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加强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切不可掉以轻心。
【关键词】环保教育 环境意识 环保行为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既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又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加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作为中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资源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一、加强学生环境意识教育
环境意识是环保行为的基础,环境意识提高了,就懂得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的人,可促进自己的行为符合环保要求,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水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环境是创造一切精神文化的源泉。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优美的环境需要较高的环境意识去维护。认识了这一点,人们就会自觉养成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好行为、好习惯。因此,中职教师可通过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来增进学生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我国的环境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课程;而环境教育内容,通常是蕴藏在各学科的知识教学之中。各学科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环保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环境知识、环保意识有机结合,灵活渗透,使之三位一体,同时取得一定的收获。
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保护资源环境”教学中(第十二课第三框),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与环境问题;理解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结合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内容,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循环经济试点,“限塑令”等等,通过知识传授、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老师点拨总结等环节,提升学生“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奢侈浪费为耻”的道德情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并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遵纪守法,规范自身行为、崇尚绿色生活,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开展以“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题班会,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素材很多,例如每年的2—3月份,与水有关的环境纪念日就有多项:2月2日的“国际湿地日” 、3月22日的“世界水日” 、 3月22日—28日的“中国水周” 。班主任可用这些节日或纪念日为素材,举行多种名目的主题班会。如“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纪念‘国际湿地日’爱我临桂,爱我会仙” 。因为我县的会仙镇拥有丰富的国际湿地文化资源,得到研究世界湿地文化专家的青睐。因地制宜举行这样的主题班会,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要做好相关工作。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懂得相关意义。如节水的标志及其寓意,环境纪念日有哪些,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等。课上,要适当地把多媒体技术搬进课堂 ,制作相关课件或撷取某些新闻媒体片段,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营造气氛,让学生产生逼真形象的感觉,对主题班会产生兴趣,更好地了解全球水体结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现实中的浪费用水现象、水资源的污染现状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唤起学生觉醒,提高环保意识,明确“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的道理 。课外,还可进行拓展延伸:“在中国,当前倡导绿色消费,其观念和行为的内容有哪些,自己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以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二、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
(一)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利用手抄报、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县和市组织开展的“环境小报”竞赛、文明风采大赛、环境知识问卷调查、编写环保小论文等活动,扩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有效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良好行为的形成,需要氛围的熏陶、舆论的监督和制度的监管。中职生总体素质较低,卫生习惯较差,乱扔果皮、纸屑,离开宿舍不关灯,离开浴室不关水现象比较严重。要纠正他们这些不良行为,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务必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批评、互相监督等机制,有一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管理办法。还要靠科学的评价机制和集体力量来扬长避短,督促大家共同遵守相关的环保制度。如为完成学校分配给本班卫生责任区的卫生工作,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轮流值日,负责卫生责任区的清扫和保洁工作,配合学校的有关评价制度制定“环保班规”,规范同学的环保行为;与此同时,还要督促学生把教室卫生、宿舍内务、周边的环境卫生做好,使班级在学校的环卫 “流动红旗”评比中取得好成绩,也使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得到应有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为学生构筑环保实践平台
环境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具有较好环保行为的“学校人”,过渡成为有良好行为的“社会人”,被社会认可,被群众称赞,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公民。
我校地处临桂县城,从2011年12月至今,全面启动“洁净临桂”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美丽临桂·清洁城乡”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一方面,我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为指导,身体力行,起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榕山路、榕山社区清理街道卫生;布置学生回家带头清扫门前屋后的排水沟,做群众的环保榜样,深得群众好评。
【关键词】环保教育 环境意识 环保行为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既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又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加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作为中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资源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一、加强学生环境意识教育
环境意识是环保行为的基础,环境意识提高了,就懂得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的人,可促进自己的行为符合环保要求,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水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环境是创造一切精神文化的源泉。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优美的环境需要较高的环境意识去维护。认识了这一点,人们就会自觉养成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好行为、好习惯。因此,中职教师可通过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来增进学生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我国的环境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课程;而环境教育内容,通常是蕴藏在各学科的知识教学之中。各学科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环保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环境知识、环保意识有机结合,灵活渗透,使之三位一体,同时取得一定的收获。
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保护资源环境”教学中(第十二课第三框),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与环境问题;理解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结合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内容,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循环经济试点,“限塑令”等等,通过知识传授、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老师点拨总结等环节,提升学生“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奢侈浪费为耻”的道德情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并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遵纪守法,规范自身行为、崇尚绿色生活,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开展以“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题班会,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素材很多,例如每年的2—3月份,与水有关的环境纪念日就有多项:2月2日的“国际湿地日” 、3月22日的“世界水日” 、 3月22日—28日的“中国水周” 。班主任可用这些节日或纪念日为素材,举行多种名目的主题班会。如“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纪念‘国际湿地日’爱我临桂,爱我会仙” 。因为我县的会仙镇拥有丰富的国际湿地文化资源,得到研究世界湿地文化专家的青睐。因地制宜举行这样的主题班会,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要做好相关工作。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懂得相关意义。如节水的标志及其寓意,环境纪念日有哪些,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等。课上,要适当地把多媒体技术搬进课堂 ,制作相关课件或撷取某些新闻媒体片段,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营造气氛,让学生产生逼真形象的感觉,对主题班会产生兴趣,更好地了解全球水体结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现实中的浪费用水现象、水资源的污染现状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唤起学生觉醒,提高环保意识,明确“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的道理 。课外,还可进行拓展延伸:“在中国,当前倡导绿色消费,其观念和行为的内容有哪些,自己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以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二、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
(一)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利用手抄报、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县和市组织开展的“环境小报”竞赛、文明风采大赛、环境知识问卷调查、编写环保小论文等活动,扩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有效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良好行为的形成,需要氛围的熏陶、舆论的监督和制度的监管。中职生总体素质较低,卫生习惯较差,乱扔果皮、纸屑,离开宿舍不关灯,离开浴室不关水现象比较严重。要纠正他们这些不良行为,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务必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批评、互相监督等机制,有一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管理办法。还要靠科学的评价机制和集体力量来扬长避短,督促大家共同遵守相关的环保制度。如为完成学校分配给本班卫生责任区的卫生工作,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轮流值日,负责卫生责任区的清扫和保洁工作,配合学校的有关评价制度制定“环保班规”,规范同学的环保行为;与此同时,还要督促学生把教室卫生、宿舍内务、周边的环境卫生做好,使班级在学校的环卫 “流动红旗”评比中取得好成绩,也使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得到应有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为学生构筑环保实践平台
环境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具有较好环保行为的“学校人”,过渡成为有良好行为的“社会人”,被社会认可,被群众称赞,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公民。
我校地处临桂县城,从2011年12月至今,全面启动“洁净临桂”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美丽临桂·清洁城乡”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一方面,我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为指导,身体力行,起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榕山路、榕山社区清理街道卫生;布置学生回家带头清扫门前屋后的排水沟,做群众的环保榜样,深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