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庄重”,就是郑重肃穆,严肃稳重。在艺术嗓音的运用中,庄重美不仅仅是一种整体而宏观的感受,它涉及到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明确的心理依据,准确的语言定位以及切实可行的用声技巧的参与。
【关键词】大国风范和气度 国家形象 民族共同语 胸腔共鸣
中华大地地大物博,人与自然和谐、安宁。土地富饶、山川壮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中华文化表达着人类不可替代的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拥有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讲求民族自尊,崇尚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人必须具有大国之民的气度和强烈的大国意识。泱泱大国千年风范,在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尽显无遗。
艺术语言与艺术用声中的庄重之美便显示出这种大国风范和气度,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所谓“庄重”,就是郑重肃穆,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庄重的语言首先来自于心态,有容乃大,与人交往宽容与善意,对别人的成就不妒忌,对他人的威胁不妥协。面对灾难勇于担当、沉着应对,面对得失镇定自若而不惶恐失态。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达、经济的昌盛、社会的和谐都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形象”体现在诸多方面,目前媒体的力量直接参与塑造“国家形象”的工程。《新闻联播》是直接体现国家形象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它一直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播音员作为代表国家代表媒体直接面对国际、国内受众的代言人、宣传者,语言中体现出质朴、大气、庄重、沉稳,“庄重之美”成为这一新闻节目声音色彩、语言特点以及播音风格的主要诉求之一。由于庄重,体现出播报者自身党的宣传员以及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的身份和地位,正符合中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由于庄重,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体现出国家媒体的公信力,传达出一种权威、标准、坚固的信号。近年来,“说新闻”的节目成为常见新闻节目类型,“播与说”的异同也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其实,新闻播报方式多元化是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楚认识到说新闻中的误区,并加以引导规范,才是新闻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说新闻”的常见误区,首先表现在对播报者对自身作为党和政府喉舌、代言人这一身份的消解,在说新闻过程中带上极强的人际传播的色彩,个人在大众传媒中随兴评说和议论,语言运用中崇尚夸大的“口语化”,甚至随意调侃,日常生活中的语气词随心运用,不管这种口语是啰嗦或粗俗。新闻不管是“说”还是“播”。在身份感上都要符合群体及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从容大度、客观公正、不卑不亢;在语言运用上都要符合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的规律,都要准确、清晰、流畅并且庄重、得体。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与新闻节目及播报方式的多元与丰富并不矛盾。庄重美来源于语言运用者对自身传播身份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必须客观认识自身工作性质,认识到播音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一个环节,在新闻节目中,嗲声嗲气、拿腔拿调、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恐怕即使是“说得再好听”也丢失了身份,失去了品位吧。
广播电视的特殊地位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提出较高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受众之多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影响面之大也是其他人类语言活动所不能比拟的,人们都把播音员的发音当作是民族语言的典范,对民族共同语的运用和推广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够上岗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播音员的语音状况、发音方式都会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声艺术语言运用中,民族共同语的认同和运用是语言拥有庄重之美的前提。庄重美是一种大国气度的表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成为承载中华文化的主要工具。它集中了汉语的精华,吸收了各地方言和外来语中的合规律性的成分,摒弃方言中庸俗、繁杂、模糊、怪异、轻佻……的词汇,在语言运用的历史中,在全民族达成共识。轻视民族共同语的普及与运用,在有声艺术语言运用中容易陷于草率和随意,难免流于低俗和轻浮。
科学、合理的用声技巧,扎实的基本功是艺术用声体现出庄重美的保证。在诸多用声技巧中,值得一提的是三腔共鸣在混合共鸣中的运用比例。人声高共鸣中高共振峰进入听觉最敏感的区域,人的听觉感到明快响亮,有铿锵的金属声。在歌唱高音中这种离共鸣即头腔共鸣常常运用,它穿透力较强,可以穿透整个乐队的声音。但在语言用声中,如果高音共鸣过多,会让人感到说话不自然。女气、造作,言语用声修饰音色过多,损失了朴实大方,当然谈不上庄重的美感。言语用声的庄重诚恳,胸腔共鸣的底座必不可少。日常中人们诚恳的说话、谈论时都会有胸腔共鸣的色彩,缺少胸声,声音显得轻飘没有分量。胸腔共鸣浑厚、有力,加入适当的胸腔共鸣色彩是使声音质朴大方,彰显出庄重之美的物质基础。
张颂在《朗诵美学》中说:朗诵语言的庄重美,来源于“历史的厚重感”,“拒绝油腔滑调、贫嘴薄舌”;来源于“心境的恢弘感”,“剔出呕哑土气、啁哳小气”;来源于“睿智的融通感”,“抛却人云亦云、拘泥局促”;来源于“性情的律动感”,“摒弃刻板冷漠、故作深沉”。宏观视角、微言大义。在艺术嗓音的运用中,庄重美不仅仅是一种整体而宏观的感受,它涉及到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明确的心理依据,准确地语言定位以及切实可行的用声技巧的参与。本文以播音主持中的艺术语言用声作为例子来分析艺术嗓音的庄重之美,其他声音艺术同样需要从这几层面来体会声音的这种“庄重的美感”。
【关键词】大国风范和气度 国家形象 民族共同语 胸腔共鸣
中华大地地大物博,人与自然和谐、安宁。土地富饶、山川壮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中华文化表达着人类不可替代的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拥有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讲求民族自尊,崇尚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人必须具有大国之民的气度和强烈的大国意识。泱泱大国千年风范,在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尽显无遗。
艺术语言与艺术用声中的庄重之美便显示出这种大国风范和气度,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所谓“庄重”,就是郑重肃穆,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庄重的语言首先来自于心态,有容乃大,与人交往宽容与善意,对别人的成就不妒忌,对他人的威胁不妥协。面对灾难勇于担当、沉着应对,面对得失镇定自若而不惶恐失态。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达、经济的昌盛、社会的和谐都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形象”体现在诸多方面,目前媒体的力量直接参与塑造“国家形象”的工程。《新闻联播》是直接体现国家形象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它一直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播音员作为代表国家代表媒体直接面对国际、国内受众的代言人、宣传者,语言中体现出质朴、大气、庄重、沉稳,“庄重之美”成为这一新闻节目声音色彩、语言特点以及播音风格的主要诉求之一。由于庄重,体现出播报者自身党的宣传员以及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的身份和地位,正符合中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由于庄重,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体现出国家媒体的公信力,传达出一种权威、标准、坚固的信号。近年来,“说新闻”的节目成为常见新闻节目类型,“播与说”的异同也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其实,新闻播报方式多元化是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楚认识到说新闻中的误区,并加以引导规范,才是新闻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说新闻”的常见误区,首先表现在对播报者对自身作为党和政府喉舌、代言人这一身份的消解,在说新闻过程中带上极强的人际传播的色彩,个人在大众传媒中随兴评说和议论,语言运用中崇尚夸大的“口语化”,甚至随意调侃,日常生活中的语气词随心运用,不管这种口语是啰嗦或粗俗。新闻不管是“说”还是“播”。在身份感上都要符合群体及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从容大度、客观公正、不卑不亢;在语言运用上都要符合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的规律,都要准确、清晰、流畅并且庄重、得体。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与新闻节目及播报方式的多元与丰富并不矛盾。庄重美来源于语言运用者对自身传播身份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必须客观认识自身工作性质,认识到播音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一个环节,在新闻节目中,嗲声嗲气、拿腔拿调、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恐怕即使是“说得再好听”也丢失了身份,失去了品位吧。
广播电视的特殊地位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提出较高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受众之多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影响面之大也是其他人类语言活动所不能比拟的,人们都把播音员的发音当作是民族语言的典范,对民族共同语的运用和推广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够上岗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播音员的语音状况、发音方式都会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声艺术语言运用中,民族共同语的认同和运用是语言拥有庄重之美的前提。庄重美是一种大国气度的表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成为承载中华文化的主要工具。它集中了汉语的精华,吸收了各地方言和外来语中的合规律性的成分,摒弃方言中庸俗、繁杂、模糊、怪异、轻佻……的词汇,在语言运用的历史中,在全民族达成共识。轻视民族共同语的普及与运用,在有声艺术语言运用中容易陷于草率和随意,难免流于低俗和轻浮。
科学、合理的用声技巧,扎实的基本功是艺术用声体现出庄重美的保证。在诸多用声技巧中,值得一提的是三腔共鸣在混合共鸣中的运用比例。人声高共鸣中高共振峰进入听觉最敏感的区域,人的听觉感到明快响亮,有铿锵的金属声。在歌唱高音中这种离共鸣即头腔共鸣常常运用,它穿透力较强,可以穿透整个乐队的声音。但在语言用声中,如果高音共鸣过多,会让人感到说话不自然。女气、造作,言语用声修饰音色过多,损失了朴实大方,当然谈不上庄重的美感。言语用声的庄重诚恳,胸腔共鸣的底座必不可少。日常中人们诚恳的说话、谈论时都会有胸腔共鸣的色彩,缺少胸声,声音显得轻飘没有分量。胸腔共鸣浑厚、有力,加入适当的胸腔共鸣色彩是使声音质朴大方,彰显出庄重之美的物质基础。
张颂在《朗诵美学》中说:朗诵语言的庄重美,来源于“历史的厚重感”,“拒绝油腔滑调、贫嘴薄舌”;来源于“心境的恢弘感”,“剔出呕哑土气、啁哳小气”;来源于“睿智的融通感”,“抛却人云亦云、拘泥局促”;来源于“性情的律动感”,“摒弃刻板冷漠、故作深沉”。宏观视角、微言大义。在艺术嗓音的运用中,庄重美不仅仅是一种整体而宏观的感受,它涉及到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明确的心理依据,准确地语言定位以及切实可行的用声技巧的参与。本文以播音主持中的艺术语言用声作为例子来分析艺术嗓音的庄重之美,其他声音艺术同样需要从这几层面来体会声音的这种“庄重的美感”。