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但高中语文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更应该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本文就阅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阅读指导的层次性、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閱读层次,克服阅读盲目性,增强阅读效果。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社会需要主要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从这个方面说,只要是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
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喜欢《电脑爱好者》、有的喜欢《四书五经》、有的却去看《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不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苦事、一种负担。
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关键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朗读、背诵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背诵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诵,识记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种阅读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要求学生背下来后,对于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作文就大有好处。还可以在课本中划出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背诵,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名句。
(二)评点法。评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阅读时可以广泛地使用,运用评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三)读写法。读写法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比泛泛地读,机械地背,收效要胜过几倍。
(四)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如读论说文,就推测中心论点将怎么提出,可能会摆出什么论据,将会怎样逐层论述下去,最后将怎样结束。读小说就推测故事情节将怎样发展,矛盾冲突将如何激化并获得解决,人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可能怎样写。如果后边的安排正如自己所料,则说明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形成过程;如果后边的安排出乎自己的意料就要好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而自己却没想到,他的安排好在什么地方。如果作者的安排并不很好,也要想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样阅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抓住“文眼”精读法。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带起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中心。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巧妙设疑导读法。 “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引领。如选读前言、后记或者内容提要,再择其所需阅读,抛弃与自己所需无关的东西,专读所需要的材料。
(七)比较细读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但各课的写作目的不同,论证手法各异,因而各具特点。
(八)不求甚解速读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量成倍增长,读书要都“求甚解”,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资料库。做到广泛博览,开拓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把握速读这一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九)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阅读指导的层次性、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閱读层次,克服阅读盲目性,增强阅读效果。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社会需要主要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从这个方面说,只要是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
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喜欢《电脑爱好者》、有的喜欢《四书五经》、有的却去看《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不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苦事、一种负担。
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关键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朗读、背诵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背诵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诵,识记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种阅读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要求学生背下来后,对于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作文就大有好处。还可以在课本中划出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背诵,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名句。
(二)评点法。评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阅读时可以广泛地使用,运用评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三)读写法。读写法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比泛泛地读,机械地背,收效要胜过几倍。
(四)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如读论说文,就推测中心论点将怎么提出,可能会摆出什么论据,将会怎样逐层论述下去,最后将怎样结束。读小说就推测故事情节将怎样发展,矛盾冲突将如何激化并获得解决,人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可能怎样写。如果后边的安排正如自己所料,则说明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形成过程;如果后边的安排出乎自己的意料就要好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而自己却没想到,他的安排好在什么地方。如果作者的安排并不很好,也要想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样阅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抓住“文眼”精读法。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带起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中心。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巧妙设疑导读法。 “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引领。如选读前言、后记或者内容提要,再择其所需阅读,抛弃与自己所需无关的东西,专读所需要的材料。
(七)比较细读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但各课的写作目的不同,论证手法各异,因而各具特点。
(八)不求甚解速读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量成倍增长,读书要都“求甚解”,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资料库。做到广泛博览,开拓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把握速读这一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九)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