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日渐成为时下学校教育的主宰,而以生为本的教育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然而,由于学生智力上的微妙差异、学习成绩的一时差距、家庭诸多因素的影响,事实上造成了部分同学的困难,逐渐被沦为“学困生”。他们由于成绩长期处于劣势,对学习逐渐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结果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通过学习摸索和实践操作,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积极效果。现将对学困生实施转化的有效策略作如下阐释,以供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探讨。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老师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呵护备至,从座位编排到课堂提问都是优先考虑,而对后进生却没有这样的“礼遇”,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促使后进生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分不开系的,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后进生普遍比较自卑,缺少自信心,处处自认不如别人,性格孤僻,较少与其他同学来往,对老师、同学和父母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抱着逆反敌对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我们在刻意“整”他,敦促他的逆反心理,只能起到负面的教育作用。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真诚去对待后进生,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自卑心理,重扬理想的风帆。
二、成功的愉悦分享是转化学困生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求胜欲望,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一生的作用。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缺点较多,经常给学校、老师或同学带来麻烦,故此常常会受到学校的处罚、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
三、合适的评价方式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要随着“学困生”的进步而改善,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看到希望。
四、有效的集体协作是转化学困生的载体
轉化后进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使同学们认识到: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没能正确对待,走了弯路,只要同学们都能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为班级争光的。在安排座位时,班主任也应尽量让好学生和后进生相间排列,以期方便帮助后进生。笔者还经常同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办法,与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数落孩子。与任课教师沟通,向他们了解后进学生的情况和课堂表现,并对症下药,寻找转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不泯,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
五、针对的区别对待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在制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采用急于求成和“一刀切”的方法态度,应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我们老师不能急躁、气馁,应找出回落的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困生”一旦有了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曾经说过:“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下来,“学困生”的潜力可以得到发挥,学习兴趣也愈来愈高,成绩自然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不断完善提升和健全自身的认识,这样方可达到教育和转化的目的,让我们的教育领域成为养育学生的殿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日渐成为时下学校教育的主宰,而以生为本的教育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然而,由于学生智力上的微妙差异、学习成绩的一时差距、家庭诸多因素的影响,事实上造成了部分同学的困难,逐渐被沦为“学困生”。他们由于成绩长期处于劣势,对学习逐渐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结果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通过学习摸索和实践操作,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积极效果。现将对学困生实施转化的有效策略作如下阐释,以供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探讨。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老师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呵护备至,从座位编排到课堂提问都是优先考虑,而对后进生却没有这样的“礼遇”,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促使后进生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分不开系的,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后进生普遍比较自卑,缺少自信心,处处自认不如别人,性格孤僻,较少与其他同学来往,对老师、同学和父母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抱着逆反敌对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我们在刻意“整”他,敦促他的逆反心理,只能起到负面的教育作用。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真诚去对待后进生,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自卑心理,重扬理想的风帆。
二、成功的愉悦分享是转化学困生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求胜欲望,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一生的作用。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缺点较多,经常给学校、老师或同学带来麻烦,故此常常会受到学校的处罚、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
三、合适的评价方式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要随着“学困生”的进步而改善,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看到希望。
四、有效的集体协作是转化学困生的载体
轉化后进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使同学们认识到: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没能正确对待,走了弯路,只要同学们都能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为班级争光的。在安排座位时,班主任也应尽量让好学生和后进生相间排列,以期方便帮助后进生。笔者还经常同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办法,与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数落孩子。与任课教师沟通,向他们了解后进学生的情况和课堂表现,并对症下药,寻找转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不泯,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
五、针对的区别对待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在制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采用急于求成和“一刀切”的方法态度,应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我们老师不能急躁、气馁,应找出回落的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困生”一旦有了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曾经说过:“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下来,“学困生”的潜力可以得到发挥,学习兴趣也愈来愈高,成绩自然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不断完善提升和健全自身的认识,这样方可达到教育和转化的目的,让我们的教育领域成为养育学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