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这是一个令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学校的同事们都做过一些努力,但成效不大。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必须找见它的根源才行。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部分中高年级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对讲读课文的剖析不够,引导不够。很多老师都是处理完字词后,让学生读几遍课文,然后自主讨论,再将课后题处理一下,就草草了事。尤其是讲读课文,本来应精讲、细讲,但大家都“顺应”自主教学,放手让学生“自生自灭”,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我认为自主教学绝不可以摒弃教师的讲授。因为教师的讲授、引导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我认为中高年级的讲读课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自学能力。同时也要明白预习一篇课文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预习抓好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活跃有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是大有益处的。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课前的预习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预习方法。简单归纳为:
a读课题,我想知道什么?
b读文,画出自然段,画出重点词。
c读文,理解课文。查阅不懂的词语。
d读文正音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
e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
f记录不懂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辅助作用。课前认真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明确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朗读课文
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比默读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既是摄取内化的过程,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课本上圈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句含义,或用词素分析法理解词意。大部分词语只要达到意会即可,不必都口头解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做精要点拨或讲解。这时的“读”可用轻声读、默读、引读、按句接读、按段接读,反复吟读疑难句等形式。再次指导学生用情朗读。在讲读课文的同时,主要用示范的方法指导朗读,注意文章的基调,各部分情感的变化,语气、语速、韵律、节奏、停顿、重音等。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读,切忌一字一顿,千文一调。朗读时要求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中,用心去感受课文,想像再现课文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能力。
三、课上精讲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在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
如:1、选择有代表性的段落作重点指导,这样既缩短阅读训练时间,而且学习内容少,学生训练到位。
2、找准课文的突破口,快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抓关键词语,精读深思。只有关键词语才能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学时应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精读深思,由它辐射各段、贯串全篇。
4、紧扣重点句辐射。全文重点句往往能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能起统领全段或全篇的作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围绕重点句而写,教学中以点带面,抓住重点,辐射全文,就会很自然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教师的讲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讲到“点”上。精讲,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标准,要完美地达到这个标准和境界,并非易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不断努力。
四、课后作业
笔者认为,语文课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数量、形式、内容、评价都有待创新,课外作业更应注重趣味性、自主性的培养。课上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探讨成果有待课下学生的升华和吸收。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所学课文相近的文章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注意选题精当,难度适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大量习题中精心挑选、编排,以适合学生练习。学生的独立练习与教师的指导相互结合,在关键处给予启发引导。所以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中,应采取"听、说、写、读、看"并举的方法,力求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课下的阅读固然不可少,但课上教师对课文的精讲和适时引导也是不可偏废的。我想只要我们深谙课文,巧于设计,就能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部分中高年级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对讲读课文的剖析不够,引导不够。很多老师都是处理完字词后,让学生读几遍课文,然后自主讨论,再将课后题处理一下,就草草了事。尤其是讲读课文,本来应精讲、细讲,但大家都“顺应”自主教学,放手让学生“自生自灭”,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我认为自主教学绝不可以摒弃教师的讲授。因为教师的讲授、引导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我认为中高年级的讲读课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自学能力。同时也要明白预习一篇课文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预习抓好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活跃有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是大有益处的。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课前的预习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预习方法。简单归纳为:
a读课题,我想知道什么?
b读文,画出自然段,画出重点词。
c读文,理解课文。查阅不懂的词语。
d读文正音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
e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
f记录不懂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辅助作用。课前认真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明确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朗读课文
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比默读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既是摄取内化的过程,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课本上圈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句含义,或用词素分析法理解词意。大部分词语只要达到意会即可,不必都口头解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做精要点拨或讲解。这时的“读”可用轻声读、默读、引读、按句接读、按段接读,反复吟读疑难句等形式。再次指导学生用情朗读。在讲读课文的同时,主要用示范的方法指导朗读,注意文章的基调,各部分情感的变化,语气、语速、韵律、节奏、停顿、重音等。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读,切忌一字一顿,千文一调。朗读时要求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中,用心去感受课文,想像再现课文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能力。
三、课上精讲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在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
如:1、选择有代表性的段落作重点指导,这样既缩短阅读训练时间,而且学习内容少,学生训练到位。
2、找准课文的突破口,快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抓关键词语,精读深思。只有关键词语才能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学时应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精读深思,由它辐射各段、贯串全篇。
4、紧扣重点句辐射。全文重点句往往能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能起统领全段或全篇的作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围绕重点句而写,教学中以点带面,抓住重点,辐射全文,就会很自然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教师的讲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讲到“点”上。精讲,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标准,要完美地达到这个标准和境界,并非易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不断努力。
四、课后作业
笔者认为,语文课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数量、形式、内容、评价都有待创新,课外作业更应注重趣味性、自主性的培养。课上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探讨成果有待课下学生的升华和吸收。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所学课文相近的文章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注意选题精当,难度适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大量习题中精心挑选、编排,以适合学生练习。学生的独立练习与教师的指导相互结合,在关键处给予启发引导。所以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中,应采取"听、说、写、读、看"并举的方法,力求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课下的阅读固然不可少,但课上教师对课文的精讲和适时引导也是不可偏废的。我想只要我们深谙课文,巧于设计,就能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