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乐队指挥,曾担任中央芭蕾舞团首席指挥,演出了《吉赛尔》、《天鹅湖》、《泪泉》、《红色娘子军》、《鱼美人》等中外芭蕾舞剧,广受好评。台上大气、细腻、洒脱,极具感染力:台下儒雅温厚、谦逊内敛、充满亲和力。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卞祖善。
退而不休宝刀未老
1999年底,卞祖善先生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一职正式退休。退休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他并没有过起悠闲的生活颐养天年,而是选择了做“空中飞人”。退而不休的生活反倒让他更加忙碌了,近十年来,卞老先生乘坐的航班不计其数。音乐仿佛给了卞老无穷的动力,他乘着音乐的翅膀飞遍了大江南北,飞遍了五洲四海。他不断地与乐团合作、交流,到外地讲学、演出,忙碌的行程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和对实现音乐全民教育梦想的殷切期望。今年3月份,卞祖善受聘为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从该院名誉院长,转身成为正式院长,他十分清楚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成为院长后,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和发展方向,都要肩负起责任。”虽然学校没有要求他坐班,但卞祖善还是坚持每个月都要去一两次青大,在他的一份校历上,荧光色的笔记录着在青岛大学的日子。可以想象到,由于卞祖善的加盟不仅使这个音乐学院声名鹊起,还给这个学校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开阔的眼界。
音乐是他命运的指南针
“优美的音乐能陶;台和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得以升华:能启迪与提高人们的智商,使人变得更聪明:还使人们获得愉悦和轻松的休息,并有助于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正如孔子所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卞祖善如是说,但是对于一生如传奇的卞祖善来说,音乐不仅如此,在他眼中音乐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引导着他踏入奇妙的音乐王国。他常说:“音乐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音乐,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我的个性。”
1936年卞祖善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贫苦的家庭,卞祖善13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为了求生,他冒险钻过铁丝网爬进镇江西站,跳上一列火车流浪到了上海,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被上海一家基督教难童教养院收容。在那里,他参加了唱诗班的赞美诗。兴许是他天生对音乐的热爱,兴许是音乐冥冥中指引着他,每当唱赞美诗的时候,他总是十分认真。这引起了为唱诗班伴奏的黄兰玉老师的注意,于是黄兰玉老师对孤儿院的院长说:“唱诗班那个男孩挺机灵的,我想教他弹钢琴。”就这样,卞祖善开始了他的学琴之路,在黄兰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卞祖善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很快。而后,上海解放,孤儿院解散了,如果想继续求学就必须考取所能够提供食宿的学校,卞祖善把目光投向了上海育才学校。1950年夏,卞祖善报考了育才学校的音乐组。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毫无准备的卞祖善紧张不已。主考官让他喝一支歌。唱什么呢?卞祖善在脑海里寻思了半天:在孤儿院学的是赞美诗,而现在是新社会呀!对了,唱《东方红》本来就不太会唱加上心慌,一曲《东方红》他只唱了两句便结束了,他回过神才发现只唱了头一句,尾一句。考官又让他弹钢琴,于是他选了汤普森第一册的最后一曲,不一会儿就弹完了,就这样考试持续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毫无信心的他懊恼地想着自己肯定名落孙山了。然而音乐又一次向这个孩子伸出了橄榄枝,放榜的时候,卞祖善仔细读了三遍榜,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他考入了育才学校。当时卞祖善心里欢呼雀跃的是食宿又有了保证,再也不必担心温饱问题了,而他不知道音乐的大门正向他缓缓打开。音乐仿佛是卞祖善生命中的指南针,为他指出走向音乐王国的道路。
说到如何走上了音乐指挥这条路,卞祖善仿佛打开了记忆的匣子,过往的回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指挥系,当年暑假,就有几位师兄劝卞祖善说:“卞祖善,新学年要成立指挥系,你去学习指挥吧。你耳朵好,键盘好,音乐理论也好,身材也不错,当指挥的条件不错!”当时立志于作曲的卞祖善有些心动,犹豫之际,没想到新建指挥系的主任杨嘉任老师也找到了他要他加入指挥系,但是倔强的卞祖善还在想着要在作曲方面下功夫,直到有人告诉他其实作曲和指挥并不矛盾,卞祖善才下决心选择了指挥系。五年本科指挥系学习的日子,卞祖善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他的心中只有音乐,对音乐名作的欣赏和钻研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如同孔子那种“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科五年来,经过师长的谆谆教诲和他自己的笃志好学,卞祖善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交响乐队专业指挥毕业生。
指挥家的灼灼其华
1961年,卞祖善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国家把他分配到北京,那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东方歌舞团、新影乐团和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当时东方歌舞团和新影乐团都是名气较大的音乐团,但是卞祖善的选择却让人们感到意外——他选择了实验芭蕾舞团,那时芭蕾舞团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体,而卞祖善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刚起步的芭蕾舞团,他想着自己是一名新人,选择一个新单位可以共同成长,那里肯定有着广阔的前景在等着他。那时卞祖善虽然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但却踌躇满志、信心十。如今中央芭蕾舞团早已饮誉世界,作为中芭的一员卞老感到无比的自豪。
回想起毕业后第一个指挥的曲目——《吉赛尔》,卞祖善记忆犹新。当时既无正式出版的《吉赛尔》总谱,也没有复印设备。“总谱”是七大本的照相本,看着这一叠将近一尺高的总谱,携带和翻阅都十分不便,卞祖善想着不如背下来吧。于是,他凭借超人的记忆力背谱指挥全剧。而后背谱指挥也渐渐成为了他的习惯。1962年,毕业刚满一年的卞祖善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排演《泪泉》,《泪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排完成的舞剧,对于卞祖善来说也是第一次独立工作的舞剧。那是一次挑战,当时导演、舞台美术设计师、主要演员都是新人,每个人花了大力气,先期钢琴排练主要演员的独舞和双人舞伴奏,卞祖善都亲力亲为,等到指挥时早已胸有成竹,即使不看谱也挥洒自如。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创作现实题材的芭蕾舞剧。1964年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首演,这是中国芭蕾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从中国审美观出发将西方的芭蕾舞技巧和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奇迹。而卞祖善作为一名指挥家被大众熟知,也是因为他与这部作品的缘分,他带着《红色娘子军》演遍了大江南北。
在卞祖善的音乐生涯里,由他指挥、首演和录音的曲目多达50余部,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直到现在卞祖善依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界,为指挥艺术继续发光发热。从一个沦落街头的流浪儿到一名享誉国际的音乐指挥家,卞祖善感慨万千。音乐本与他无缘,而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这些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是音乐的选择还是自助者 天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人生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对梦想的坚持,是不懈的努力让卞祖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愿做过渡的桥梁
“成为半个演奏家,半个声乐家,半个作曲家,一个当然的音乐理论批评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才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指挥家。”他的大学指导教师杨嘉仁教授的话影响了他的一生,而早已在指挥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卞祖善,至今还谦虚地称自己还在朝这方面努力,这样的谦逊的态度让人顿生敬意。他不承认自己是大师,更愿称自己是帮助培养大师的过渡者。如今,中国的指挥事业、音乐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卞祖善先生说:“这是个一日千里的时代,这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我要尽力当一个好的过渡。”这样甘愿奉献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而今他还在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不断地奋斗着,他时刻用鲁迅的那句“许多事要赶快做”激励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为海内外各种报刊撰文,发表音乐评论,普及音乐知识。与此同时,他还深入到许多大、中院校和机关团体、科研单位,进行交响乐的普及工作。
面对这个时代,卞祖善感到兴奋,感到眼前一片光明。如果说“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是卞祖善青年奋斗的写照,那么“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是他步入晚年的风采。他不断地与时间赛跑,夕阳无限好,如今他已年逾古稀却仍然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对未来始终充满着梦想和希望,在为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热。对话卞祖善
《华人世界》:您曾说过,听音乐录音就像吃“罐头食品”,现场欣赏音乐和听录音有什么不同?
卞祖善:听现场音乐是一种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是鲜活的:而音像制品的工艺制作和剪辑,使音乐缺乏内在的生命力,所以还是要提倡进音乐厅听音乐。
《华人世界》:我国交响乐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进步十分快,目前中国的交响乐有何喜忧?
卞祖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国爱乐乐团迎来了建团十周年喜庆的日子,十年虽然不长,但它在国内举办了很多有影响、高水平的音乐会,所以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一个爱乐乐团。前不久中国爱乐乐团又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团”,这在中国交响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了不起的成果。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国际一流乐团相比它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说在排练的周期、演出曲目的套数、培养听众的手段、全年演出场次和录音成果这些方面与国际一流乐团相比还是存在差距,包括整体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还需继续努力。
《华人世界》:近期中国交响乐坛会举办什么大型的活动吗?
卞祖善:我最近在编《中国西部交响乐团蓝皮书》一书,介绍中国西部16个交响乐团的历史和现状,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中国西部交响乐团的一些情况,以便迎接十月中旬将要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团音乐周。这个活动是由我发起倡议的,筹备已有三年时间,现在已经有点眉目了。举办这个音乐周实际上是为了从面上来推动中国的交响乐,因为交响乐光靠东部的发达地区是不平衡的。全国现存18个职业交响乐团,而其中的11个交响乐团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但是西部如果不迎头赶上,中国的交响乐发展就会不平衡,中国的交响乐只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地发展才有广阔的前景。
退而不休宝刀未老
1999年底,卞祖善先生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一职正式退休。退休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他并没有过起悠闲的生活颐养天年,而是选择了做“空中飞人”。退而不休的生活反倒让他更加忙碌了,近十年来,卞老先生乘坐的航班不计其数。音乐仿佛给了卞老无穷的动力,他乘着音乐的翅膀飞遍了大江南北,飞遍了五洲四海。他不断地与乐团合作、交流,到外地讲学、演出,忙碌的行程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和对实现音乐全民教育梦想的殷切期望。今年3月份,卞祖善受聘为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从该院名誉院长,转身成为正式院长,他十分清楚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成为院长后,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和发展方向,都要肩负起责任。”虽然学校没有要求他坐班,但卞祖善还是坚持每个月都要去一两次青大,在他的一份校历上,荧光色的笔记录着在青岛大学的日子。可以想象到,由于卞祖善的加盟不仅使这个音乐学院声名鹊起,还给这个学校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开阔的眼界。
音乐是他命运的指南针
“优美的音乐能陶;台和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得以升华:能启迪与提高人们的智商,使人变得更聪明:还使人们获得愉悦和轻松的休息,并有助于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正如孔子所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卞祖善如是说,但是对于一生如传奇的卞祖善来说,音乐不仅如此,在他眼中音乐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引导着他踏入奇妙的音乐王国。他常说:“音乐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音乐,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我的个性。”
1936年卞祖善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贫苦的家庭,卞祖善13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为了求生,他冒险钻过铁丝网爬进镇江西站,跳上一列火车流浪到了上海,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被上海一家基督教难童教养院收容。在那里,他参加了唱诗班的赞美诗。兴许是他天生对音乐的热爱,兴许是音乐冥冥中指引着他,每当唱赞美诗的时候,他总是十分认真。这引起了为唱诗班伴奏的黄兰玉老师的注意,于是黄兰玉老师对孤儿院的院长说:“唱诗班那个男孩挺机灵的,我想教他弹钢琴。”就这样,卞祖善开始了他的学琴之路,在黄兰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卞祖善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很快。而后,上海解放,孤儿院解散了,如果想继续求学就必须考取所能够提供食宿的学校,卞祖善把目光投向了上海育才学校。1950年夏,卞祖善报考了育才学校的音乐组。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毫无准备的卞祖善紧张不已。主考官让他喝一支歌。唱什么呢?卞祖善在脑海里寻思了半天:在孤儿院学的是赞美诗,而现在是新社会呀!对了,唱《东方红》本来就不太会唱加上心慌,一曲《东方红》他只唱了两句便结束了,他回过神才发现只唱了头一句,尾一句。考官又让他弹钢琴,于是他选了汤普森第一册的最后一曲,不一会儿就弹完了,就这样考试持续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毫无信心的他懊恼地想着自己肯定名落孙山了。然而音乐又一次向这个孩子伸出了橄榄枝,放榜的时候,卞祖善仔细读了三遍榜,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他考入了育才学校。当时卞祖善心里欢呼雀跃的是食宿又有了保证,再也不必担心温饱问题了,而他不知道音乐的大门正向他缓缓打开。音乐仿佛是卞祖善生命中的指南针,为他指出走向音乐王国的道路。
说到如何走上了音乐指挥这条路,卞祖善仿佛打开了记忆的匣子,过往的回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指挥系,当年暑假,就有几位师兄劝卞祖善说:“卞祖善,新学年要成立指挥系,你去学习指挥吧。你耳朵好,键盘好,音乐理论也好,身材也不错,当指挥的条件不错!”当时立志于作曲的卞祖善有些心动,犹豫之际,没想到新建指挥系的主任杨嘉任老师也找到了他要他加入指挥系,但是倔强的卞祖善还在想着要在作曲方面下功夫,直到有人告诉他其实作曲和指挥并不矛盾,卞祖善才下决心选择了指挥系。五年本科指挥系学习的日子,卞祖善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他的心中只有音乐,对音乐名作的欣赏和钻研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如同孔子那种“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科五年来,经过师长的谆谆教诲和他自己的笃志好学,卞祖善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交响乐队专业指挥毕业生。
指挥家的灼灼其华
1961年,卞祖善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国家把他分配到北京,那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东方歌舞团、新影乐团和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当时东方歌舞团和新影乐团都是名气较大的音乐团,但是卞祖善的选择却让人们感到意外——他选择了实验芭蕾舞团,那时芭蕾舞团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体,而卞祖善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刚起步的芭蕾舞团,他想着自己是一名新人,选择一个新单位可以共同成长,那里肯定有着广阔的前景在等着他。那时卞祖善虽然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但却踌躇满志、信心十。如今中央芭蕾舞团早已饮誉世界,作为中芭的一员卞老感到无比的自豪。
回想起毕业后第一个指挥的曲目——《吉赛尔》,卞祖善记忆犹新。当时既无正式出版的《吉赛尔》总谱,也没有复印设备。“总谱”是七大本的照相本,看着这一叠将近一尺高的总谱,携带和翻阅都十分不便,卞祖善想着不如背下来吧。于是,他凭借超人的记忆力背谱指挥全剧。而后背谱指挥也渐渐成为了他的习惯。1962年,毕业刚满一年的卞祖善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排演《泪泉》,《泪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排完成的舞剧,对于卞祖善来说也是第一次独立工作的舞剧。那是一次挑战,当时导演、舞台美术设计师、主要演员都是新人,每个人花了大力气,先期钢琴排练主要演员的独舞和双人舞伴奏,卞祖善都亲力亲为,等到指挥时早已胸有成竹,即使不看谱也挥洒自如。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创作现实题材的芭蕾舞剧。1964年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首演,这是中国芭蕾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从中国审美观出发将西方的芭蕾舞技巧和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奇迹。而卞祖善作为一名指挥家被大众熟知,也是因为他与这部作品的缘分,他带着《红色娘子军》演遍了大江南北。
在卞祖善的音乐生涯里,由他指挥、首演和录音的曲目多达50余部,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直到现在卞祖善依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界,为指挥艺术继续发光发热。从一个沦落街头的流浪儿到一名享誉国际的音乐指挥家,卞祖善感慨万千。音乐本与他无缘,而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这些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是音乐的选择还是自助者 天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人生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对梦想的坚持,是不懈的努力让卞祖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愿做过渡的桥梁
“成为半个演奏家,半个声乐家,半个作曲家,一个当然的音乐理论批评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才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指挥家。”他的大学指导教师杨嘉仁教授的话影响了他的一生,而早已在指挥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卞祖善,至今还谦虚地称自己还在朝这方面努力,这样的谦逊的态度让人顿生敬意。他不承认自己是大师,更愿称自己是帮助培养大师的过渡者。如今,中国的指挥事业、音乐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卞祖善先生说:“这是个一日千里的时代,这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我要尽力当一个好的过渡。”这样甘愿奉献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而今他还在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不断地奋斗着,他时刻用鲁迅的那句“许多事要赶快做”激励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为海内外各种报刊撰文,发表音乐评论,普及音乐知识。与此同时,他还深入到许多大、中院校和机关团体、科研单位,进行交响乐的普及工作。
面对这个时代,卞祖善感到兴奋,感到眼前一片光明。如果说“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是卞祖善青年奋斗的写照,那么“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是他步入晚年的风采。他不断地与时间赛跑,夕阳无限好,如今他已年逾古稀却仍然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对未来始终充满着梦想和希望,在为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热。对话卞祖善
《华人世界》:您曾说过,听音乐录音就像吃“罐头食品”,现场欣赏音乐和听录音有什么不同?
卞祖善:听现场音乐是一种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是鲜活的:而音像制品的工艺制作和剪辑,使音乐缺乏内在的生命力,所以还是要提倡进音乐厅听音乐。
《华人世界》:我国交响乐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进步十分快,目前中国的交响乐有何喜忧?
卞祖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国爱乐乐团迎来了建团十周年喜庆的日子,十年虽然不长,但它在国内举办了很多有影响、高水平的音乐会,所以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一个爱乐乐团。前不久中国爱乐乐团又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团”,这在中国交响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了不起的成果。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国际一流乐团相比它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说在排练的周期、演出曲目的套数、培养听众的手段、全年演出场次和录音成果这些方面与国际一流乐团相比还是存在差距,包括整体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还需继续努力。
《华人世界》:近期中国交响乐坛会举办什么大型的活动吗?
卞祖善:我最近在编《中国西部交响乐团蓝皮书》一书,介绍中国西部16个交响乐团的历史和现状,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中国西部交响乐团的一些情况,以便迎接十月中旬将要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团音乐周。这个活动是由我发起倡议的,筹备已有三年时间,现在已经有点眉目了。举办这个音乐周实际上是为了从面上来推动中国的交响乐,因为交响乐光靠东部的发达地区是不平衡的。全国现存18个职业交响乐团,而其中的11个交响乐团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但是西部如果不迎头赶上,中国的交响乐发展就会不平衡,中国的交响乐只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地发展才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