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和考试中,很多同学对生活与哲学部分的主观题解答很头疼,其观点太多,而且容易混淆。本文结合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部分的例题分析,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范例1——依据类(为什么类、意义类)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要说明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依据。
解析 通常同学们会犯以下错误:1. 审题不准,回答了“唯物辩证法”以外的知识,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2. 要点不全。只答了“联系观”或“矛盾观”中的相关内容;3. 漏掉原理的相关方法论或未结合材料分析。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结合材料+表态)[原理+方法论+材料]
②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原理)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方法论)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结合材料)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方法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结合材料+表态)
点拨 哲学题的解题格式一般分为三步,即“世界观+方法论+结合材料”。例如:回答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世界观,紧接着方法论就是“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部分同学在平日的练习中为了节约时间,只写原理方法论,而不结合材料的分析问题,长此以往,将不良的答题惯性带到了考试当中。
范例2——措施类(怎么办类、如何类、建议类)
材料一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解析 大家会犯的错误有:1. 只会机械地照抄照搬书本的相关哲学知识,而不会联系背景材料。2. 不会从设问入手,带着问题读材料;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或中心问题(同时不能忽略整体思想),不会抓关键词(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3. 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含义把握不准,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答错原理观点或只沾了一点儿边,把不该答的也答上。
参考答案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矛盾凸现,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解决的相应措施。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好经济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点拨 1.扎实掌握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对题目展开全面分析,明确矛盾分析法包含多少知识点。
2.理论联系实际。不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做到切准题目,做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仔细审题,不混淆了问题类型。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题目,不要回答成“怎么做”或“如何做”。
1.材料一 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 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 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
③坚持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度的,过度砍伐会走向反面。
范例1——依据类(为什么类、意义类)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要说明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依据。
解析 通常同学们会犯以下错误:1. 审题不准,回答了“唯物辩证法”以外的知识,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2. 要点不全。只答了“联系观”或“矛盾观”中的相关内容;3. 漏掉原理的相关方法论或未结合材料分析。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结合材料+表态)[原理+方法论+材料]
②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原理)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方法论)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结合材料)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方法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结合材料+表态)
点拨 哲学题的解题格式一般分为三步,即“世界观+方法论+结合材料”。例如:回答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世界观,紧接着方法论就是“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部分同学在平日的练习中为了节约时间,只写原理方法论,而不结合材料的分析问题,长此以往,将不良的答题惯性带到了考试当中。
范例2——措施类(怎么办类、如何类、建议类)
材料一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解析 大家会犯的错误有:1. 只会机械地照抄照搬书本的相关哲学知识,而不会联系背景材料。2. 不会从设问入手,带着问题读材料;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或中心问题(同时不能忽略整体思想),不会抓关键词(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3. 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含义把握不准,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答错原理观点或只沾了一点儿边,把不该答的也答上。
参考答案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矛盾凸现,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解决的相应措施。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好经济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点拨 1.扎实掌握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对题目展开全面分析,明确矛盾分析法包含多少知识点。
2.理论联系实际。不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做到切准题目,做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仔细审题,不混淆了问题类型。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题目,不要回答成“怎么做”或“如何做”。
1.材料一 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 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 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
③坚持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度的,过度砍伐会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