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医疗机构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单位,医疗机械的运行安全、技术先进性等都与人民的就医质量甚至社会的稳定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医疗机构获取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因此,应针对医疗机械的投资效益展开科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投入,提高效益,帮助群众解决“看病贵”的难题,同时也使医疗机构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医疗机械;投资效益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准入政策不断放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将会成为热点。
一、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前景
我国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前景看好基于以下三点:首先,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市场正保持高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多学科交叉行业,其外延不断扩大,将出现更多新增领域。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会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增长,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市场销售额比例约为 1∶4,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 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未来几年,我国有望成为医疗领域全球第一大市场。其次,国产设备迎来更多机会。近几年,我国频出新政,鼓励医疗器械国产化。目前,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很多企业正发力提升研发能力,向高端领域进军。值得关注的是,分级诊疗改革不断深入,逐渐在全国铺开,这将促使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国产设备将会获得更多机会。最后,行业整合带来发展新生态。跨界并购是行业巨头突破行业天花板的主要方式。在过去20 年中,医疗器械各大巨头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跨界并购。早期进入医疗器械领域的行业巨头在并购浪潮推动下,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抢占先机,获得较多市场资源。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加速整合是必然趋势。整合后,行业内将形成数家大型企业集团既合理分工又竞争合作的局面,发展前景乐观。核心技术成为投资关键点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行业。未来十年是该行业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时期。但目前来看,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对于高端市场,例如手术机器人、AI 医疗、微创等领域,我国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若想实现进口替代,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进行产品改革和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而核心技术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竞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只有核心技术过硬,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投资机构应倾向于具有核心技术产品或者市场已有初步规模的企业。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找准细分市场是重中之重。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可关注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相对较高,或者临床需求较大且未被完全满足的细分领域。事实上,投资除了看技术、看领域之外,还要看企业创始人及其团队的能力水平。管理团队一定要非常熟悉行业,掌握核心技术,且生产管理要有很成熟的方案。此外,团队架构要合理。对于股权分散,或者是核心团队人员都未得到激励的团队,应谨慎考虑。
综上所述,受益于政策、需求及产业链的多重利好,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价值凸显,投资前景乐观。
二、提高医疗机械投资效益的策略
(一)加强医疗机械购置前的论证
为确保投资效益,在购置医疗机械之前应做好全方面的科学论证,具体包括设备投资分析及收益分析等,从设备的技术需求、使用寿命、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展开论证。医疗结构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从各专业角度、各时限展开分析论证,并且提供历史数据对当前数据的评估进行支持。管理部门提供拟购医疗机械所需技术支持及更新信息、安装配套条件信息以及设备对运行场地的需求等信息,并由财务部提出购置设备经济效益预测意见。论证参与的人员专业素养越高、数据量越大越精准,论证内容越详细,那么论证的结果准确性就越高。
(二)加強成本核算与折旧管理
医疗机械投资效益的分析与其使用寿命及折旧等情况具有直接性关系,医疗机构对于设备的这就采用的传统方法为平均年限法,也就是将医疗机械视为固定财产,以10年为一个使用周期进行折算折旧,对成本进行月度核算,但实际上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配套技术更新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设备的使用周期能够达到 10 年。在进行医疗机械折旧是不但要考虑自然寿 命,同时还需分析其经济与技术寿命情况,可选择递减折旧及加速折旧法,其特点是在设备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相对加快折旧速率,从而使设备得到更多的成本补偿。
(三)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续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设备调整方案,在设备绩效考核中增加绩效内容,从购置开始建立专项档案并明确设备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分别从设备质量与安全、使用效率及实际贡献方面进行考核,若考核结果未达标,则应提高使用效率。针对长期无法通过考核的医疗机械需停用或报废处理。另外,应成立设备检查与设计部门,在医疗机械的采购、运行以及行风方面进行干预。针对部分由于配套技术的更新问题而被闲置的设备,为了进一步挖掘其使用功能,审计部门应与采购部门取得进一步沟通,使其提供大宗物资的采购回报,并且对设备的后期使用情况开展一定的跟踪管理,尽量提供设备的利用率。
(四)加强统筹、调配管理
通过对医疗机械的统筹与调配管理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防止闲置问题。医疗机构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公用性特点,例如输液泵、监护设备等,若可以对通用性较强的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先明确设备基数,再将其他未饱和的设备进行流动、调配管理,变换折旧方法,根据设备使用时间以及租用性质进行费用折算,比每个单元配备充足基数的方法更经济,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医疗机械的重复投资。
(五)提高医疗机构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这就对本单位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提供了较为严格的要求,管理人员需对设备管理工作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针对各种问题的诱因进行细致研究,摸索出问题的合理解决对策与设备管理的完善方案,将成本管理工作发展为一把手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重视,从而引导医疗机构走上低耗、优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诗旸.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效益评价体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20(06):84-85.
关键词:医疗机械;投资效益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准入政策不断放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将会成为热点。
一、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前景
我国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前景看好基于以下三点:首先,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市场正保持高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多学科交叉行业,其外延不断扩大,将出现更多新增领域。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会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增长,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市场销售额比例约为 1∶4,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 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未来几年,我国有望成为医疗领域全球第一大市场。其次,国产设备迎来更多机会。近几年,我国频出新政,鼓励医疗器械国产化。目前,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很多企业正发力提升研发能力,向高端领域进军。值得关注的是,分级诊疗改革不断深入,逐渐在全国铺开,这将促使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国产设备将会获得更多机会。最后,行业整合带来发展新生态。跨界并购是行业巨头突破行业天花板的主要方式。在过去20 年中,医疗器械各大巨头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跨界并购。早期进入医疗器械领域的行业巨头在并购浪潮推动下,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抢占先机,获得较多市场资源。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加速整合是必然趋势。整合后,行业内将形成数家大型企业集团既合理分工又竞争合作的局面,发展前景乐观。核心技术成为投资关键点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行业。未来十年是该行业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时期。但目前来看,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对于高端市场,例如手术机器人、AI 医疗、微创等领域,我国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若想实现进口替代,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进行产品改革和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而核心技术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竞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只有核心技术过硬,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投资机构应倾向于具有核心技术产品或者市场已有初步规模的企业。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找准细分市场是重中之重。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可关注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相对较高,或者临床需求较大且未被完全满足的细分领域。事实上,投资除了看技术、看领域之外,还要看企业创始人及其团队的能力水平。管理团队一定要非常熟悉行业,掌握核心技术,且生产管理要有很成熟的方案。此外,团队架构要合理。对于股权分散,或者是核心团队人员都未得到激励的团队,应谨慎考虑。
综上所述,受益于政策、需求及产业链的多重利好,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价值凸显,投资前景乐观。
二、提高医疗机械投资效益的策略
(一)加强医疗机械购置前的论证
为确保投资效益,在购置医疗机械之前应做好全方面的科学论证,具体包括设备投资分析及收益分析等,从设备的技术需求、使用寿命、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展开论证。医疗结构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从各专业角度、各时限展开分析论证,并且提供历史数据对当前数据的评估进行支持。管理部门提供拟购医疗机械所需技术支持及更新信息、安装配套条件信息以及设备对运行场地的需求等信息,并由财务部提出购置设备经济效益预测意见。论证参与的人员专业素养越高、数据量越大越精准,论证内容越详细,那么论证的结果准确性就越高。
(二)加強成本核算与折旧管理
医疗机械投资效益的分析与其使用寿命及折旧等情况具有直接性关系,医疗机构对于设备的这就采用的传统方法为平均年限法,也就是将医疗机械视为固定财产,以10年为一个使用周期进行折算折旧,对成本进行月度核算,但实际上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配套技术更新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设备的使用周期能够达到 10 年。在进行医疗机械折旧是不但要考虑自然寿 命,同时还需分析其经济与技术寿命情况,可选择递减折旧及加速折旧法,其特点是在设备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相对加快折旧速率,从而使设备得到更多的成本补偿。
(三)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续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设备调整方案,在设备绩效考核中增加绩效内容,从购置开始建立专项档案并明确设备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分别从设备质量与安全、使用效率及实际贡献方面进行考核,若考核结果未达标,则应提高使用效率。针对长期无法通过考核的医疗机械需停用或报废处理。另外,应成立设备检查与设计部门,在医疗机械的采购、运行以及行风方面进行干预。针对部分由于配套技术的更新问题而被闲置的设备,为了进一步挖掘其使用功能,审计部门应与采购部门取得进一步沟通,使其提供大宗物资的采购回报,并且对设备的后期使用情况开展一定的跟踪管理,尽量提供设备的利用率。
(四)加强统筹、调配管理
通过对医疗机械的统筹与调配管理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防止闲置问题。医疗机构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公用性特点,例如输液泵、监护设备等,若可以对通用性较强的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先明确设备基数,再将其他未饱和的设备进行流动、调配管理,变换折旧方法,根据设备使用时间以及租用性质进行费用折算,比每个单元配备充足基数的方法更经济,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医疗机械的重复投资。
(五)提高医疗机构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这就对本单位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提供了较为严格的要求,管理人员需对设备管理工作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针对各种问题的诱因进行细致研究,摸索出问题的合理解决对策与设备管理的完善方案,将成本管理工作发展为一把手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重视,从而引导医疗机构走上低耗、优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诗旸.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效益评价体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20(0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