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杭州、金华等地50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影响浙江省居民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因素。利用统计软件spss,并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卡方检验,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依次为:子女数、居住地区、慢性病、受教育程度。最后为养老机构营销策略的调整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口 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 需求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传统的养老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分离开来,而“医养结合”模式能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被学界广泛认可的“医养结合”模式可归纳为以下3种,分别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简称“机构养老”),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医院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整合(“社区养老”)。在我国已初步形成的医养结合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养老机构是社会化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本文从老年群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一、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设计《老年人口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慢性病),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养老医疗保险情况,医养结合需求情况等。本研究选择的调查对象为杭州、金华等地城镇及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的居民,数据收集期限为2017年7月1日至15日。因调查总体满足有限总体数量条件,进而在满足可信度为95%,允许误差不超过5%的取样条件下,样本最大估计值为384份,调研过程共发放43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28%,故认为该项调查样本量合理且有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同时辅之以方便抽样的非随机抽样方法,另考虑调查群体的特殊性,为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近80%的样本量结合访谈方式进行。
3.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原始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分析。即先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明确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分析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群体的人口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上表1所示。总体上老年居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其中46.1%为小学及以下学历,仅26.6%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独生子女及二孩家庭累计比例已达62%,两者为目前主流家庭结构,其中一孩家庭仅次于二孩家庭2.6%的差额,可见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将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医疗保险覆盖率较养老保险已达更高水平,且城乡差异较为显著。目前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已高达64.9%,极有可能对我国各卫生系统、养老产业,尤其对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造成一定压力,加剧医疗服务资源的紧缺。最后,就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偏好分析,居家养老仍是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次之为机构养老,最少见为医院养老模式。综上,样本统计量分布基本呈正态,且与目前老年人口特征形态较为契合,抽样科学性及有效性较高。
2.影响老年居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因素。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影响老年群体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身体情况,年龄,子女数量,医疗及养老保险,月收入等,本文根据已有研究设计影响因素变量,并根據计量分析,对养老机构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挖掘与完善。除居住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慢性病等变量采用虚拟变量赋值方式,其余单选题只定义一个变量,多选题则采用多重分类法分别进行赋值。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是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院及社区诊所合作提供医疗服务,较普通养老机构,其优点为医疗服务更及时且养老服务更到位。研究根据回归分析统计检验p值大小进行排序,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为子女数、居住地区、慢性病、受教育程度。详见表2。
三、讨论
1.医养结合需求受家庭结构影响。老年居民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受家庭结构的影响最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子女数量与居民选择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概率呈显著负相关。从单因素分析可以看出,选择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比率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无子及单个子女家庭老年居民选择机构养老的比率最高,分别为62.50%与35.34%,因此家庭结构是影响老年人口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非常关键的变量。子女数量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精神慰藉与子女经济支持的可及性,无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因家庭养老资源有限,其对社会化养老资源的需求必然高于多子女家庭。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四十年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纷纷开始进入老年,基于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将不断上升。
2.医养结合需求存在城乡差异。老年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需求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前者比例为29.69%后者则为14.52%,可见城镇地区的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度更高,侧面也反应出城镇地区居民对养老机构的认可度较农村居民更高。基于此,养老机构应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城镇居民,兼顾并挖掘农村居民的机构养老需求。
3.医养结合医疗功能的认可度有待提高。慢性病是衡量老年人口身体状况的直接指标。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选择呈负相关,即有慢性病的老年居民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概率更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现有的养老机构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提供单一的养老服务。因此大部分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中的养老功能认可度、支持度较高,而对其医疗服务则抱有相对怀疑态度,与此同时表现出对医院、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的绝对信任。
4.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医养结合需求。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即受教育水平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选择养老机构的比例将逐步走高。学历越高的老年人口,对以养老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认可度、支持度更高,且伴随着自身经济能力可及范围更大,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更高。尤其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口更趋于选择医疗服务由周边医院或社区诊所提供的合作型模式,该模式可以满足高学历群体对专业化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建议
1.加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整合。养老机构应摒弃传统定位,将原先仅提供单一的养老服务转换为医疗与养老服务并重,亟需加强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整合与效率。其中,内设医疗部门的养老机构,须严格要求并控制医疗服务的质量,尽快组建和提升专业的老年医学团队;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型的养老机构,须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匹配合作。基于此,养老机构必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满足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并得到政府卫生局、医院等权威机构的认证,方能提高老年居民对养老机构医疗功能的认可度。
2.提供精准的医养结合供给方案。养老机构应建立客户分类系统,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定制服务,进而实施精准的医养结合供给方案。应适当关注并挖掘无子及独生子女家庭老年居民的需求,给予适当的精神慰藉,如贴心亲子服务,节日关怀等,满足该部分人群特殊养老需求。针对医养结合的城乡差异特征,在数量及质量上,可开设不同档次、不同养老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效满足不同居住地区老年人口细分医养结合需求。综上,着力开发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产业经济链,进而提供精确的供给方案将会是医养结合社会养老体系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姚婷婷,吴宗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1):8-10+20.
[2]肖畅,孙瑞华,刘梦,张殷然,刘诗洋,桂玥,胡凌娟.北京市医养结合定点机构周边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02):22-25.
[3]窦全勇.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7,(02):63-66.
关键词:老年人口 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 需求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传统的养老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分离开来,而“医养结合”模式能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被学界广泛认可的“医养结合”模式可归纳为以下3种,分别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简称“机构养老”),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医院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整合(“社区养老”)。在我国已初步形成的医养结合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养老机构是社会化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本文从老年群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一、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设计《老年人口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慢性病),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养老医疗保险情况,医养结合需求情况等。本研究选择的调查对象为杭州、金华等地城镇及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的居民,数据收集期限为2017年7月1日至15日。因调查总体满足有限总体数量条件,进而在满足可信度为95%,允许误差不超过5%的取样条件下,样本最大估计值为384份,调研过程共发放43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28%,故认为该项调查样本量合理且有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同时辅之以方便抽样的非随机抽样方法,另考虑调查群体的特殊性,为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近80%的样本量结合访谈方式进行。
3.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原始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分析。即先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明确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分析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群体的人口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上表1所示。总体上老年居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其中46.1%为小学及以下学历,仅26.6%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独生子女及二孩家庭累计比例已达62%,两者为目前主流家庭结构,其中一孩家庭仅次于二孩家庭2.6%的差额,可见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将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医疗保险覆盖率较养老保险已达更高水平,且城乡差异较为显著。目前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已高达64.9%,极有可能对我国各卫生系统、养老产业,尤其对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造成一定压力,加剧医疗服务资源的紧缺。最后,就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偏好分析,居家养老仍是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次之为机构养老,最少见为医院养老模式。综上,样本统计量分布基本呈正态,且与目前老年人口特征形态较为契合,抽样科学性及有效性较高。
2.影响老年居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因素。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影响老年群体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身体情况,年龄,子女数量,医疗及养老保险,月收入等,本文根据已有研究设计影响因素变量,并根據计量分析,对养老机构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挖掘与完善。除居住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慢性病等变量采用虚拟变量赋值方式,其余单选题只定义一个变量,多选题则采用多重分类法分别进行赋值。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是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院及社区诊所合作提供医疗服务,较普通养老机构,其优点为医疗服务更及时且养老服务更到位。研究根据回归分析统计检验p值大小进行排序,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为子女数、居住地区、慢性病、受教育程度。详见表2。
三、讨论
1.医养结合需求受家庭结构影响。老年居民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受家庭结构的影响最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子女数量与居民选择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概率呈显著负相关。从单因素分析可以看出,选择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比率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无子及单个子女家庭老年居民选择机构养老的比率最高,分别为62.50%与35.34%,因此家庭结构是影响老年人口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非常关键的变量。子女数量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精神慰藉与子女经济支持的可及性,无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因家庭养老资源有限,其对社会化养老资源的需求必然高于多子女家庭。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四十年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纷纷开始进入老年,基于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将不断上升。
2.医养结合需求存在城乡差异。老年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需求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前者比例为29.69%后者则为14.52%,可见城镇地区的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度更高,侧面也反应出城镇地区居民对养老机构的认可度较农村居民更高。基于此,养老机构应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城镇居民,兼顾并挖掘农村居民的机构养老需求。
3.医养结合医疗功能的认可度有待提高。慢性病是衡量老年人口身体状况的直接指标。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选择呈负相关,即有慢性病的老年居民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概率更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现有的养老机构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提供单一的养老服务。因此大部分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中的养老功能认可度、支持度较高,而对其医疗服务则抱有相对怀疑态度,与此同时表现出对医院、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的绝对信任。
4.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医养结合需求。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即受教育水平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选择养老机构的比例将逐步走高。学历越高的老年人口,对以养老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认可度、支持度更高,且伴随着自身经济能力可及范围更大,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更高。尤其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口更趋于选择医疗服务由周边医院或社区诊所提供的合作型模式,该模式可以满足高学历群体对专业化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建议
1.加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整合。养老机构应摒弃传统定位,将原先仅提供单一的养老服务转换为医疗与养老服务并重,亟需加强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整合与效率。其中,内设医疗部门的养老机构,须严格要求并控制医疗服务的质量,尽快组建和提升专业的老年医学团队;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型的养老机构,须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匹配合作。基于此,养老机构必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满足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并得到政府卫生局、医院等权威机构的认证,方能提高老年居民对养老机构医疗功能的认可度。
2.提供精准的医养结合供给方案。养老机构应建立客户分类系统,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定制服务,进而实施精准的医养结合供给方案。应适当关注并挖掘无子及独生子女家庭老年居民的需求,给予适当的精神慰藉,如贴心亲子服务,节日关怀等,满足该部分人群特殊养老需求。针对医养结合的城乡差异特征,在数量及质量上,可开设不同档次、不同养老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效满足不同居住地区老年人口细分医养结合需求。综上,着力开发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产业经济链,进而提供精确的供给方案将会是医养结合社会养老体系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姚婷婷,吴宗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1):8-10+20.
[2]肖畅,孙瑞华,刘梦,张殷然,刘诗洋,桂玥,胡凌娟.北京市医养结合定点机构周边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02):22-25.
[3]窦全勇.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7,(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