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我们的教学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时,引用最多的,时常是杜威、小威廉·多尔、帕克·帕尔默、佐藤学……这些耳熟能详的学者的观点。即使有“自编”“自创”的教学论专著,也大多是在“经院”中进行的以别人的理论作支撑的“理论玄想”。在这一点意义上,冯卫东先生《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一书,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
  在自序中,冯卫东先生表明了自己鲜明的学术态度。他对来自西方的被我们奉为教育教学圭臬的,如奥苏贝尔的“为迁移而教”、奥巴马发布的行动宣言“为创新而教”等,非常肯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判断,即“都有道理”,但“都是片面的深刻”。这或许对我们研究教育、研究教学是非常有益的提醒,尤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国教育面临重大改革的新时期。
  在研究教育教学的问题时,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即教育必須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必须回答的两个共性问题,更是个性问题。社会文化不一样,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也一定是不一样的。因而,综观世界教育,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
  接轨世界,走向创新,成为近二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西方的教育理念好不好?适合不适合于中国的教育?冯卫东先生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在谈及“质量与效率”的时候,他指出了西方教育的弊端在于,“尽可能让学生经历更多建构与探究的过程,在较长时间内,只悟获、习得一些在我们看来还缺乏必要体系性的知识”,因此,他认为这样的质量追求,“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对“孩子的发展”,冯先生的观点更加清晰,“是在一定意义规范与价值标准前提下和框架内的发展,而不是如西方‘价值中立’认知背景之中‘怎么样都行’的发展”。
  教育有教育的规律,教育更要符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化需求。中国有中国的人才培养要求,更有绵延千年“荫及世界”的教育“真”言。因此,在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必须站在中国的文化视域内,用“中国的方式”来改良我们的课堂教学,用“民族的精神”涵育我们的儿童。断然地甚至是茫然地引进西方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水土不服。这,需要我们及时予以拨乱、纠偏、归正,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论。
  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论时,教育科研工作者应对符合教育发展潮流、适切时代变革需求的理论予以借鉴。对于来自西方的教育理论,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依葫芦画瓢,也不能唾而远之、闭门造车。立足真实,适度融合,生成来自“我们”却又能融入“世界”的教学论,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学人必须秉持的学术态度。
  中学为体,西学为辅;通贯古今,建言当下。冯卫东先生无疑用这本著作论证了这一重要命题。在十八个章节的论述中,既有面向国际的视野,也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既有对未来教育的憧憬,更有对当下教育的警醒……
  理论与观点的生成,从来都不应该是凭空臆想与揣测的。
  在论及真学课堂的儿童立场时,冯卫东先生以美籍德国犹太人弗洛姆的观点为出发点,即“他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他才能了解对方”,进而生长出属于我们的“儿童立场”,即“用儿童眼光看待儿童,了解儿童,从他们那里出发,让我们的教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学”;并从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的“不了解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以及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倡行的“超级教学法”中,对当下的课堂提出了“回归‘童我’,以己‘度’人”的教学建议。
  在建议十四“引导倾听,凝聚静学的内力”中,冯卫东先生从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的“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出发,到钱理群先生在《我的教师梦》中的“有时候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倾听者”,到李政涛先生“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具有道德实践的功能”,接着借用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耳治”,建议中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耳治模范’”,进而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耳朵是最由精神决定的器官”,海德格尔的“讲本身就是听”,伽达默尔的“倾听是思维着的理解”,柔化为一个新的教学观——我们称人的智力商数为“智商”,称人的情绪商数为“情商”,是否可以把人的倾听心向、能力和水平称为“听商”呢?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是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冯卫东先生善于将我们认可并接受的他人思想,特别是西方的理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借以观照与应验,化为“我”用,既而形成真实的、真切的课堂教学建议。
  这,才是我们的教学论。
  三
  自醒才能自觉。
  近二十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虽然出版了海量的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书籍。其中有些“教学理想”和“经验总结”,部分是“悬于天空”的玄想,部分是“贴地而行”的苦作,部分是“天马行空”的理论假设,还有部分是“碎片堆砌”的实践断想。这部分书籍未必足以形成我们的教学论。我们需要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索,也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既有宏阔高远的理论视野,又有入微可行的实践路径;既有理论意义上的原创性,又有实践意义上的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架构,完整地回答“中国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中国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给学生真正成长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论。
  学为中心,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书中,冯卫东先生紧扣“真学”,在大量真实的、鲜活的、丰富的而又深刻的案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当前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假学”现象。这些案例,既有来自中小学(含学前教育)课堂的真实现场,也有其牵手一线学校围绕“真学”开展的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真实案例;既有教师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成长的真实身影,也有中小学校(幼儿园)乃至区域群体围绕“真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真实写照,读来令人身临其境,仿佛就在“今天”,可见,可鉴。
  冯卫东先生从三个“真学”理念出发,分析了六类典型的“假学”情形,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举措。18条建议,无一不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真实的教学现场出发,剥茧抽丝,既有对成功经验的提炼与升华,也有对存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他在此框架下逐层分析,渐次推进,又更为系统地提出69条“微建议”(分论点),如缕缕春风,似汩汩清泉,为当下的课堂祛疾除疴。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冯卫东先生对“为‘真学’而教”进行了系统建构。他认为,真学的内涵在于“想学”“会学”“静学”“让学”“深学”“强学”“敢学”“活学”和“乐学”,要实现真学,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重构。这样的重构过程是“嬗变”的,结果是“革命性的”。这正是应陈宝生部长吹响“课堂革命”号角的顺势而为。
  这是教育的文化自觉,更是教育的文化自信。
  在后记“写作是最好的学习”中,冯卫东先生坦陈,本书是“由许多个零散的微教学论而构成”的“一部有较强整体性和内在互洽性的中观教学论”。
  (陆云峰,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226300)
  责任编辑:石萍
其他文献
摘要:剖宫产儿童中有不少孩子会出现视知觉缺陷,而视知觉发育不充分的儿童容易出现相关的学习障碍,如字母、数字混淆,读书跳字,看书跳行,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时常会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跳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孩子在言语学习中的异常表现,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儿童;言语学习;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背景下,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通过视频回放和现场观察的方式,对幼师生“讲故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将其概括为5大类型:“背说故事”型、“自相矛盾”型、“磕磕绊绊”型、“缺乏创造”型和“不随意发挥”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四种新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教学诊断与改进;幼师生;讲故事;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教学要求是“多识少写,以读促写”。然而不少教师对于中年段识字写字的教学,仍有许多困惑。教师必须厘清各类字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写和学生自主学习识写的方法,改进中年段识字写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写字教学;小学中年段;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B-0055-03  统编小学语
摘要:教师做教育教学研究要建立“共同体”的概念,要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是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做。教育研究应强化现场意识、问题意识、谱系意识、方法意识、价值意识和理论意识。研究成果的表达应倡导一个基准,讲究两套功夫,把握三个角度,穿越四重境界。  关键词: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成果表达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A-0003-0
“教育使人成为人”(康德语),教育的天职就是成人之美。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越来越异化了,家庭教育中“狼爸虎妈”成群;学校教育则如朋友戏言:填鸭子、赶鸭子、烤(考)鸭子,最后一个个孩子成了“板鸭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为学校育才心切,而所谓“龙”“凤”和“才”的标准却是唯有分数高。于是,“分分分,成了教育的命根”。一些生源分数较低的学校,犹如陷入灭顶之灾。好在,教育的志士仁
一、“假如必须发生什么,就让它发生吧”  徐先生的儿子读初二时,校长和班主任把他“请”去,神色凝重,交给他一封儿子写给同班女孩子的6页纸的信。  他看后说了三句,大意是:我没有从这6页纸中看到什么肮脏的东西;有很多脏的东西是我们大人硬加上去的;儿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纯真美好的情感,我看了以后很感动。  老师和校长立马转了方向:“是的,是的,不脏不脏。”  他回家后,把儿子喊到身边。儿子吓得脸都白了,
摘要:基于历史的传承和新时代教育方针、课程标准精神,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进行了“儒家文化校本化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改革项目实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建构课程模型,精选学习内容,注重项目评价,设计了儒家“经典阅读”“圣贤研究”“专题研习”“文化体验”“文化思辨”“文化传扬”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树形”课程模型,对应形成了“六个一”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儒家文化;校本化;语文学习任务群 
摘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客观有效的关键要素。在构建出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编制问卷和网络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评价指标内在结构和联系,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完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G715
摘要:如何通过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热点课题。一体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将各学段相互独立的校本课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提升个性化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为学生的个性发现、发展提供平台,使学生不仅达到国家课程目标规定的要求,而且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一体化建构;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以班级学生为根本,从“少、乐、问”的角度优化目标、整合内容、精炼语言,通过活动体验等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使其在品德课堂中真正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班本;小学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