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可持续背景下,为了满足景观设计的各种要求,对景观格局规划概念也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并结合生态优先、全面性等原则,对规划方法做出了重新拟定,对于城市景观建设事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性 城市景观 格局规划 概念与方法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公园、滨水绿带等景观的各方面生态功能,也给予了足够重视。而在强调加强优美景色构建,以及合适活动场地建设的同时,对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景观格局规划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对于景观格局方面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景观的空间格局,也就是类型、空间分布,以及配置等景观元素方面。而对于自然景观来讲,其系统的生态过程会逐渐构成景观格局,而该格局又会对各种生态过程产生一定作用与制约。针对其生态学的探究深度来讲,城市景观是一种尺度较小的系统,而且通常情况下,都存在于人工生态系统占据较大优势的城市区域内,所以,其自身具备的城市属性也充分体现了,影响其景观格局规划的关键是人为因素。而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生态过程的格局模式都能够对生物、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能够在城市景观的空间规划中积极主动地引用这类格局,并且能够使城市景观系统的自维持、发展演进的动力得到进一步优化,也能够有效促进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得到逐步提升[1]。
由此可见,城市景观中的格局规划,是对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过程的一系列空间格局理论内容的探究与参考,并通过科学规划景观元素的类型、规模与数目,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来促进空间格局、生态设计目标的协调发展,并为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具体来讲,就是在进行城市景观空间的整体规划过程中,应对是否有利于尽管破碎化过程的缓解进行综合考虑,是否能够对自然生物流、物能流产生积极影响,以及是否有助于保护、发展生物多样性做出全面、深入的考虑和研究。
2 景观格局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在可持续性要求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城市景观应充分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来进行格局规划。也就是其格局的设计要先考虑是否符合设计目标明确的生态过程的相关要求,同时,其实用、美学功能的各种要求也要与具体的生态要求协调发展。
二是,生态全面性。主要是指在规划景观格局过程中,应对与格局相关的所有生态过程进行全面考虑。但就目前的景观规划现状来看,土地适宜性分析法的应用虽然较为成熟,但是其主要是基于垂直生态过程的,常常会忽视水平生态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而难以合理的评估水平生态过程可能对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而水平扩散分析、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则主要研究的是空间格局与水平生态过程的关系,能够对生态适宜性分析缺乏对水平生态过程关注进行有效弥补。因此,在规划景观格局时,应将水平扩散分析、适宜性分析进行科学整合,进而探究出一个全面性的规划方法[2]。
三是,生态可辩护性。格局的规划往往不会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或者是完全根据自然过程,以及现有的资源条件来对最佳方案的进行研发、探究的过程。而是主动决策导向在结合生态优先等原则上的基础上,由生态、社会等相关因素,以及反复辩护权来进行最佳方案的追求过程。
3 景观格局规划的基本方法
景观生态学中在研究景观格局相关研究内容时,通常都会对格局与生态过程映射关系的建立做出着重考虑。而在规划城市景观的格局过程中,其着重思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这种影射关系,来构建出能够对特定生态过程产生积极影响的空间结构、形态。结合景观格局规划原则与目标,可以采取的基本操作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实际项目,或者是全面分析土地利用方面具有的生态适宜性,来进行项目适宜性格局的科学构建;二是,通过对设计目标、规模等项目的类型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从当前已归纳出的,对于一些具体生态目标能够产生积极意义的典型空间构型,进行适宜性的叠加、辩护,从而逐渐产生结构性的概念格局;三是,应用景观元素形态,以及分布原理,对结构性的可行格局进行不断完善与具体化,并尽快建立起拥有结构、具体形态的可行格局。该格局作为景观格局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其不仅会涉及到生态、空间这两方面信息,还能够将项目现实条件下影响下,生态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最佳空间布局充分体现出来[3]。
结语
总之,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城市景观的科学规划,对于生态、使用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规划中,其理念的巧妙融入,能够引导设计者从不同角度去综合思考、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景观设计中的格局规划主要研究的是映射关系的构建可能对特定生态过程的空间形态、结构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也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邓毅,蔡凌.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景观格局规划概念与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2):95-101.
[2]郭恒.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研究与规划——以石家庄为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3]周媛,石铁矛,胡远满等.基于城市气候环境特征的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5):83-89.
【关键词】可持续性 城市景观 格局规划 概念与方法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公园、滨水绿带等景观的各方面生态功能,也给予了足够重视。而在强调加强优美景色构建,以及合适活动场地建设的同时,对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景观格局规划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对于景观格局方面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景观的空间格局,也就是类型、空间分布,以及配置等景观元素方面。而对于自然景观来讲,其系统的生态过程会逐渐构成景观格局,而该格局又会对各种生态过程产生一定作用与制约。针对其生态学的探究深度来讲,城市景观是一种尺度较小的系统,而且通常情况下,都存在于人工生态系统占据较大优势的城市区域内,所以,其自身具备的城市属性也充分体现了,影响其景观格局规划的关键是人为因素。而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生态过程的格局模式都能够对生物、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能够在城市景观的空间规划中积极主动地引用这类格局,并且能够使城市景观系统的自维持、发展演进的动力得到进一步优化,也能够有效促进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得到逐步提升[1]。
由此可见,城市景观中的格局规划,是对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过程的一系列空间格局理论内容的探究与参考,并通过科学规划景观元素的类型、规模与数目,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来促进空间格局、生态设计目标的协调发展,并为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具体来讲,就是在进行城市景观空间的整体规划过程中,应对是否有利于尽管破碎化过程的缓解进行综合考虑,是否能够对自然生物流、物能流产生积极影响,以及是否有助于保护、发展生物多样性做出全面、深入的考虑和研究。
2 景观格局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在可持续性要求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城市景观应充分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来进行格局规划。也就是其格局的设计要先考虑是否符合设计目标明确的生态过程的相关要求,同时,其实用、美学功能的各种要求也要与具体的生态要求协调发展。
二是,生态全面性。主要是指在规划景观格局过程中,应对与格局相关的所有生态过程进行全面考虑。但就目前的景观规划现状来看,土地适宜性分析法的应用虽然较为成熟,但是其主要是基于垂直生态过程的,常常会忽视水平生态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而难以合理的评估水平生态过程可能对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而水平扩散分析、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则主要研究的是空间格局与水平生态过程的关系,能够对生态适宜性分析缺乏对水平生态过程关注进行有效弥补。因此,在规划景观格局时,应将水平扩散分析、适宜性分析进行科学整合,进而探究出一个全面性的规划方法[2]。
三是,生态可辩护性。格局的规划往往不会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或者是完全根据自然过程,以及现有的资源条件来对最佳方案的进行研发、探究的过程。而是主动决策导向在结合生态优先等原则上的基础上,由生态、社会等相关因素,以及反复辩护权来进行最佳方案的追求过程。
3 景观格局规划的基本方法
景观生态学中在研究景观格局相关研究内容时,通常都会对格局与生态过程映射关系的建立做出着重考虑。而在规划城市景观的格局过程中,其着重思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这种影射关系,来构建出能够对特定生态过程产生积极影响的空间结构、形态。结合景观格局规划原则与目标,可以采取的基本操作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实际项目,或者是全面分析土地利用方面具有的生态适宜性,来进行项目适宜性格局的科学构建;二是,通过对设计目标、规模等项目的类型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从当前已归纳出的,对于一些具体生态目标能够产生积极意义的典型空间构型,进行适宜性的叠加、辩护,从而逐渐产生结构性的概念格局;三是,应用景观元素形态,以及分布原理,对结构性的可行格局进行不断完善与具体化,并尽快建立起拥有结构、具体形态的可行格局。该格局作为景观格局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其不仅会涉及到生态、空间这两方面信息,还能够将项目现实条件下影响下,生态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最佳空间布局充分体现出来[3]。
结语
总之,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城市景观的科学规划,对于生态、使用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规划中,其理念的巧妙融入,能够引导设计者从不同角度去综合思考、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景观设计中的格局规划主要研究的是映射关系的构建可能对特定生态过程的空间形态、结构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也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邓毅,蔡凌.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景观格局规划概念与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2):95-101.
[2]郭恒.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研究与规划——以石家庄为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3]周媛,石铁矛,胡远满等.基于城市气候环境特征的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5):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