独木桥,变成两个轮胎高,高低起伏且有弯度变化的的高架桥。
师幼在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的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火花。老师的观察和适时参与,能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新玩法,共同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家园互动促进沟通
我们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体能循环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起讨论方案、自制器械,参与安全保护措施的讨论,这些互动沟通和亲身参与,让家长更多地理解了体育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更加理解园所和教师的工作。
如,一次户外体能循环活动中,小明在跨栏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带班老师非常紧张,马上带孩子到保健室进行处理,并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小明妈妈接到电话很快到幼儿园,看到孩子的脚踝红肿并有渗血,难过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老师也深感难过,正想表示安慰,没想到小明妈妈反过来安慰老师:“婧婧老师,我知道园内运动设施是充分考虑了孩子安全的,孩子在运动中磕伤、摔伤也是难免的,不怪你,小明很喜欢这项活动,等脚好了我们还要继续参加。”老师十分感动,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循环活动改进中。
做好安全防护的措施
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具有区域设置分散、活动范围广、肢体动作幅度大、运动量大、速度快、材料多等特点,加上孩子们运动时情绪兴奋,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为了加强孩子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每一次活动前都会让孩子自己讨论安全注意事项,并将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视频拍摄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如,一次活动后,子森老师组织小朋友看视频,问:“小朋友你们在视频中发现了什么?”悦悦说:“我看到乐乐在攀爬架上过不去快掉下来了。”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悦悦:“他试了好几次就是过不去,好像是裤子松了。”老师说:“悦悦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吧。”老师拿了一条长裤裆的裤子给乐乐试穿,并请他做一些跨越运动,随后问小朋友:“穿这样的裤子做运动什么感觉?”乐乐说:“裤裆太长了,不方便,容易摔跤。”通过视频观察及讨论,小朋友自己总结在运动时需要穿舒适的衣服、裤子、运动鞋;女孩子还要把长头发扎起来,互相不拉扯;活动前后要放松,运动中不能逆行,不能站在运动的路线中等待及运动中不能突然停下来等各种安全注意的事项。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园探索出“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自制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有目的投放和调整材料、开展多维度的互动共建、做好安全保护的措施”五大实施步骤和要点,有效激发了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体质,取得了体能发展与全面发展双赢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