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灵魂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的“语感中心说”,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分析了语感与语法的关系后,我们得出了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仍然要坚持以语感培养为目的的结论,并对如何在语法教学中提高语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 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界提出了“语感中心说”,主张语文学科以提高语感素质为中心,通过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这种“语感中心说”的提出是对长期以来“知识中心说”的背离,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我们认为,这种“语感中心说”不仅可以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而且还可以借鉴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在2007年《世界汉语教学》创刊二十周年笔谈会上,张旺熹(北京语言大学教务处处长)明确提出了“语感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周健先生在《论汉语语感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式。”王培光在《语感与语言能力》中认为语感可以鉴别言语的可接受与否,是一种感性认识的能力,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直觉能力。陆俭明则认为语感是凭个人直觉对某个语言表达的好坏作出判断。我们认为,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知,一种直觉而单纯的感觉,用来判断言语的可接受度。举个例子来说,把一句话中的词语顺序打乱,然后要求学生重新排列。做得快的学生几秒钟就可以得出答案,问其原因则言:“凭借语感”。这种现象在二语习得中同样存在,中高级班的留学生经常能对一些句子的对错作出准确的判断,但说不出原因。可见,他们并非是通过语法分析才作出最后的判断,他们主要靠的也是语感。这种不假思索的语言判断能力——语感,正是语言教学苦苦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学生“顿悟”,提高语感,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语感是感性的,语法是理性的,从表面上看起来两者是不相容的,讲语感就要脱离语法,讲语法就得摒弃语感。其实,从本质上来看,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关系密切。申小龙先生曾经说过,由于汉语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如果死死抱住治形之法而彻底否定“神而明之”,忽视语感的培养,往往只能望法兴叹。遣词造句如果仅仅依凭理性的语言知识,非说错不可。简单堆砌理性的语法知识,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碰壁。所以,语法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语感支撑,而语感的提高则需要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实现。语法离开了语感,容易变得抽象空洞,语感离开了教学语法,容易变得玄虚缥缈。我们不能将语感和语法割裂,而要使语感和语法完美结合。周健先生说:“第二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是第一位的,知识传授是第二位的。讲解和传授语言知识及言语知识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服务的。教师讲授语法规则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说出正确的话语。如果没有明显的作用,语法规则不如不讲。”这里的言语能力就是指语感。可见,语法教学是为学生提高语感服务的,语法学习是手段,加强语感是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为语法难学也难教,于是有人提出要淡化语法,甚至提出语法无用的观点。其实这是种逃避的态度,如果仅把语法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讲授,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找不到激情,语法教学必然是索然无味的。应该明确,语言不单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更是人们的生命活动,语言中渗透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中学语文提出的“语感中心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不论是母语还是二语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感,只是母语教学中的语感教学是在原有语感基础上的提高,而二语教学是在原有母语语感模式下的新建。
  因此,我们要在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中探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以提高学生语感为主导的语法教学模式。
  
  一、语法教学生活化
  
  “言,心声也”。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言语中映现着人的生命、生活。言语和人的生命、生活是同步的。语法是对言语的抽象化和系统化,如果语法教学缺少生活化,很容易导致教学的死板僵化,学生只能在头脑中记忆一些语法术语,根本感受不到学习语法为自己语言学习带来的帮助。所以,我们要使语法教学“亲切”起来,带上浓郁的生活色彩,让学生热爱语法学习。为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语料“亲切”化
  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要备好课,而且要“备”好学生。学生的国籍、宗教、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都应该在心中记忆,只有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挑选鲜活的例句,帮助学生记忆。有两个吉尔吉斯斯坦的学生来中国时,先坐汽车到乌鲁木齐,又坐火车到郑州,再转车到桂林,赶了五天的路程,非常不容易。在初级班开学第一课讲副词“终于”时,把他们的旅程放进例句“他们终于到桂林了”,大家就轻松地明白了“终于”的用法。语法的讲解有了学生的事例引入其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二)语境真实化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语境是语感产生的外因,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语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不断变化的语境产生不断变化的语言,不断变化的语言又营造不断变化的语境,言语活动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言语与语境不断相互作用又相互转换的过程。“语”和“境”形影不离,“语”因“境”生,“境”因“语”变。在语法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融入“角色”和“情景”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模拟交际的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语法知识,有助于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NP+在+处所词+动词+着”的句子学习中,我们曾设置这样的情景:
  老师拿一本书,问,这是什么?
  学生答:是书
  然后老师拿着书,把书慢慢的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仔细看老师的动作)
  老师问:书在哪里
  学生答:在桌子上
  老师问:对这个动作可以怎么说呢?
  学生:书放在桌子上。
  老师说:这句话还可以说成老师的书在桌子上放着。
  
  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
  老师问:这是谁
  学生答(笑着):阿谢莉
  老师让阿谢莉坐在椅子上(让学生仔细看阿谢莉的动作)
  老师问:对这个动作可以怎么说呢?
  有的学生答:阿谢莉坐在椅子上。
  有的学生答:阿谢莉在椅子上坐着。
  通过简单的情景,使学生掌握了这种“NP+在+处所词+动词+着”的句子格式,并且懂得“NP+在+处所词+动词+着”的语法意义是表示某个已知的人、物在某个处所持续的状态,而不必在教学中用很多的语法术语来解释,学生学得也会更加轻松。另外,我们还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设置在小小的课堂中,以课堂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为窗口,让学生通过课堂这个小的窗口,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在这样亲切、真实的课堂氛围中,“要学生说”转化为“学生要说”,“知识性有意造句”转化为“能力性无意说句”。
  二、教学过程动态化
  语言是生动的、变化的,要想在语法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就必须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使课堂“动起来”。所谓动态的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讲解语法点,它更注重的是将教与学完美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常用的方法有“对话”“表演”和“游戏”等,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气氛中大胆地开口,达到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视读、听读等教学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读、听、说的良好语感。
  (一)表演法
  例如在第7课《成语故事》中,学生按照所学的课文进行了成语“自相矛盾”的表演,在表演中强化训练了复句“不管……都……”。在学生表演后,教师进行点拨式的教学,在随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是比较高的。在对成语故事的表演中,学生识记了相关词语和句子,使得新的知识点在记忆域中得到强化,第二语言就会在大脑语言区里“争得”一席之地。随着母语负迁移逐渐减少,第二语言的语感能力就会在听说读写中表现出来。
  (二)游戏法
  赵金铭先生说:“与其讲语法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在学习第6课《吃葡萄》中的语法点“一+动词”,用来表示经过某一短暂的动作就得出某种结果或结论时,我们尝试着用了游戏法。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甜。
  -----------,我们都笑了。
  -----------,她的车已经开过来了。
  让一个学生把“一+动词”用动作表现出来,然后让其他同学根据他的动作完成句子,并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掌握得很好,并且在下课铃声响过之后,一个学生还说出了“铃声一响,我们下课。”可见,第二语言的语感能力有效提高了。
  当然,课堂教学毕竟不是游戏的场所,所选取的语法知识点,怎样才能融入在小小的游戏中,并且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帮助,还需要老师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
  (三)朗读法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语法知识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依赖于语境,依靠于课文学习。在巩固语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初级班的外国留学生,朗读训练尤为重要。若能经常大声地进行汉语朗诵,就能在反复接触汉语的发音时使记忆得到强化,并能注意到汉语词汇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汉语读得顺口,听得顺耳,记得顺心,就说明汉语留在其脑海中的印象已很深刻。朗读使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语感。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发音、断句、语调要严格要求,让其读出汉语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并且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现阶段还处在探讨摸索时期,理论方法还未成熟,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语感培养’这一新的观念,将促使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也会给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带来新的气息。”
  
  参考文献:
  [1]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蔡 伟,张先亮.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4]周 健.第二语言教学应以培养语感为导向[J].语言与翻译,2003,(1).
  [5]贾冬梅.语法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4).
  [6]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三册(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7]张旺熹.语感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蔡亚琼,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培育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教学“开辟新航路”为例,结合学校学情,探索相应的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
一    《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小学家王念孙的训诂学巨著,因是他在校读古史、诸子、汉碑以及集部若干篇目时所做的读书札记,故名之曰《读书杂志》。全书共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王念孙晚年智慧的结晶。阮元曾赞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折心解颐,使他人百思不能到。” [1](P387)  在校释古籍时,王念孙并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字词、句子,而是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所处的语境入手去考察,从而体现出敏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随着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也大力推进了中职招生制度的发展。中职教育根据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已经基本形成了规范的招生纪律,也收获到了许多经验,但许多问题还是存在于中职招生制度中。为了能够与中职教育衔接,创新义务教育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东、西、中的协作招生也因深入的探索而进一步推进,保障非应届初中毕业生能够接受中职教育,也已经成为了招生制度发展和改革的趋向。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摘 要:我们考察发现,“幼齿”应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新词,指称“幼年或小孩子”,今仍存活在汉语方言口语中。网络中出现的新词“幼齿”源自台湾闽语,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其词义及语体色彩也发生了变异。该词的传播途径是以方言翻译外来文化产品,再以文化产品为载体,通过网络等手段输入大陆,遂扩散开来成为网络流行语。  关键词:幼齿 方言 网络时代 词汇扩散     一、网络中的“幼齿”    昨日浏览校园论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在其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城建档案馆作为科技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建设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问题  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和集成服务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有序组织,优化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
手机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发短信也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短信语言应势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短信语言的类型以及特点,使人们对短信语言有一种较为宏观的认识,促进
摘要:黑龙江作为中俄接壤,在中俄的贸易往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情况进行分析,论述黑龙江对外企业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对外经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经营 涉外企业 对外贸易  黑龙江省从地理位置上看与俄罗斯有大面积的接壤,因而在对外贸易方面主要依赖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往来。近年来,由于俄罗斯方面的某些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黑龙江省涉外企业经营情况出现下滑趋势。
摘要:梁板孔洞包括预埋件与张拉孔等,本文利用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法建立缝洞组合裂缝变化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不同缝洞组合:缝-洞、缝-洞-缝、缝-洞-缝-洞3种模型。探讨不同模型中裂缝宽度变化、裂缝长度的关系。从模拟结果发现裂缝长度越大,其缝宽增量越大;空洞直径的逐渐增大, 缝宽增量也越大。比对工程检测裂缝图像分析,验证计算机模拟裂缝宽度变化规律,直观分析预埋件处、张拉孔处的裂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摘要:电子商务运维与管理是网络营销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课程主要是网店的运营、管理与维护,其实践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等。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考核 职业素质  “以创建国内一流水平的特色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转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