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中教学中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从构建原则、构建策略、构建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建立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教育质量是高中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教育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人本原则。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為本"就是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知识和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
2.整体原则。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和分体系都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而单独存在,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其在体系中的性质与功能。另一方面,体系整体功能不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3.动态原则。动态性是指系统结构的可变性。系统结构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性。系统结构是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向高级组合、由新的无序向新的有序自身螺旋式循环向上优化的。学校质量管理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
4.优化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说明:要管理好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
二 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1.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2.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通俗地说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务,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其自觉行为。
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高中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以刚性管理为基础,通过规范性的制度来约束、监督、评价,保证高中学校质量的实现,同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了柔性管理的方式,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使教职工和学生能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师生满意度来保证学校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 高中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明确质量目标。任何管理都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想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具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目标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予以量化,制定具体的目标值。
2.健全质量机构。学校在制定完质量目标后,要把质量目标与学校有关机构结合起来,根据质量目标对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并在不同职能机构和层次间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上下沟通快,中间层次少,有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应该打破现有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化地为牢"的局面,加强不同学校间的协作,形成网络化的结构。第三,团队化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都主张团队合作,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力求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
3.完善质量制定。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方面入手,按照"输入-过程-输出"流程,建立招生、培养、升学等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这些环节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教师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学科梯队建设制度、教师的职务聘任与工作量制度、教师教学规范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师奖惩制度(包括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比、奖学金发放、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师例会制度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
4.加强质量文化建设。高中质量文化是我国大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借鉴国外大学文化的有益成果、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物化形态,也是学校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和灵魂,质量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把质量管理的本质及理念从单纯的、狭义的质量硬性管理转变为广义的、软硬兼备的管理系统。
四 实践效果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能相互促进,老师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不再是压在肩上的大山;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石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J].桂林市教育学院院报,2000.01
[2]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4
关键词: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教育质量是高中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教育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人本原则。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為本"就是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知识和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
2.整体原则。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和分体系都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而单独存在,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其在体系中的性质与功能。另一方面,体系整体功能不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3.动态原则。动态性是指系统结构的可变性。系统结构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性。系统结构是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向高级组合、由新的无序向新的有序自身螺旋式循环向上优化的。学校质量管理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
4.优化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说明:要管理好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
二 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1.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2.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通俗地说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务,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其自觉行为。
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高中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以刚性管理为基础,通过规范性的制度来约束、监督、评价,保证高中学校质量的实现,同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了柔性管理的方式,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使教职工和学生能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师生满意度来保证学校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 高中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明确质量目标。任何管理都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想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具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目标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予以量化,制定具体的目标值。
2.健全质量机构。学校在制定完质量目标后,要把质量目标与学校有关机构结合起来,根据质量目标对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并在不同职能机构和层次间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上下沟通快,中间层次少,有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应该打破现有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化地为牢"的局面,加强不同学校间的协作,形成网络化的结构。第三,团队化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都主张团队合作,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力求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
3.完善质量制定。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方面入手,按照"输入-过程-输出"流程,建立招生、培养、升学等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这些环节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教师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学科梯队建设制度、教师的职务聘任与工作量制度、教师教学规范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师奖惩制度(包括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比、奖学金发放、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师例会制度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
4.加强质量文化建设。高中质量文化是我国大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借鉴国外大学文化的有益成果、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物化形态,也是学校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和灵魂,质量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把质量管理的本质及理念从单纯的、狭义的质量硬性管理转变为广义的、软硬兼备的管理系统。
四 实践效果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能相互促进,老师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不再是压在肩上的大山;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石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J].桂林市教育学院院报,2000.01
[2]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