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久跑教学是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课。其因枯燥乏味,运动量大,对人体生理机能负荷要求过高,不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学生能回避则回避,能偷懒敷衍就偷懒敷衍,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当前体育教学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以体育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灌输法,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显然不能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得到培养。对此,国内相关的体育教育学者们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现状的希望寄托于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上,小群体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一、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理论
“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小的群体,在自选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自觉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并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学习和方法。
小群体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地方,就是把运动兴趣、运动天赋相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即同质分组教学。它最大的特点是:(1)自由组合。即学生自由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近的伙伴组成小群体,组长民主产生。(2)自由选择练习手段。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练习方法和手段,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于本组的练习手段,也可以创造新的方法和手段。(3)自由支配练习时间。即学生对于自己缺乏的技能可以有针对性地多练习。(4)自由交往。同学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学习感觉、经验;师生之间也可交流,等等。
二、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前,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指导思想,教学结构及基本特征,优点及作用,在各种运动项目教学中的具体实验。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满足新课程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求知创新”、“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新要求,保持体育内容的扩展和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体育运动的需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二,小群体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认知、情意发展;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第三,“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就是创建一个和谐、平等、民主、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构建平台,使之能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最终达到学而有趣、劳而有获的教学效果。
第四,小群体教学实施的特点:选择性强;互补性强;自控性强。组织小群体的依据:基础差异;身体素质差异;锻炼兴趣差异。
第五,认为小群体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发性、主动性,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发展,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健康的运动心理的形成,也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标要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课后集体练习,互帮互学,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第六,小群体教学能够节省一些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增大学生的练习密度;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借鉴,共同努力;让学生参与教学,对组内有特长的学生委以重任,充当教师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
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合作小组成员具有相应的角色分工,彼此承担责任,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小组活动中的师生、生生间的多项交往得以真正实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学生之间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错过了大量的练习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而在本学期的小群体活动中,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和讨论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加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小组中学生的交往机会较传统方式多,产生矛盾也多,但是,他们会为了小组的共同的利益相互协调,解决矛盾,因此学生的应对意识与能力就在实践中逐渐得到提高。
三、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耐久跑教学中的作用
1.“小群体”教學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小群体”学习通过小组内的各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能力的提高。
2.“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
3.“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地交往,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启迪,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同时利用“反馈”调节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群体”教学模式运用在中学耐久跑教学中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小群体内学生相互合作、配合的团体意识,能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耐久跑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合理分组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运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十分注重分组的质量。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条件进行分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老师”,协助教师共同组织各组学生的练习。教师应注意不能指定小组长或“领头人”,而应该在民主的氛围中产生。教师应注意对他们的培养,教会他们组织小伙伴练习的方法。
2.防止“放羊”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但这并不等于“放羊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扶”与“放”相结合。“扶”,一扶动作中难点的突破;二扶安全要求;三扶身心恢复。“放”,一放探究、尝试的自主性;二放迁移提高;三放体验成功。
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考虑到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步骤、各群体的练习重点,做到在课上能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从而提高小群体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4-81,165-179,216-224.
[2]王海霞.“小群体”教学模式浅探[J].江苏教育,2002,(4):29-30.
[3]邓国良,纪丽娟.“小群体学习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7,(35):678.
当前体育教学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以体育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灌输法,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显然不能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得到培养。对此,国内相关的体育教育学者们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现状的希望寄托于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上,小群体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一、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理论
“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小的群体,在自选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自觉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并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学习和方法。
小群体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地方,就是把运动兴趣、运动天赋相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即同质分组教学。它最大的特点是:(1)自由组合。即学生自由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近的伙伴组成小群体,组长民主产生。(2)自由选择练习手段。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练习方法和手段,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于本组的练习手段,也可以创造新的方法和手段。(3)自由支配练习时间。即学生对于自己缺乏的技能可以有针对性地多练习。(4)自由交往。同学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学习感觉、经验;师生之间也可交流,等等。
二、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前,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指导思想,教学结构及基本特征,优点及作用,在各种运动项目教学中的具体实验。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满足新课程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求知创新”、“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新要求,保持体育内容的扩展和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体育运动的需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二,小群体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认知、情意发展;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第三,“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就是创建一个和谐、平等、民主、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构建平台,使之能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最终达到学而有趣、劳而有获的教学效果。
第四,小群体教学实施的特点:选择性强;互补性强;自控性强。组织小群体的依据:基础差异;身体素质差异;锻炼兴趣差异。
第五,认为小群体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发性、主动性,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发展,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健康的运动心理的形成,也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标要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课后集体练习,互帮互学,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第六,小群体教学能够节省一些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增大学生的练习密度;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借鉴,共同努力;让学生参与教学,对组内有特长的学生委以重任,充当教师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
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合作小组成员具有相应的角色分工,彼此承担责任,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小组活动中的师生、生生间的多项交往得以真正实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学生之间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错过了大量的练习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而在本学期的小群体活动中,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和讨论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加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小组中学生的交往机会较传统方式多,产生矛盾也多,但是,他们会为了小组的共同的利益相互协调,解决矛盾,因此学生的应对意识与能力就在实践中逐渐得到提高。
三、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耐久跑教学中的作用
1.“小群体”教學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小群体”学习通过小组内的各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能力的提高。
2.“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
3.“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地交往,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启迪,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同时利用“反馈”调节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群体”教学模式运用在中学耐久跑教学中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小群体内学生相互合作、配合的团体意识,能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耐久跑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合理分组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运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十分注重分组的质量。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条件进行分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老师”,协助教师共同组织各组学生的练习。教师应注意不能指定小组长或“领头人”,而应该在民主的氛围中产生。教师应注意对他们的培养,教会他们组织小伙伴练习的方法。
2.防止“放羊”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但这并不等于“放羊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扶”与“放”相结合。“扶”,一扶动作中难点的突破;二扶安全要求;三扶身心恢复。“放”,一放探究、尝试的自主性;二放迁移提高;三放体验成功。
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考虑到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步骤、各群体的练习重点,做到在课上能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从而提高小群体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4-81,165-179,216-224.
[2]王海霞.“小群体”教学模式浅探[J].江苏教育,2002,(4):29-30.
[3]邓国良,纪丽娟.“小群体学习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7,(3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