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方式既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近年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相对而言,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训练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在一个“前奏”——逐步培养的过程。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状态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应是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施教的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那么在这个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和训练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和观察中的点滴体会:
一、 常规训练不容忽视
我校近几年来低年级实现了小班额教学,很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小朋友很容易在小组内你争我抢,吵吵闹闹,而一部分孩子却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态度。在课堂中一些不需要小组讨论的时间,围坐在一起的小朋友也爱私下里你一句我一句的搭话,而且是一人动众人皆动,一人懒散众人皆懒散,相互影响较大。因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秧田式的座位分布,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教师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思想不集中,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经过反思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课堂常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及时改变策略,逐步训练和培养,加强了对学生的常规训练。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通过实践和观察,笔者体会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规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良好的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常规,老师对课堂的调控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学习的学习状态就能达到“形散而神聚”。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在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笔者发现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或安排好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深入观察,原因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主要是小组成员缺乏合作的方法及交往的技能。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的“自我”,常在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交往技能的缺乏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合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笔者认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应该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交往技能:
1、 学会“注视”
所谓“注视”即指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进行目光的交流,“说”的学生应该看着别人说,以示自己正把想法告诉组内的伙伴,同时也通过目光表明希望伙伴能注意听;“听”的学生也要看着讲话的同学,以示尊重,表现自己正在认真的听。通过这样的相互注视能有效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
2、 学会“表达”
就数学教学而言,笔者认为表达的训练应以“完整性、条理性”为重,如看图列式时,要完整地口述条件是什么时候,问题是什么;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回答时要会用“因为……,所以……”等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或交流时都需要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用“我建议……”“我的想法是……”等来表达个人观点;用“我有不同意见”“我要给你补充一下”等来表达对同伴的评价;用“你答对了”“你真棒”来表达对小伙伴的称赞等,在集体反馈中,学会用“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我们组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是……”等词语来表达组内意见。
3、 学会“交流”
合作学习需要组内学生交流,组与组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要想形成交流,就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有了想法,有了表达的愿望,这样才能形成交流。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在了解了同伴的观点后,要能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三、 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运用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都是有限的,低年级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交往技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激烈地讨论”在这个阶段的合作学习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很少的,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和 “合作”。
1、 交流
在实践和观察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一种“相互的交流”。这种交流有三大益处:
一是人人都有“说、练”的机会,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时,出了一道开放题 “_____>____”,指名两个小朋友发言以后,其他小朋友仍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教师适时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样在较少的时间里,每人都获得说的机会,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 “>”得到了较好地的巩固。
其次,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比如在练习“7 ( )<13”,学生个体的思考很难得到全面的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请组长将组员的结论记录下来,加以整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结果的多样性,而且还发现规律。
第三,通过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使部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和示范。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出现这样的练习:买一张8角的邮票可以怎样付钱?书上同时给出了1角、2角、5角的钱币各若干,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自带的钱币中拿8角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拿法。实践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有了想法,个别后进生不太理解,无从下手,通过合作交流,看到其他同学的拿法以后很快就明白了,从中受到启发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助,弥补了教师不能对每个有困难的学生实施指导的不足。
2、 合作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要配合得好就需要学生明白“互相协调”的道理,在低年级的合作中主要可以采用两两合作和四人合作的形式。
(1)两两合作。在最初的两两合作中,会出现两个小伙伴互相争抢不和的現象,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规定左侧同学先说,右侧同学后说,过一阶段调换顺序,请合作较好的小伙伴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只有不争不抢,互相协调,才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初步懂得互相谦让,协作共进。
(2)四人合作。合作的人数增加了,难免就会有 “偷懒”、“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因此,当4人合作时,教师必须要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事做。如在教学“快乐的队日活动”这一内容时,在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了对“搭帐篷”这一场景的讨论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自选一项活动场景进行组内的交流,交流前老师提出明确要求“每人先独立看图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从1号同学开始依次提问,并请其他组员回答,请组员回答时要考虑让每个组员都说说。”这样每人都需要动脑设计问题,回答问题,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充分。再如学习“我们认识的数”时,请组员抓一抓、数一数,组长记录;学习“统计”时,组长报,组员记,都是非常好的配合。只要在小组学习中每人都有事可做,就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了。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对低年级学生的训练和培养,教师要做到细心、耐心和恒心,要善于发挥教师的组织调控作用,一来教师要抓住时机,精心安排各种活动;二来要深入观察,注意随时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方法,另外还可以积极开展组际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赏时一定要做到“个体”和“整体”并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
[2]黄政杰、林佩璇著:《合作学习》,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1版。
[3]朱建英:《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7-8期。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近年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相对而言,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训练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在一个“前奏”——逐步培养的过程。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状态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应是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施教的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那么在这个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和训练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和观察中的点滴体会:
一、 常规训练不容忽视
我校近几年来低年级实现了小班额教学,很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小朋友很容易在小组内你争我抢,吵吵闹闹,而一部分孩子却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态度。在课堂中一些不需要小组讨论的时间,围坐在一起的小朋友也爱私下里你一句我一句的搭话,而且是一人动众人皆动,一人懒散众人皆懒散,相互影响较大。因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秧田式的座位分布,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教师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思想不集中,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经过反思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课堂常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及时改变策略,逐步训练和培养,加强了对学生的常规训练。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通过实践和观察,笔者体会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规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良好的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常规,老师对课堂的调控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学习的学习状态就能达到“形散而神聚”。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在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笔者发现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或安排好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深入观察,原因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主要是小组成员缺乏合作的方法及交往的技能。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的“自我”,常在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交往技能的缺乏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合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笔者认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应该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交往技能:
1、 学会“注视”
所谓“注视”即指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进行目光的交流,“说”的学生应该看着别人说,以示自己正把想法告诉组内的伙伴,同时也通过目光表明希望伙伴能注意听;“听”的学生也要看着讲话的同学,以示尊重,表现自己正在认真的听。通过这样的相互注视能有效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
2、 学会“表达”
就数学教学而言,笔者认为表达的训练应以“完整性、条理性”为重,如看图列式时,要完整地口述条件是什么时候,问题是什么;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回答时要会用“因为……,所以……”等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或交流时都需要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用“我建议……”“我的想法是……”等来表达个人观点;用“我有不同意见”“我要给你补充一下”等来表达对同伴的评价;用“你答对了”“你真棒”来表达对小伙伴的称赞等,在集体反馈中,学会用“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我们组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是……”等词语来表达组内意见。
3、 学会“交流”
合作学习需要组内学生交流,组与组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要想形成交流,就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有了想法,有了表达的愿望,这样才能形成交流。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在了解了同伴的观点后,要能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三、 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运用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都是有限的,低年级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交往技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激烈地讨论”在这个阶段的合作学习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很少的,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和 “合作”。
1、 交流
在实践和观察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一种“相互的交流”。这种交流有三大益处:
一是人人都有“说、练”的机会,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时,出了一道开放题 “_____>____”,指名两个小朋友发言以后,其他小朋友仍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教师适时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样在较少的时间里,每人都获得说的机会,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 “>”得到了较好地的巩固。
其次,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比如在练习“7 ( )<13”,学生个体的思考很难得到全面的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请组长将组员的结论记录下来,加以整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结果的多样性,而且还发现规律。
第三,通过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使部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和示范。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出现这样的练习:买一张8角的邮票可以怎样付钱?书上同时给出了1角、2角、5角的钱币各若干,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自带的钱币中拿8角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拿法。实践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有了想法,个别后进生不太理解,无从下手,通过合作交流,看到其他同学的拿法以后很快就明白了,从中受到启发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助,弥补了教师不能对每个有困难的学生实施指导的不足。
2、 合作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要配合得好就需要学生明白“互相协调”的道理,在低年级的合作中主要可以采用两两合作和四人合作的形式。
(1)两两合作。在最初的两两合作中,会出现两个小伙伴互相争抢不和的現象,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规定左侧同学先说,右侧同学后说,过一阶段调换顺序,请合作较好的小伙伴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只有不争不抢,互相协调,才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初步懂得互相谦让,协作共进。
(2)四人合作。合作的人数增加了,难免就会有 “偷懒”、“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因此,当4人合作时,教师必须要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事做。如在教学“快乐的队日活动”这一内容时,在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了对“搭帐篷”这一场景的讨论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自选一项活动场景进行组内的交流,交流前老师提出明确要求“每人先独立看图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从1号同学开始依次提问,并请其他组员回答,请组员回答时要考虑让每个组员都说说。”这样每人都需要动脑设计问题,回答问题,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充分。再如学习“我们认识的数”时,请组员抓一抓、数一数,组长记录;学习“统计”时,组长报,组员记,都是非常好的配合。只要在小组学习中每人都有事可做,就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了。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对低年级学生的训练和培养,教师要做到细心、耐心和恒心,要善于发挥教师的组织调控作用,一来教师要抓住时机,精心安排各种活动;二来要深入观察,注意随时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方法,另外还可以积极开展组际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赏时一定要做到“个体”和“整体”并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
[2]黄政杰、林佩璇著:《合作学习》,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1版。
[3]朱建英:《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