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消失后的中国官场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90后新娘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公务员办婚宴有了诸多规矩,不能请同事,同一系统的也不能请;办婚宴要打报告,要向组织表明自己只请亲戚。”90后新娘说的是在她筹办婚礼时,身为公务员的父亲的“遭遇”。
  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三年多后,官场吃喝之风得到遏止,就连领导干部的婚宴、寿宴等“私人聚会”也受到监督。当各种名目的请客吃饭消失不见后,官场必然会发生连锁反应。
  婚宴不能随便办
  红白喜事,一直是中纪委监督检查的重点。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三年多来,全国已累计查处相关违规问题十多万起。从查处的问题类型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问题最突出,其次便是大办婚宴丧事。
  “我们部里并没有规定婚宴要怎么请。”国务院某部委一位处长说,单位里同事之间走得近的会随礼,“多数情况下,结婚的人只是给大家发点糖”。
  与中央相比,地方公务员之间除了工作关系,极有可能叠加同乡、同学或其他私人关系。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婚宴请客,地方纪委往往制订更加严格的规定。前文提到的90后新娘父亲,本身就是当地纪检系统干部,在涉及执纪部门自己人的行为监督时,要求自然更加苛刻。
  “结婚不是说不能请,但是绝对不敢随份子。”浙江公务员王淼告诉记者,“原来的做法是,要是单位某个人结婚,大家统一每人随礼200块钱,但现在这个都不敢给了。”
  因为地方纪委对于婚宴监督极严,地方公务员并不敢在婚宴规模上越雷池一步,但也有变通的招数。某省一机关科长透露:“我们会在婚礼前分批请客,很多人都偷偷这么做。”
  这种“分批请客”现象并不是个例。2015年12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披露了湖南一起婚宴前办“预备餐”的案例:
  2015年5月,湖南长沙岳麓区坪塘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肖国强要给儿子操办婚礼。事前,他在岳麓区教育局纪委进行书面申报,说婚宴时间定在5月2日,规模为30桌。5月1日,肖国强在该区某酒店安排了44桌“预备餐”。5月2日,肖又在该酒店为儿子举办正式婚宴,共29桌。
  两天后,岳麓区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当即责令区教育局纪委迅速调查核实情况。湖南省纪委在通报中称:肖国强分批次为儿子操办婚宴,共计设酒席73桌,桌数严重超标,给予肖国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党总支书记职务,并责令其退还违规收取的礼金。
  从目前反腐败形势看,党员干部举办婚宴尚在有条件允许范围之内,但其他形式的私人宴请则被严格限制。一位机关干部说:“升学、孩子满月、父母寿辰、乔迁这四样有明文规定,一概不允许请客了。”
  不吃饭,好办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以前的中国官场,出席各种饭局是许多领导干部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如果一个干部没有人请他吃饭,不仅是缺乏官场资源的表现,也是十分没有面子的事。
  然而,官场上的“饭局文化”在近三年来正发生变化。2015年12月4日,中央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习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八项规定”三年:司长生活有何改变》称:“今天,新一届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正好三年。我的同学、中央机关的一位司长在朋友圈里写道:感谢中央,那些无聊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她的感慨引发大家纷纷点赞。”
  以前,官场里的请客吃饭,并非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更多像是官员们之间的人情往来。如今,官场饭局不再,办事效率比以前高,王淼对此就深有体会。
  王淼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已超过十年,在以前,各部门之间互相请客吃饭很正常,特别是年底。“因为年底要考核,市委考核办会联合三四十个部门的人一起下基层考核,哪个部门考核压力大,就请对口的考核办成员吃饭。”王淼说,“现在不再组团到基层,只要你把自己一年做过的事报上来就行。”
  官场不再请客吃饭后,更重要的影响在于日常部门不再无故“刁难”对方。王淼就感觉,现在办公事比以前顺畅,各个部门互相给面子。
  公款吃喝没有了,
  “正事”有钱花了
  习骅说,中央“八项规定”对官场“饭局文化”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八项规定”出台之初,如果有人打来电话组织饭局,公务人员一般都语气轻松地回答说:“过一阵子再说吧。”第二阶段是动真格阶段,中央决心逐渐显露,从严治党上紧发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天天发布相关消息,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第三阶段是向纵深发展阶段,如果再有人悄悄地发出邀请,很多人回答得都很干脆:“有事说事,吃饭就算了吧。”
  当公款吃喝被越来越严格限制后,许多单位正常的支出报销更顺畅了。公务员李华宇在某省厅工作,以前想更换一下办公用品非常困难,但他现在明显感觉领导“大方”了。
  “有一次,领导看我电脑很旧了,他就说,你老出差,没有好电脑怎么行,快去挑一个。”李华宇马上去电脑城换了一台新电脑。
  年底时,领导把李华宇所在处室的五个人叫过去,非常严肃地问:“你们给我好好想想,哪些地方还需要花钱呢?”
  像李华宇单位领导一样,许多党政机构都遇到类似的状况——公款没浪费在吃喝上了,“钱多了还不知道怎样花”。
  (邱宝珊荐自《老年文汇报》)
其他文献
这波“中国浪潮”有一个此前几次科技革命都没实现的突破,那就是,这波新浪潮从一开始,就让普通人有极其明显的获得感。  最近,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  和早些年来华的西方記者、作家不一样,他们来华是试图以中国为标杆,来定义世界新的未来。  《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凯文·凯利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包括互联网,包括机器人,包括AI。”  《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感叹:“中
编者按:40年前的1977年12月,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恢复高考连同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为纪念这一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特选刊此文。  查全性先生,武汉大学教授、电化学家,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让查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
老家的景叔是一位木匠,他年轻时跟随同村的师傅学习技艺,并没有什么工具书可查。景叔的师傅,名字叫小狗。在很长一段时期,村里的木工活儿,基本上被他们师徒二人承包了。谁家闺女要出嫁了,备好了木材,嫁妆就要做上一两个月。那确实是慢活。每天就像上班一样,他们准时到达。墨盒、刨子、斧头、锯,就用这些工具慢慢打磨,不用一颗钉子,就能做出各式衣柜和桌子。完工的那天晚上,东家往往会做上几个菜,喊两个陪酒的——工钱当
任仲夷向中央作检讨  老一辈革命家在作思想检讨之外,也有不少作工作检讨的时候。从这些工作检讨中能看出他们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敢于担当的精神。  1982年,广东一些干部利用开放之机,进行走私贩私和倒买倒卖,为此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整顿党风。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打电话说,政治局常委以为广东的同志思想还不通,还有些问题没“讲
〔摘 要〕以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发展南岸区社区信息服务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城市社区开放的现状及信息服务社会化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社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3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9-0012-0
以“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丧城失地为标志,国际反恐形势逐渐进入“后‘伊斯兰国”’新阶段。大批恐怖分子流窜到各地,全球恐怖活动频度与热度上升,国际恐怖与反恐怖将进入新的治乱周期。  病根难除  如今,“伊斯兰国”已出现中心衰落、分支活跃的新局面,其暴恐思想和实质威胁并未随着在伊拉克、叙利亚的实体瓦解而削弱,反而四处流窜,疯狂作案。“伊斯兰国”可以用军事压制,但只凭武力恐难以去除根源。  “伊斯兰国”得
朋友小聚,偶尔谈到某热播连续剧,有人戏称其为“中产阶级堕落宝典”,当场被一位淑女善意提醒:“您可别成九斤老太啊!”于是哄堂大笑。  话题很快切换,我却不禁暗自浮想联翩起来。哄笑之由,并非座中一客被誉为“九斤老太”,乃因说者自居时髦,却一本正经吐出一个很落伍的词,这多少有点幽默。  “九斤老太”,魯迅小说《风波》里一笔带过的人物,与阿Q、祥林嫂、闰土、假洋鬼子、孔乙己一道,一度成为货真价实的流行语,
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85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1906年,遇到过许多大风大浪,曾经一度颠沛流离。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重庆,一个炸弹在我身边爆炸,旁边的人死了,我竟没有受伤。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我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这样一种说法:流水的总统,铁打的华尔街。  华盛顿和华尔街之间隔着什么?一道“旋转门”而已。而在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中,玩“旋转门”玩得最利索的当属高盛。  作为一家有140多年历史的金融机构,高盛的高管们完美地演绎了如何在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实现官商身份的自如转换。从西德尼·温伯格、罗伯特·鲁宾、亨利·保尔森到如今的史蒂文·努钦,高盛系的精英们始终活跃在华盛顿的政治舞台上,并造就了
2020年6月21日,由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主办的留学云直播父亲节特辑圆满结束。在本期直播中,嘉宾们分析了中美关系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针对美国留学是否会遇冷、如何在特殊时期解决学业中的难题、怎样权衡利弊作出最好的选择、等问题为同学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忠告,并对观众提问进行了解答。  记者_汝元昕 编辑_刘薇禛平 设计_李阳  嘉宾简介Guest profile  俞立中  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