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tall手术在小主动脉根部或瓣环再次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及评估Bentall手术在小主动脉根部或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再次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Bentall手术24例小主动脉根部或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1~68(45.70±15.27)岁。所有患者均曾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有20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患者接受了带瓣管道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2例行生物瓣置换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院内死亡。30 d内死亡1例;2例因术后出血行开胸探查术,术中发现左侧纵隔胸膜出血,根部吻合口未见出血;1例因术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植入的人工主动脉瓣平均直径为(22.75±1.78)mm。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为(11.17±2.24)mm Hg。结论 Bentall手术治疗小主动脉根部或瓣环再次手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较大尺寸的人工瓣膜植入,以获得更大的瓣口面积,从而具有良好的术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近期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188例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瓣环直径≤21 mm)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变化,探讨3种机械瓣替换术后是否存在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PM)现象。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188例植入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6~21 mm)成年患者(占所有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45.83%),其中男性96例,女性92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1.12岁。主动脉瓣二叶畸形10
期刊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03年6月-2008年6月治疗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膜病32例;平均年龄(24.2±13.3)岁,平均体重(42.2±16.7)kg。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直径平均(16.3±2.1)mm;13例采用Nicks方法,19例采用Manouguian方法进行主动脉根部成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合并病变手术矫治。
期刊
<正>目的: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使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Nick’s法)处理小主动脉瓣环并验证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对8例有小主动脉瓣环而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施行了主动脉瓣环扩大术。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6例,均为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其中1例还合并有二尖瓣狭窄。患者年龄为18-65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7例,
会议
近年来,伊滨区农村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伴随未富先老、生育率持续低下等社会问题,伊滨区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虽然,近些年伊滨区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在这一严重的背景下,也显得捉襟见肘。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挑战,有必要精准掌握影响伊滨区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并及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为基础理论,在分析伊滨区老龄化
学位
学位
普查单元面作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成果之一,在后续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地下市政设施普查相关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FME的普查单元面快速构建方法。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大比例尺DLG数据中的道路边线,通过道路中线缓冲生成单元范围面、边线构建Delaunay三角网修正单元面边线、叠加已有管网数据扩展单元面、道路交叉口切割单元面等方法,快速构建全测区普查单元面,可操作性强,大幅提升
期刊
【目的】从区域到村落分析徽州传统村落,研究自然山水对徽州传统村落分布与肌理结构的影响,为徽州传统村落保护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徽州区域内入选国家级以及省级的共计5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量化指标来反映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山水特征与村落分布、肌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聚集分布,选址多位于丘陵和盆
期刊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ARE)在主动脉瓣环狭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且合并主动脉瓣环狭小患者104例,以同期施行ARE为观察组(34例),未施行ARE为对照组(70例),重点比较两组手术资料、围术期情况和术后1年临床结果;并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期刊
美洲作物长期以来都是农业史、经济史等领域关注的对象。当美洲作物与科技史(农业史)、经济史和历史地理相结合时,美洲作物史研究就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李昕升的新作《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便是该领域突出的优秀著作之一。该书从整体史的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浙江、云南、江西、广西等省玉米、番薯的传播状况,对明清以来美洲作物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探讨,推进了美洲作物史的研究。本文旨在分析该书的叙述
期刊
<正>该书认为美洲作物推广作为技术革新之一,是由人口增长决定的,不能倒因为果。美洲粮食作物价值凸显主要发生在19世纪中期之后,且主要在山区,以缓解人口压力。美洲作物不是刺激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就中国全国而言,美洲作物发挥更大功用的时间是近代以来,已经错过了中国人口激增的阶段。依然是传统粮食作物在中国人口增长上居功至伟。这也证明,博赛拉普的反马尔萨斯理论,人口压力决定食物生产,可能更加符合传统中国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