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索思考儿科细化护理的方法。方法 制定儿科细化分级标准,确立Ⅰ、Ⅱ、Ⅲ、Ⅳ4个等级标准。然后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轻重、治疗项目、活动受限度、自理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细化。结果 在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护理等级。依次分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等级,由护士长确认患者的护理级别。结论 儿科患者年龄低下,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医师给予的护理级别较高,通过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护理等级的进一步认知,进而促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思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2-02
分级护理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采取不同等级的护理。而近年来又将分级护理进一步细化,怎样进行细化便成了我们重要的思考问题。儿科患者年龄偏低,用指数评定量表评估出的结果与患者实际能力相差较大,儿科患者即使可以完成自理,也会受到疾病轻重度、治疗频率和种类的不同影响。为研究细化护理级别,我院护理部对儿科患者的护理级别进行了分析调查,根据儿科患者年龄、病情轻中度、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受限度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细化分级,把患者生活护理等级和护理级别结合起来,形成细化分级护理级别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护理[1]。现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整理作为研究的参考对象。
1.2 方法
1.2.1 制定分级护理标准 由护理部制定住院患者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标记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标准,然后依据患者自理能力和医生对患者病情轻重度的界定进行划分,并对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要求。
1.2.2 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 根据疾病的诊断及特点,将患者的医嘱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级别相互结合,在医嘱护理等级的基础上制定患者的生活护理等级,其标记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等级。
1.3 分级细化护理应的几点思考 医师及护理人员对儿科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分别进行确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医师对护理级别认知匮乏,还可促进护理人员主管的能动性。指定的标准不但要考虑儿科患者的自理程度,还需考虑到患者的疾病轻重度、治疗频率和种类的不同,这些都对患者自理能力产生影响。医师对分别护理认知程度较为客观,在下达护理级别时,若与护理人员意见不统一,则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进行协商达成统一意见确定护理级别[2]。但患者较多时,协商频率过多会影响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确定护理级别解决患者护理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护理人员准确执行医师下达的护理级别,关键在于标准护理级别的适用性。由此可见,细化分级护理应该以医嘱护理的级别为根本,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细化。
2 结 果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分级标准,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表明“病危”、“病重”,不管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均將患者的护理等级设定为一级Ⅰ。特级护理除外。一级Ⅱ以下等级标准按照患者年龄、病情轻中度、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受限度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细化分级[3]。各科室疾病所存在的特殊阳性特征、治疗及检查等特点,与护理级别标准相结合,确认患者生活等级。根据以上等情况细化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不同等级。
3 讨 论
为了更细致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因此制定了分级护理级别。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形式较快,对其准确的确定生活护理级别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依据儿科患者生活护理需求进行护理等级分类,使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专业护理,使工作可以有序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4-6]。
综上所述,将儿科患者生活护理等级和医嘱护理级别相互结合,对患者年龄、病情、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活动受限度等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儿科患者的康复,并且护理人员也能充分的了解到患者的需要,进而给予患者全方位有效的护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石贞仙,吴变梅,李晶芳.分级护理新标准的制定及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0,8(2):11-14.
[2] 张绍兰.对贯彻《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1,25(4):1019-1020.
[3] 韩世范,张倩,程金莲,等.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资质和培训提纲制定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5):2257-2263.
[4] 徐惠华.38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诊及分级护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0,8(9):792-793.
[5] 赵晓春,陈向军,闫德雄,等.细化休克护理指标在156例小儿中重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79-2480.
[6] 谢鑑辉,张妮,刘华香.护士层级管理在儿童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96-98.
【关键词】 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思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2-02
分级护理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采取不同等级的护理。而近年来又将分级护理进一步细化,怎样进行细化便成了我们重要的思考问题。儿科患者年龄偏低,用指数评定量表评估出的结果与患者实际能力相差较大,儿科患者即使可以完成自理,也会受到疾病轻重度、治疗频率和种类的不同影响。为研究细化护理级别,我院护理部对儿科患者的护理级别进行了分析调查,根据儿科患者年龄、病情轻中度、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受限度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细化分级,把患者生活护理等级和护理级别结合起来,形成细化分级护理级别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护理[1]。现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整理作为研究的参考对象。
1.2 方法
1.2.1 制定分级护理标准 由护理部制定住院患者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标记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标准,然后依据患者自理能力和医生对患者病情轻重度的界定进行划分,并对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要求。
1.2.2 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 根据疾病的诊断及特点,将患者的医嘱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级别相互结合,在医嘱护理等级的基础上制定患者的生活护理等级,其标记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等级。
1.3 分级细化护理应的几点思考 医师及护理人员对儿科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分别进行确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医师对护理级别认知匮乏,还可促进护理人员主管的能动性。指定的标准不但要考虑儿科患者的自理程度,还需考虑到患者的疾病轻重度、治疗频率和种类的不同,这些都对患者自理能力产生影响。医师对分别护理认知程度较为客观,在下达护理级别时,若与护理人员意见不统一,则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进行协商达成统一意见确定护理级别[2]。但患者较多时,协商频率过多会影响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确定护理级别解决患者护理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护理人员准确执行医师下达的护理级别,关键在于标准护理级别的适用性。由此可见,细化分级护理应该以医嘱护理的级别为根本,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细化。
2 结 果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分级标准,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表明“病危”、“病重”,不管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均將患者的护理等级设定为一级Ⅰ。特级护理除外。一级Ⅱ以下等级标准按照患者年龄、病情轻中度、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受限度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细化分级[3]。各科室疾病所存在的特殊阳性特征、治疗及检查等特点,与护理级别标准相结合,确认患者生活等级。根据以上等情况细化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不同等级。
3 讨 论
为了更细致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因此制定了分级护理级别。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形式较快,对其准确的确定生活护理级别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依据儿科患者生活护理需求进行护理等级分类,使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专业护理,使工作可以有序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4-6]。
综上所述,将儿科患者生活护理等级和医嘱护理级别相互结合,对患者年龄、病情、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活动受限度等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儿科患者的康复,并且护理人员也能充分的了解到患者的需要,进而给予患者全方位有效的护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石贞仙,吴变梅,李晶芳.分级护理新标准的制定及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0,8(2):11-14.
[2] 张绍兰.对贯彻《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1,25(4):1019-1020.
[3] 韩世范,张倩,程金莲,等.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资质和培训提纲制定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5):2257-2263.
[4] 徐惠华.38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诊及分级护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0,8(9):792-793.
[5] 赵晓春,陈向军,闫德雄,等.细化休克护理指标在156例小儿中重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79-2480.
[6] 谢鑑辉,张妮,刘华香.护士层级管理在儿童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