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或每个机构都拥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任何所见所闻或是独家的消息都可以随时通过自媒体发布,让自身成为舆论的焦点。报料平台的大幅萎缩、新闻线索匮乏,传统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的发行量下滑、版面缩减。报纸版面的缩减、动态新闻的减少,摄影记者首当其冲。对于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值得从业者深度思考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新闻摄影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摄影技术门槛大幅降低,使其脱离原有的专业摄影特权,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其带来社交革命,也是一次影像的巨大变革,它改变了人们的观察习惯和摄影方式。
一、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特点
1.自媒体时代,“人无我有”更胜“人有我优”。
之前一场活动或比赛中,摄影记者们长枪短炮占据有利位置拍摄,刊发后相互比较谁的角度或瞬间更佳。如今,读者没有时间去比较这些细节,即使能引发强烈反响,也只是因此事件足够重大,而无法打上媒体或记者自身的烙印。反而,一些带上媒体和记者标签的独家报道会在海量资讯中突然冒出来,这要求记者采访中时刻要有独家新闻独家画面的意识。
2.互联网容易“反转”、“遗忘”但拥有“永久记忆”。
由于互联网上的新闻呈快速、碎片化,很多单一信息源未经核实就抢时间传播,导致近些年来新闻反转频频发生。“健忘”也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再大的事件,也只能持续数天的关注,围观读者便纷纷散去,然而互联网也是一个拥有“永久记忆”的地方,即使删除了报道和言论,也不能保证会消失,因为它已经被传播和保存。摄影记者要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对自己发表的每一幅作品负责,包括图片画面的真实、文字说明的真实以及事件本质的真实,先追求准确再抢时效性,因为一旦发表,作品就在互联网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3.自媒体时代的流量具有欺骗性。
如今不只是自媒体,连主流官方媒体对新闻的考量标准也是点击率,为了追求10万+,迎合读者的娱乐心态和猎奇心理,不惜作标题党。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已越来越不会被标题党所欺骗,也慢慢对没有内容的直播失去兴趣。作为媒体从业者,需要把握一个平衡点,不能只是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口味,还要提高他们的新闻鉴赏力以及公众责任感。过分追求流量会导致媒体对新闻判断出现偏差,损害自身专业性的同时,还浪费了转型期的宝贵时间。
二、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的应对策略
1.人人都能拍照的年代,专业素养是摄影记者最核心的竞争力。
过去人们对摄影记者的职业敬畏感主要源自三方面,一是得天独厚的采访机会和发表平台,二是优良的摄影器材装备,三是高于常人的专业技能。随着社交网络、自媒体的强势崛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前两者优势已经不再为摄影记者独有,只有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才具备不可替代性,不仅仅是简单把照片拍好,除了对光、影、线条等构图的思考,摄影记者还需要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运用图像语言揭示新闻的本质。许多突发事件,最先拍摄到图片的是现场的“公民记者”,但是他们并不会对事件中很多细节进行详细核实,这时候就需要专业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剖析,挖掘背后的故事,虽错过了第一现场,但仍可以做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图片故事。
职业操守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将为记者自身代言,而且今后这样的趋势会愈发明显。一方面通过真诚沟通以及尊重受訪者获得采访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报道的客观以及单一信息源的核实,避免对受访者造成伤害或为利益集团背书。
2.摄影记者需对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熟练运用以改造媒体形态。
自媒体时代,摄影记者俨然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先头部队,除了拍和写的基本技能,还需要掌握直播、视频编播、VR全景拍摄等等,这些新技术能使优质的新闻内容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互联网也为新技术提供了无限大的展示空间。
3.优质内容仍是稀缺品,好的新闻图片是破解新闻同质化的利器。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越来越雷同。一张或一组好的图片能成为破解同质化的利器,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上,人们更愿意接受直观快捷的视觉信息。同理,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不能只是孤芳自赏,要能在社会中广为传播,与读者形成共鸣的同时,也要经得起读者的批判,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之所以众多国内外新闻摄影比赛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与读者对一些获奖摄影作品陌生或是不认可有关。2015年9月2日,一名3岁叙利亚男童由于偷渡的船只沉没而遇难,遗体被冲上土耳其海滩,照片迅速传遍全世界,成为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最让人震惊和揪心的画面。
4.传统媒体需加强文化建设,打破僵化机制,最大程度留住优秀人才。
优秀的记者是单位宝贵的无形资产,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报社不断给予机会锻炼,不断包容犯错,得之不易,人才的轻易流失会造成采编队伍结构的青黄不接。在媒体行业陷入低迷之际,报社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内部文化建设,增强记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并对现有的僵化机制进行改革,最大程度留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发展 [J]. 余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6)
[2]试析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 [J]. 梅涛. 新闻前哨. 2018(12)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新闻摄影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摄影技术门槛大幅降低,使其脱离原有的专业摄影特权,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其带来社交革命,也是一次影像的巨大变革,它改变了人们的观察习惯和摄影方式。
一、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特点
1.自媒体时代,“人无我有”更胜“人有我优”。
之前一场活动或比赛中,摄影记者们长枪短炮占据有利位置拍摄,刊发后相互比较谁的角度或瞬间更佳。如今,读者没有时间去比较这些细节,即使能引发强烈反响,也只是因此事件足够重大,而无法打上媒体或记者自身的烙印。反而,一些带上媒体和记者标签的独家报道会在海量资讯中突然冒出来,这要求记者采访中时刻要有独家新闻独家画面的意识。
2.互联网容易“反转”、“遗忘”但拥有“永久记忆”。
由于互联网上的新闻呈快速、碎片化,很多单一信息源未经核实就抢时间传播,导致近些年来新闻反转频频发生。“健忘”也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再大的事件,也只能持续数天的关注,围观读者便纷纷散去,然而互联网也是一个拥有“永久记忆”的地方,即使删除了报道和言论,也不能保证会消失,因为它已经被传播和保存。摄影记者要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对自己发表的每一幅作品负责,包括图片画面的真实、文字说明的真实以及事件本质的真实,先追求准确再抢时效性,因为一旦发表,作品就在互联网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3.自媒体时代的流量具有欺骗性。
如今不只是自媒体,连主流官方媒体对新闻的考量标准也是点击率,为了追求10万+,迎合读者的娱乐心态和猎奇心理,不惜作标题党。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已越来越不会被标题党所欺骗,也慢慢对没有内容的直播失去兴趣。作为媒体从业者,需要把握一个平衡点,不能只是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口味,还要提高他们的新闻鉴赏力以及公众责任感。过分追求流量会导致媒体对新闻判断出现偏差,损害自身专业性的同时,还浪费了转型期的宝贵时间。
二、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的应对策略
1.人人都能拍照的年代,专业素养是摄影记者最核心的竞争力。
过去人们对摄影记者的职业敬畏感主要源自三方面,一是得天独厚的采访机会和发表平台,二是优良的摄影器材装备,三是高于常人的专业技能。随着社交网络、自媒体的强势崛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前两者优势已经不再为摄影记者独有,只有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才具备不可替代性,不仅仅是简单把照片拍好,除了对光、影、线条等构图的思考,摄影记者还需要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运用图像语言揭示新闻的本质。许多突发事件,最先拍摄到图片的是现场的“公民记者”,但是他们并不会对事件中很多细节进行详细核实,这时候就需要专业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剖析,挖掘背后的故事,虽错过了第一现场,但仍可以做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图片故事。
职业操守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将为记者自身代言,而且今后这样的趋势会愈发明显。一方面通过真诚沟通以及尊重受訪者获得采访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报道的客观以及单一信息源的核实,避免对受访者造成伤害或为利益集团背书。
2.摄影记者需对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熟练运用以改造媒体形态。
自媒体时代,摄影记者俨然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先头部队,除了拍和写的基本技能,还需要掌握直播、视频编播、VR全景拍摄等等,这些新技术能使优质的新闻内容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互联网也为新技术提供了无限大的展示空间。
3.优质内容仍是稀缺品,好的新闻图片是破解新闻同质化的利器。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越来越雷同。一张或一组好的图片能成为破解同质化的利器,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上,人们更愿意接受直观快捷的视觉信息。同理,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不能只是孤芳自赏,要能在社会中广为传播,与读者形成共鸣的同时,也要经得起读者的批判,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之所以众多国内外新闻摄影比赛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与读者对一些获奖摄影作品陌生或是不认可有关。2015年9月2日,一名3岁叙利亚男童由于偷渡的船只沉没而遇难,遗体被冲上土耳其海滩,照片迅速传遍全世界,成为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最让人震惊和揪心的画面。
4.传统媒体需加强文化建设,打破僵化机制,最大程度留住优秀人才。
优秀的记者是单位宝贵的无形资产,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报社不断给予机会锻炼,不断包容犯错,得之不易,人才的轻易流失会造成采编队伍结构的青黄不接。在媒体行业陷入低迷之际,报社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内部文化建设,增强记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并对现有的僵化机制进行改革,最大程度留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发展 [J]. 余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6)
[2]试析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 [J]. 梅涛. 新闻前哨.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